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201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获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多模态语篇分析和科技论文写作。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中外儿童性启蒙绘本多模态语篇特点及教育效果比较分析”和北京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面上项目“依托‘卓越工程师计划’,探索大学生科技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程建设”,以第一或第二作者发表SSCI论文4篇、A & HCI论文1篇及国际会议论文集文章1篇,并参编系统功能语言学论文集两部,分别是Society in Language, Language in Society: Essays in Honour of Ruqaiya Hasan (与Wendy L. Bowcher合编,将由Palgrave Macmillan出版社出版)和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与Geoff Thompson, Wendy L. Bowcher及Lise Fontaine合编,将由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出版)。
您能简要介绍一项您成功申报的课题,包括课题级别,课题名称,申请时间,课题概述,是否结项等问题么?我于2015年9月申请了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一项,课题名称为“科技英语进课堂——理工类高校MTI教学的一种新思路”。课题基于北京科技大学MTI课程体系中的《科技翻译专题》课程,运用科技英语和学术英语相关理论,通过科技英语进课堂的形式,切实拓展MTI学生的科技视野,完善其科技知识结构,构建具有理工类高校特色和优势的科技英语翻译课程。目前该项目课堂实践阶段正在进行中,尚未结项。 梁雅梦
该项课题选题的来由?您是如何评价该选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该项课题基于本人所承担的MTI课程——《科技翻译专题》的教学实践和反思。在研究价值方面,课题主要依托北京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过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致力于探索具有理工科院校特色的MTI科技翻译课程体系,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卓越工程师计划”研究生英语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梁雅梦该项课题基于本人所承担的MTI课程——《科技翻译专题》的教学实践和反思。在研究价值方面,课题主要依托北京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过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致力于探索具有理工科院校特色的MTI科技翻译课程体系,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卓越工程师计划”研究生英语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梁雅梦
您该项课题研究的难点是什么?您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是如何解决的?课题研究的难点主要集中在课堂实践方面。第一,与“卓越工程师计划”研究生合作,切实遴选出符合MTI研究生科技认知能力和翻译水平的理工科专业知识。截至目前,课题已经邀请了五位来自冶金和材料专业的研究生为MTI学生就炼铁、炼钢、炉渣可再生利用、镁合金及不锈钢等领域进行了入门介绍。课堂讲授内容和范围由任课教师和理工类硕士共同确定,切实兼顾了学科知识的专业性和通俗性,课堂效果受到MTI学生的普遍好评。同时,合理设置视译、笔译和交替传译等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在以往的科技翻译教学实践中,由于受自身知识结构所限,课题申请人主要通过学生熟读熟记的形式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和术语的掌握。而这种机械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帮助MTI学生应对真实的科技口、笔译活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项目探索从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出发,在科技专业知识普及和语言特点介绍两方面双管齐下,有效提高MTI学生的科技翻译水平。 梁雅梦该项课题作为对北京科技大学MTI科技翻译课程建设的有益补充,创新性地将“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优秀研究生请进MTI课堂,通过同伴互助的形式,为理工类高校MTI课程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此外,项目还激发了“卓越工程师计划”硕士生英语学习的兴趣,通过外语与理工类学科的优势互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门人才。 梁雅梦与以往的科研项目有所不同,此次申报的课题主要基于一线课堂实践和教学反思。通过对文献的细致梳理和对ESP相关理论的系统了解,本人对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有了更加清晰和深刻的定位。对于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老师而言,教改类项目的成功申请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我们的科研水平,还能够有力推动我们的教学实践,切实实现教师教书育人的己任。 梁雅梦【声明】本文版权为iResearch外语学术科研网所有,其他任何学术平台若有转载需要,可致电010-88819585或发送邮件至research@fltrp.com联系授权事宜,请勿擅自转载。(*封面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