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何浦林 | “林中路”是香格纳画廊要走的澄明之路

2016-11-09 ArtWorld 艺术世界ArtWorld




2016 年 11 月 9 日,香格纳画廊在西岸新空间推出开幕展 Holzwege展览以海德格尔的《林中路》为出发点,邀曾梵志、丁乙、张恩利、杨福东、徐震、孙逊、赵洋、欧阳春、约尔格·伊门多夫、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等三十名国内外艺术家,共同见证二十周年这一重要时刻。



艺术家以其作品表达个人途中探究的境遇,展出作品之间也形成了丰富且多元的对话语境。作为中国当代艺术最直接的参与者与见证者,此次展览既是香格纳对过去二十年“探路”的总结,也昭示着“在途”过程中新的起始。





/对话何浦林/



他名片上印着中文名字“何浦林”,尽管在当今中国的艺术圈里,“劳伦斯”的叫法似乎更为耳热。作为上海首家独立的当代艺术画廊——香格纳画廊创始者,劳伦斯·何浦林(Lorenz Helbling)长达 20 年对中国当代艺术推广经营的坚持,在业界确立了其伯乐般的江湖地位。


ArtWorld:为什么会选择“Holzwege”(林中路)作为展览的出发点?


何浦林:“林中路”并非一条容易走的路,这需要胆大才能前行,它不仅是香格纳的路,也是艺术家的路。有些人或许会走非常简单的路,从 A 到 B 就好,但“林中路”并不是这个意思,它是全新的路。在这过程里,我们也不知道会往哪里去,或许能找到好的东西,但这条特别之路,就是我们要走的全新的路。

 

AreWorld:本次展览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何浦林:“Holzwege”不是香格纳的二十周年回顾展,否则我们邀请代理的所有艺术家,每人展出一件作品就好,如此也就太过于往后看了。我们真正想要的是向前走,对于所选的参展艺术家,除了画廊代理的之外,还有一部分是与我们有合作关系的,这是为了拓宽画廊的界限。当然,这个展览也并非一个画廊二十年来的结束,更多的是下一个二十年的开始。所以我们选择的这些艺术家,既是为了能代表当下,且在此同时也希望能与未来连结。



约尔格·伊门多夫 (Jörg Immendorff),《我会将之带回》,200 x 200 cm,布面油画,1981


张恩利,《土红和深绿》,250 x 300 cm,布上油画,2016


刘月,《2015 - 03 - 14 - 00 21 46》,200 x 150 cm,摄影,2015

ArtWorld:选择作品的基准是什么,作品之间的相互呼应关系?


何浦林:的确,我们是基于这个基准来选择作品的。所选的作品,我希望它们之间互相要有点关系,可以是没有那么的紧密,但细看之后,会有所发现。展览里,你会看到有非常“古董”的作品,例如约尔格·伊门多夫的《我会将之带回》。在此同时,你也可以看到非常新的,甚至是还在持续进行的创作。从中,我们希望它们之间能形成一个新的对话关系。无从是从作品内容里面,还是所反映出来的艺术家的态度,都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呼应,就如同在“林中路”里,尽管每个人在走他自己的路,但都在同一片森林中。

 

ArtWorld:本次展览筹备多久?


何浦林:二十年!

 

ArtWorld:有特别倾向的作品吗?


何浦林:我都喜欢。我会倾向于那些内容丰富的作品,它们往往可以打开人的眼睛,让观者去进行更多思考。就像一个东西,若和你的大脑呼应之后,就会产生越来越丰富有趣的内容。这个展览里面有很这样的作品,虽然只有 34 件,展览体量也并非很大,但是每件作品后面都包含着艺术家三十年的,甚至是五十年的人生经验,内容非常丰富。

 

丁乙,《十示 2016 - 2》,240 x 240 x 6 cm,绘画,椴木板上丙烯雕刻,2016


赵仁辉,《试图记住一棵树》(局部),100 x 150 cm,摄影,光泽亚克力、数码摄影、铝单板,2014


约尔格·伊门多夫,《每个人都是画家》,(Jörg Immendorff,Jeder Mensch ist ein Maler),130 x 110 cm,布上油画,200


ArtWorld:香格纳今后有什么新的规划?


