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World 新刊 | 写生
《艺术世界》316 期
写生 No Travel No Paint
戳文末 [ 阅读原文 ],进入小仓库购买
封面故事 :王音,《父亲 1》,2010,布面油彩,60 cm × 48 cm,王音工作室|图片提供
王音的《父亲 1》创作于 2010 年,画中形象是艺术家的父亲——一名青岛的地方画家。“写生者”的形象曾多次在王音的作品中出现。在采访中,王音这样说:“我父亲画了一辈子写生,现在他年纪大了,外出画画不像以前那么多了,就在家画静物,也还是写生。我这一代人,开始画画,也是从写生入手。
从去年 7 月刊“好(hào)画”开始,我们着手进行了一个关于绘画的“长读”计划——以绘画构成讨论的平面和切口,最终指向作为复数的创作。我们发现,与其说社会、历史、文化、交往、图像、市场等概念是问题所在,不如说创作的症候和要素才是讨论的基础语汇和行进轨道,因为创作本身是我们和艺术家及思考者、写作者讨论的最终指向。
“写生”是这期长读讨论的起点。在艺术史中,有着关于写生不间断的历史叙述,写生课程是美院教学的重要构成,“实物或风景绘画”这样狭义概念的写生持续至今,同时仍有许多艺术家在进行写生或者广义上的写生创作。
本期长读,通过艺术家个体的经历和思考,深入到关于写生相关的问题讨论中去。这些问题包括:其时历史文化背景下的写生状态;写生教育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对写生对象的选择和观看;通过写生和外界建立怎样的关系和对话;写生中进行了怎样的图像转化;走出工作室、去写生和旅行给思考和创作带来怎样的帮助和启示;旅行方式及技术(如摄影)的变迁对写生创作带来的改变;写生与摄影术、写生与速写、习作与创作之间的博弈;在写生中对肖像与风景这两大创作主题的思考……
/
艺术世界 | 策划,栾志超 | 责编
/ 长读 : 写生 /
[ 目录 Content ]
18 “还没画够”——对话王音(杨圆圆 | 采访)
28 写生中的云南油画艺术史(张光华 | 文)
48 段建伟:通过写生解决具体的创作问题(栾志超 | 采访)
54 汤大尧:我只需要一段情境(林郁 | 采访)
64 龚剑:风景意味着人与周遭的关系(栾志超 | 采访)
76 余友涵:画中问答(蔺佳 | 文)
84 刘小东:户外能激发即兴感(子七 | 采访)
94 写生只能解决写生的问题(陈侗 | 文)
▍“还没画够”——对话王音
王音,《西北(午后)》,2015 ,布面油彩,60 cm × 80 cm,王音工作室|图片提供
王音是很多人在谈起“写生”时都会想到的艺术家,他的采访为本期长读引入了诸多历史和创作本体讨论的维度。
所谓学画,其实就是按照一种模式画画。在学画许多年以后,我开始琢磨这个模式和自己的关系,这种模式如何塑造了我今天对绘画的理解。而在 2000 年左右,我开始更加主动地把自己早期学画的经验和技术暴露在作品中,让这些细节更加清晰。(杨圆圆 | 采访)
▍写生中的云南油画艺术史(张光华 | 文)
廖新学,《北郊丰收时节》, 布面油画,36 cm × 36 cm,1952
从艺术家的案例过渡到地区的案例,邀请专事云南现当代艺术研究的学者张光华撰文讲述了云南自上世纪初至今的简要写生史。
“写生”不仅是学院教学方式的一种,也是艺术在民间传播的途径。如果把云南油画发展线索梳理下来,会发现“写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条传承途径。在云南今天的艺术教育中,写生依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说它是一种传统,是因为 20 世纪初期云南油画艺术的启蒙教育便汲取了西方现代艺术所倡导的尊重自然、尊重个体经验的创作理念。画家们喜欢到自然中去发现美的存在,丰富创作素材,提升绘画语言表现力。写生自然,有时也成为画家们回避主流意识形态对文艺创作制约的有效途径。
▍段建伟:通过写生解决具体的创作问题
段建伟,《扛面》,布面油画,130 cm × 160 cm,2013
和艺术家段建伟的采访在延续历史叙述的同时,继续云南地区一篇中所谈到的写生教育,通过艺术家自身的教学经历讨论当下的写生课程,并就艺术家作品中的农村及风景主题有所探讨。
我的习作是有目的性的,是从我的创作本身出发的,有自己的针对性。所以,我的写生并不系统,不像有的艺术家长时间在户外进行写生。那么,写生和创作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塞尚等人的创作要如何纳入美术史?他们的写生同样是有针对性的,塞尚并不是要去画一个完整的风景,而是要解决某个创作上的问题。在写生的语言层面上,我们无法像这些大师那样做到有所建树,而只是在利用这种方法进行创作。所以,我们的习作达不到这种高度。那塞尚的写生和我们通常而言的写生的区别在哪里?只是艺术水平的高低呢,还是目的性、工作思路上的区别呢?我写生,我并不觉得我的写生画很重要,并没有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写生上。但对长期连续写生的艺术家而言,写生可能就是另外一种工作思路了。(栾志超 | 采访)
