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现象启示录:从乡村到科技园
每一个企业级的人 都置顶了 中国软件网
中国软件网 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行业干货
本文作者│梁秋平
微信号│liangpin010
联系邮箱│lqp@soft6.com
十年前,当比尔·盖茨决定在美国本土外为微软第一个研究中心选址时,剑桥成为不二之选。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剑桥大学拥有能够培育特别有利于创新与创业领袖的文化氛围,且剑桥集聚了众多不同的技术型企业。
“剑桥现象”这一概念,最早由Segal Quince and Wicksteed公司在1986年的一篇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主要描述自剑桥科技园自1970年成立之后,短短几年时间在剑桥市及其周边地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的数百家高科技企业的现象,此后催生出一批又一批活跃在科技前沿的企业,使得剑桥科技园成为欧洲最成功的高科技园区,与美国的硅谷一道享誉世界。
“剑桥现象,它所包含的剑桥大学和剑桥创新集群,是人类为开创崭新事业和新兴产业,进而让我们所有人的生活都变得更加美好而发挥伟大才智的灵感激发器。”比尔·盖茨如是评价剑桥现象。
▌缘起:剑桥科技园的前世今生
剑桥科技园位于英国东南部的剑桥郡,40多年前,这片土地还湮没于静谧的英国乡村之间,即便这里距离世界最知名的剑桥大学仅一步之遥。
但创新的力量一旦扎根发芽,便会迸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1969年,英国政府出台《莫特报告》,提出以研究和开发为基础的剑桥企业发展战略和在剑桥建立科技园的设想。受此推动,一年后,剑桥大学圣三一学院建造了英国第一个科技园——剑桥科技园。
成立伊始,剑桥科技园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当时英国高等教育发达,尤其是剑桥大学,这里大师辈出、灿若星辰,曾培育出了牛顿、达尔文、霍金等一代代科学巨匠,造就了一批具有战略眼光的大学教授,他们预见到科学园的光明前景,以大学科研为依托,为园区开启了科技发展的大门。
1973年,剑桥科技园迎来第一家企业Laser-Scan。随后,英国跨国企业的子公司纷纷进驻。上个世纪70年代末,多家银行进驻剑桥,为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金融环境。
此后,一些主要由剑桥大学学院衍生出来的本地小型科技公司拔地而起。上个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初露端倪,剑桥科技园凭借雄厚的科研实力,抓住新的经济增长点,催生出一大批活跃在科技前沿的企业,它们活跃在前沿科技的各个领域,从生物科技到设备制造,从网络软件到打印系统。
2012年3月21日,《商业周刊》盛赞剑桥科技园为“大剑桥”,以表彰园区数十年辉煌的创新成就。
在过去的30年中,剑桥科技园平均每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达6.3%,高出英国3.4%的平均水平,累计创造税收550亿英镑,出口总值达280亿英镑,为英国东部经济注入了无限的发展活力。
▌启示:创新创业与经济发展的成功典范
剑桥科技园区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证明了政、产、学、研结合是创新创业和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剑桥大学雄厚的科研实力直接促成了剑桥现象的产生,英国政府通过专门引导、政策倾斜、资金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剑桥现象的成功推波助澜。
政府的优惠政策。剑桥科技园对中小企业施行政策倾斜,真正起到孵化扶持作用,政府或园区管理部门对进入园区的高科技企业提供资金、税收、法律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在英国,外资公司与本土公司享有同等投资优惠,并且英国的公司税率在欧盟国家中是最低的,增强了该地区企业的竞争力。
完善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剑桥科技园内交通便利,通讯网络发达,剑桥距离伦敦市中心60英里,剑桥园区以欧洲商业经济中心伦敦为跳板,广泛建立了与欧洲与世界的联系。整个园区环境优美,生活便利,文化、教育、娱乐设施齐备,具备良好的工作和居住条件。在这里,有英国最好的物流服务,有专业的风险投资机构,有欧洲最佳的会计事务所和产业律师,有创意、有闯劲的人才有机会在这里书写创业传奇。
一流的人才保证。英国人口虽不足世界总人口的1%,但却担负着全球5.5%的研发工作。剑桥大学作为全球顶尖大学,源源不断为剑桥科技园输送一流的人才。园区人力资源丰富,拥有大量最优秀的科学家和成熟的技术人员,为园区科技企业的成功提供至关重要的管理人才和创业科学家。
剑桥品牌的背书。剑桥大学历史悠久,可追溯到13世纪,是享誉全球的研究型大学,是电子、原子核、中子和正电子的发端地,也是世界物理中心和现代科技革命的主要基地,89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经在此执教或学习。因此,剑桥科技园的建设,依托了剑桥大学的品牌优势,在运营中依靠剑桥大学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比如,剑桥大学以必修课、选修课和培训项目的形式在全校开展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精神,这为学生与企业进行交流合作打下了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剑桥大学与产业界的长期合作并没有导致大学被过度商业化,剑桥大学始终坚持学术自由。
把目光转移到国内,在教学与研究相互促进和与市场接轨方面,我国的大学应借鉴剑桥大学将教学和研究并举,始终坚持教学和评估任务不受科研项目的影响,避免过度商业化,同时大学要发挥在多元领域培养人才、进行创新的优势,将这种优势转化为产业的多样性,从而增强区域经济的生命力。
更多阅读:
本文由中国软件网(www.soft6.com)原创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报名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