何浦林:一方面,我们在现行的路上会继续前行,找好的艺术家,与他们紧密合作,看看他们做什么,我们跟着往前走。而在保留原来的重心之外,我们的展览速度也会逐渐减缓,每年做 3 - 4 个大展,中间穿插一些小的,但都不是为了展览而做展览。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拓宽展览深度,里面不能没有路。

 

ArtWorld:你觉得画廊将面临的最大挑战是?


何浦林:不停的改变,不停的去看艺术家在做什么,不停的学习。有意思的艺术家,在作品中往往会表达出丰富的内容,我们的工作就是要不断去了解他们的特色。另外,我们的画廊最开始是在一个酒店里面的,之后去了 PARK 97,又从莫干山路搬到了西岸,也在从小到大,不断地改变。包括定位,也从原来的边缘地带,逐渐成为了国际性的大画廊,在此之中改变很多,我们还需要考虑的就是今后如何继续走下去。

 

ArtWorld:作为画廊主,你是如何与艺术家、藏家之间保持亲密的合作关系?


何浦林:有的人要做作品,有的人要收藏作品,而我们在中间……虽然大家的目的不一样,但都在当代艺术这张桌子上。在中国,当代艺术还处于刚开始阶段,其实我们都想让它去不断发展,也想让更多人去理解,因此大家的理想是一致的。虽然有时也会因为无法相互理解而产生矛盾,但在这个阶段,为了这个共同的未来理想,我们会共同往前走。

 


梁绍基,《孤云》(局部),290 x 420 x 80 cm,装置,木、丝,2016


马库斯·吕佩尔兹,《梳妆(梅基施)》,(Markus Lüpertz,Die Toilette  (Märkisch)),100 x 163 cm,布与框上综合材料,2014



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和 Chai Siris, DILBAR, 10 mins, 2013, Courtesy of Kick the Machine Films, Kurimanzutto, Mexico City


赵洋,《盗火者》,300 x 340 cm x 2,布上油画,2016


ArtWorld:在画廊内部管理上,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


何浦林:人。画廊并非我一人独立运作,与选择艺术家一样,要找到对的那个人,他要能比较负责,也要有一样的理想,才能一起向前。

 

ArtWorld:听说香格纳有一套非常完备的资料储存系统,可以介绍一下吗?


何浦林:画廊并不是挂上一件作品卖掉就结束的,后续的工作对我们而言也很重要。最开始,我有去艺术家工作室了解他在做什么,拍照保存后,这就成为他的创作历程参照。以前很多艺术家的资料都不全,他们也不能全部记得自己在哪里做了什么展览,由此我们开始慢慢把这些收集。现在我们有几万个作品记录,包括照片、画册、文献等等,这是非常基本的东西。或许我们现在还不能耐心研究,但保留信息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以后会来到研究阶段。


另外,有些艺术家在参加完展览之后,作品可能因为无处放置,甚至是面临被扔掉的局面。于是我们有了一个仓库,让他们可以把东西都放进去,这也是一种资料储存。在桃浦,我们的仓库大概占地 3000 平方米,它其实原来只有一部分是仓库,另外一部分是公开的,但现在都满了。这些作品并非都是我们的,但我觉得它们早晚会有用,或许是被人借出展览,或许是被用作文献资料。我们只是希望它们都能保留下来,让后人知道曾经发生过什么。

 

 

/相关展览进行中/




Holzwege——香格纳画廊西岸新空间开幕展

展期:2016.11.10 - 2017.2.15
主办:香格纳画廊,西岸

地址:上海 龙腾大道 2555 号 10 号楼



---------

©微信内容版权所有,转载或引用须经艺术世界公众号允许



文字:ArtWorld

图片:展览官方

编辑:ArtWorld


【点击图片,回顾往期精彩】


ArtWorld 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特刊 | 档案·地理·剧场



魔都 の 一周 | 2016 第 45 周(11.7 - 11.13)展览推荐






点击进入《艺术世界》小仓库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