和汤大尧、龚剑两位艺术家的采访在讨论他们创作中风景、人物、色彩等元素的同时,也通过就细节的追索讨论了他们各自对创作语言和绘画性本身的理解,对摄影术的思考。
▍汤大尧:我只需要一段情境
汤大尧,《写生》,布面油画,180 cm × 250 cm,2015
汤大尧许多画作中都有湖泊、山峦、绿树以及貌似乡村人物的元素,让人容易错觉这是普通意义上外出“写生”的产物。所谓外出写生也即是美术学院常常训练学生绘画基本功的教学方式,以写实为主。汤大尧的画作却几乎都是在工作室内完成,是凝神观照自己的记忆与情感所得,称之为观念写生不为过;而他画作中那份由饱和度 39 33431 39 13306 0 0 7629 0 0:00:04 0:00:01 0:00:03 7625高的色块所抽象出的某种超现实意味也许正源于此。(林郁 | 采访)
▍龚剑:风景意味着人与周遭的关系
龚剑,《女神 NO.4》,布面丙烯,220 cm × 165 cm,2015
对我来说,风景首先是风景本身;其次,它是绘画,反映到画面上有绘画的东西,比如色彩、造型、形象等等。比如我绘画当中的雕塑,它是风景的一部分,但是它不是自然物,它是一个动物或是人物,或是建筑的混合物,它是一个比较模糊的东西;甚至这其中的风景也不是自然物,是经过修剪、种植和安排的植物的集合。再其次,风景其实是人和世界关系的体现。风景的意味在于人跟自然,或人工的自然、原始的自然,或是人跟这个世界之间的关系,人跟周遭的世界之间发生的这种联系。因此,风景跟人有很大的关系。很多时候,看风景并不是对于风景的看法,而是关于人自身的看法。这些看法很多时候都会被投射到风景当中。(栾志超 | 采访)
▍余友涵:画中问答
余友涵,《外冈公路 1979-3》,油彩、纸,72 cm × 52 cm,1979,艺术家|图片提供
我们试图发现余友涵的创作与周遭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创作的思考在其不同创作时期的表现。
我们总是在问,艺术家如何定义自己的作品,它和时间、和社会、和创作者的内心有怎样的关系。余友涵说,创作者自己的喜好是最重要的,他人的品味、社会的需要、市场的判断都是次要的。在绘画时,艺术家应该不断问自己,这样画自己是否喜欢,是否像样,保持这种心态,自己的创造性会慢慢增长。(蔺佳 | 文)
▍刘小东:户外能激发即兴感
刘小东,《出北川》,300 cm × 400 cm,布面油画,2010
长期用创作记录中国社会变迁的艺术家刘小东,在采访中将主体与周遭之间的关系更加具体化,并通过其近年的机械绘画创作,回答了创作与技术之间的博弈关系。
关于写生,他强调最多的是“自然”二字,画要顺其自然,画的人要顺其自然。“艺术只为眼前服务,后人自有后人的说法”,或许自然而然,才能表达得更加包容,而包容得越多,真实便也绵延得越多。(子七 | 采访)
▍写生只能解决写生的问题 (陈侗 | 文)
在这期“长读”讨论的一开始,我们就指向了作为一种创作方式的写生。在与艺术家段建伟交谈的最后,他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我们耳熟能详的很多大师们都有系统的写生创作,对他们而言,写生是要解决针对性的问题。也有很多艺术家只进行写生的创作。那对于我们而言,写生意味着什么?此写生和彼写生存在怎样的区别?所有这些问题都指向了作为创作方式的写生,写生在整体艺术思考和创作架构中的位置——这也是我们自一开始就想要去了解的。在“长读”的最后,陈侗的批评性写作给出了他的思考和回答。
当写生不再成为创作的基础时,它所面对和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就不再是如何塑造或再现真实。写生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观念的取舍。让模特儿坐着一动不动是一种观念,在山川之间走来走去也是一种观念。无论哪种观念,都强烈地对抗再现真实而追求所能获得的真实性。在写生所获得的真实性当中,只有一个成分是永恒存在的,那就是“我”。这个“我”既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也包括“我”与世界的关系。具有了写生的观念之后,写生才真正成为一件我们一直可以去做的事情。
/ 展评 : 扫描全球 11 个重要展览 /
[ 目录 Content ]
98 [ 纽约 |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PS1 ] 集装箱及其司机 (张文心|文)
