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文明评论 | 北京治理“大城市病”不能怕“痛”

2017-10-31 文明北京 文明北京
点击上方“文明北京”可以订阅哦!

文明评论

作者:曹健


冬天快到了,天气照例成为市民关注的对象。往年的冬天,虽然刮风有些冷,但北京市民还是格外青睐风。因为,有风,就不会有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正是北京面临的“大城市病”之一。北京“大城市病”的“症状”还有人口过多、交通拥堵等。


2015年,北京市总人口是2171万。这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人口超千万的首都内陆城市。曾经,北京依靠集聚资源求增长,聚集了太多的功能,导致“大城市病”让城市不堪重负。

以水资源为例。到2013年底,北京人均水资源量由1998年的人均300立方米锐减至100立方米左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20、世界平均水平的1/80。

可能来过北京的人对北京缺水印象不是很深,因为居民用水有保障,水龙头打开就有水,很少停水。但是,缺水却是一个迫切需要提前解决好的问题。如果因为今天我们能24小时自由自在地用水,就无视这一问题,显然是短视行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是不断地增加水的供应,而是控制好用水总量。

北京市民遭受“大城市病”的困扰,都很希望彻底治理“大城市病”,提升生活质量。而北京“大城市病”的根源在于功能过多,疏解功能是突破口。

现如今,北京明确了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战略目标。按照这样的目标努力,北京的“大城市病”将能得到根治。

北京治理“大城市病”,没有魔法,只能靠疏解非首都功能,靠严格控制人口,靠加大空气污染治理力度等。作为首都,北京集聚资源容易,疏解功能却不轻松。

疏解非首都功能,必然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这是不可避免的。一些市场、企业、单位要搬迁,给城市腾出空间。同时,占道经营、无证无照经营和“开墙打洞”整治,城乡结合部整治,地下空间和群租房整治,棚户区改造、直管公房及“商改住”清理整治等城市管理措施,也会影响一部分人。

“大城市病”不治,得过且过,时间久了,痛感就会愈演愈烈,导致治理难度越来越大。而治理“大城市病”,也会有“痛感”。治理有“痛感”,不治理也有“痛感”,到底是治理还是不治理呢?很显然,北京已经没有退路。

俗话说,长痛不如短痛。联系北京正在治理“大城市病”的行动来看,的确如此。与其饱受“大城市病”的煎熬,不如痛下决心,用一段时间集中治理,并控制好效果。经过“瘦身健体”,摆脱“大城市病”的北京,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是整个社会共同的期待。



————————————

来源:千龙网


微信号:wenmingbj
[关注方式]1.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进行关注。
2. 点击微信右上角“+”,选择“添加朋友”-“公众号”,输入“文明北京”搜索关注。3. 复制微信号wenmingbj,在“添加朋友”中粘贴,搜索关注。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