【专题研讨4】英语语用教学模式研究
为期三天的第七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进入第二天,下午1点30分,在南京大学曾宪梓楼分会场举行了本届大会的一场专题研讨,主题为“Research on Teaching Models of English Pragmatics(英语语用教学模式研究)”。
专题研讨现场
专题研讨的主持人是来南京大学的陈新仁教授,其他参与发言的特邀主讲人还有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徐敏教授,来自浙江工商大学的杨仙菊教授,来自南京审计学院的钱永红教授,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任伟教授,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郑群教授,以及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李凤教授。
陈新仁教授在会上中作了题为“基于社会建构论的语用教学模式:理念与方法”的报告。陈教授将研究立足于建构主义语用能力观,以礼貌为个案,探讨英语交际礼貌教学的原则与方法,通过对比带有本质主义色彩的礼貌观指导下的英语交际礼貌教学理念与方法,揭示二者多个层面的区别,凸显二者的互补关系。
南京师范大学徐敏教授的报告围绕“中国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人际范畴标记语与性别身份建构——基于语料库的研究”展开。徐老师根据约25,000字左右的小型语料库,分类统计男女教师人际范畴标记语的使用情况,并具体分析了男女教师各类人际范畴标记语的使用如何建构各自性别身份。最后,徐敏老师总结道:无论男女,大学英语教师人际范畴标记语的使用与本族语者之间依然存在一些差异。
来自浙江工商大学的杨仙菊教授提出应重新思考和研究英语作为通用语环境下的语际间语用能力。她指出,现存的理想的对第二语言的使用忽视了差异性和多样性,对数据分析忽略了第二语言语用和发展中的复杂性和个性。因此,杨教授指出,应重新考虑第二语言中语用能力的概念以及研究中的方法论。
南京审计学院的钱永红教授研讨主题为“国际通用语视角下的英语礼貌程式教学模式探讨”。钱教授在研究中以英语礼貌程式教学为案例,基于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跨文化交际实例,以建构主义语用学理论以及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指导,提出了适应新形势的英语礼貌程式教学模式。
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任伟教授作了题为“语用学在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教学中的作用”的报告。他指出,在跨文化交流中,不应将把英语作为通用语言来使用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和将英语作为母语的人来对比。任教授的研究大致分三个方面:第一,通过意思传达不清或错误的案例回顾了将英语作为通用语的说话者所采用的语用策略;第二,讨论了对学者和教师的意识产生影响的方法和材料对英语通用语课堂的影响。最后,任伟教授号召开展一种强调语用策略的探索式教学。
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郑群教授作了题为“中国研究生英语教材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研究”的报告。郑教授将研究立足于语用描写框架,以BNC中自然对话部分为参照,分析研究生英语教材库中话语标记语的呈现方式。郑教授指出,虽然话语标记语不是规约性的,也不一定通过教材习得,但其在教材中的多样化呈现可以给学习者提供更多的话语策略,从而增加其在即时讲话时的信心。
最后一位发言人是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李凤教授,她做了题为“藏族大学生英语听说课语用教学模式探究”的报告。李教授指出,为了探索以英语为第三语言的藏族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课语用教学规律,其研究以请求言语行为为教学内容,对60名藏族大学生进行了五周的教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显性与隐形教学相结合的语用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藏族大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
供稿人: 刘凤 (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