102 [ 纽约 | 迪亚艺术基金会切尔西展厅 ] 汉娜 · 达波文:文化史 1880 - 1983(罗可一|文)
105 [ 伦敦 | 威尔康姆收藏 ] 制造自然:我们如何看待动物?(陈琳琳|文)
108 [ 威兹勒 | 徕卡威兹勒画廊 ] 乔尔 · 迈耶罗维茨(杜蕊璇|文)
110 [ 巴黎 | 塞努奇市立亚洲博物馆 ] 丁雄泉,采花大盗(姚瑶|文)
112 [ 北京 | 中间美术馆 ] 沙龙沙龙:1972 - 1982 年以北京为视角的现代美术实践侧影(栾志超|文)
114 [ 北京 | 长征空间 ] 平面震颤(Jerome Araki |文)
116 [ 北京 | Tabula Rasa 画廊] 文畫盲(耿涵|文)
118 [ 广州 | 时代美术馆] 从不扔东西的人(栾志超|文)
122 [ 深圳 |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北区 C2 展厅 ] 第三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时间无间(栾志超|文)
126 [ 上海 | OCAT 上海馆 ] 龙肝凤脑——八位新锐艺术家 (杨杨|文)
▍集装箱及其司机
美国纽约|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PS1
2016.10.23 - 2017.3.5
展览中,马克·莱基将每个作品视作一种容器,容器中的事物往往取自外在世界,它们可以是其他艺术家的作品,也可以是大众文化中的影像或日常消费品,但一旦进入容器之中,它们的性状便开始产生变异。(张文心|文)
▍制造自然:我们如何看待动物?
英国伦敦|威尔康姆收藏
2016.12.1 - 2017.5.21
或许未来我们会生活在一个定制化的、被完全制造出的“自然”环境当中,如果动物是人们进行自我审视和认识的一种中介,我们则需要去预见和谨慎对待我们制造自然的能力。(罗可一|文)
▍汉娜·达波文:文化史 1880 - 1983
美国纽约|迪亚艺术基金会切尔西展厅
2016.11.5 - 2017.7.29
超然如达波文也难免囿于当代艺术史的时空坐标,横向来看,她的创作可归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极简主义、观念艺术的洪流;纵向来看,她的拼贴和装置作品继承了前卫艺术运动达达主义的要义精髓;同时,她的作品也有着持久的影响,对“文化现成品”(各类印刷品)的使用,旧玩具的语境置换等等,都可以在后世艺术家的作品中找到影子。(陈琳琳|文)
▍文畫盲
中国北京|Tabula Rasa 画廊
2017.1.7 - 3.8
Anusman 将平凡事物和文字通过游戏的方式转换语境,创造出一种新的阅读体验,其过人之处是抛弃了一般而言的叙事漫画,承续了以丰子恺为代表的文人画漫画。(耿涵|文)
▍龙肝凤脑——八位新锐艺术家
中国上海|OCAT 上海馆
2016.12.11 - 2017.2.12
“龙肝凤脑”虽然关注的是当代艺术界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在探讨方式上却绕开了以往常见的陷阱:展览并没有单独拎出“女艺术家”的概念说事儿,而是将这些男男女女的艺术家置于带有武侠意味的擂台上相互比试。(杨杨|文)
/ 拉页 /
▍詹姆斯·特瑞尔 回顾展
中国上海 | 龙美术馆 西岸馆
2017.1.22 - 5.21
(点击查看大图)
/ 人物 /
▍One Life Remains:游戏规则中的身体奇遇
One Life Remains,《机会窗口》(One Life Remains, Fenêtre d' opportunité),2013 - 2015
近年来活跃于欧洲独立游戏与当代艺术舞台的前卫团体 One Life Remains 一直通过游戏媒体探讨其作为艺术形式的存在,游戏规则、权力操纵、观众与玩家的身份联系、作品的时间性、身体在作品中的表达等,都是其研究课题。(邹晨 | 采访)
/ 幕后 /
▍M station:创意照进现实
M station 举办“未来的语言——身体建筑师与身体叙事的建构之旅”讲座与工作坊
方鸣、王灿东,《你可以听见我的声音》,上海创客嘉年华
M station 是一个由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发起的创客平台,创立一年多来,这一由高校孵化、由学生主导的创客平台正浇灌着青春的理想。(蔺佳 | 采访)
文、图 / ArtWorld
编辑/ArtWorld
新刊预售,随机赠送 10 张
✧ PSA 2017年电音月历贺卡✧
点击 阅读原文 抢购!
✧
-
关注我们
▼
☟☟点「阅读原文」, 瞄一下最新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