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里科与莫兰迪在上海的相遇,迸发了怎样的火花?
技术改进不是为了使画像更加贴近对象,相反地,是为了使自己从对象中越来越多地分离出来,使其成为其本身。
Technical improvement doesn't serve to bring representation closer to the object, but on the contrary to detach oneself moore and more from it, to make it something unto itself.
——乔治·德·基里科 Giorgio De Chirico
*
世界上没有或只有极少新事物;重要的是不同的、新的立场,在这个立场中,艺术家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在考虑和观察所谓的本质和超越其自身或令其感兴趣的作品。
There is nothing or very little that is new in the world;the important thing is the different and new position in which an artist finds himself considering and seeing the things of so-called nature and the works that have preceded or interested him.
——乔治·莫兰迪 Giorgio Morandi
一个世纪之后,当风格迥异的两位意大利现代艺术大师在上海相遇,发生了怎样的碰撞?这个夏天,以美学教育及文艺复兴为己任的艺仓美术馆携手意大利 123ART 艺术机构,于 6 月 17 日至 9 月 10 日期间带来令人瞩目的展览“基里科 & 莫兰迪:意大利现代艺术的光芒”。
这是全球首次将这两位艺术家并置在一起的展览。虽然基里科与莫兰迪被后世共奉为意大利 20 世纪同期而存的现代艺术大师,出生年代也仅相差两年,同属一个“形而上画派”,但画风却大相径庭。而这两位作品与行事风格殊异的艺术家,一同照亮了意大利现代艺术的历程。
沿着艺仓美术馆的展览动线,从进门的纪录片,到作品手稿、油画、实物和 VR 体验区,展馆的氛围从基里科的神秘过渡至莫兰迪的冷淡柔和,观众得以切身重温那段艺术历史。
基里科:先锋者的逆潮而行
展览展出了基里科的油画 31 件、雕塑 5 件、蛋彩素描 19 件,绘本石版画两套以及参与戏剧创作舞台设计和服装造型设计作品等,跨越了他的“希腊时期”,“形而上学时期”,都灵和翡冷翠时期。
1890 年到 1895 年间,基里科一家主要生活在雅典。幼年时期的文化积淀构成了基里科艺术风格的雏形。
而都灵和佛罗伦萨是基里科记忆中的奇幻之地,也是其空间想象的灵感之源。都灵的特色建筑和柱廊幻化成了拱廊和时钟构成的神秘世界,建筑物因缺乏时间维度而引发不安的情绪,形成强势的张力。
“意大利广场”是基里科最具特色的主题。基里科笔下的广场早已脱离了建筑实体本身,成为了仪式感、符号以及死亡神圣感的表征。在广场系列作品中,男人不再是画面的中心。空荡荡的意大利广场阳光明媚,孤单的摆放着阿里阿德涅的雕像,隐去了行人的身影,拱廊烘托出宗教式的寂静。非几何的透视方法使人们在画面空间中迷失,不知所往。
乔治·德·基里科,《一条街的神秘与忧郁》(Giorgio De Chirico, Mystery and Melancholy of a street),布面油画,74x58cm,1960
《一条街的神秘与忧郁》是基里科的代表作,也是本次展览中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高饱和的色彩、强烈的阴影、夸张的透视、清晰得似锐化过的轮廓线,都绝对的暴露在视域里。左下角滚铁环的女孩,一明一暗的建筑,空旷的街道,怪异的人影,无一不弥漫着莫名的惆怅和诡异,充满着谜团。也许如基里科所说,“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所有宗教之谜,还不如行人在阳光下投射的阴影。”
基里科个性张扬,是一个先验者、先锋者,30 岁前已名扬巴黎,他的形而上绘画启迪了后来的超现实主义,深深影响了中国、美国乃至全球的当代艺术家,却在顶峰时期以复辟者姿态回归到传统,重拾起一种新的古典主义的价值观,令其支持者不知所措。基里科为何突然转身?围绕基里科的争论现在仍在继续。观众不妨带着这些疑问,在展览中寻找和思考。
莫兰迪:直透心灵的宁静
相较于基里科,莫兰迪生性朴素,清心寡欲,被称为“僧侣艺术家”,却在 58 岁时获得威尼斯双年展绘画奖,作品风靡当今艺术、摄影、时尚与设计界。
莫兰迪的展出作品包含了 12 件油画、 15 件铜板画和素描作品,涵盖了莫兰迪所致力的风景、花卉、以及瓶罐几大主题。看似普通的事物,在莫兰迪的笔下却有无穷无尽的魅力,令人沉迷其中。
乔治.莫兰迪,《风景》(Giorgio Morandi, Parsaggio/Lanscape),布面油画, 43x54cm,1943
莫兰迪的风景画主要描绘它住所附近的景致。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在少量的题材之中。风景对他而言只是内心的感知,并没有实际的基准。他画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怎样画的。不同的风景,都是为了绘画的自明性。令观者怦然心动的,是莫兰迪的风景画里极简主义的诗化表达。
乔治.莫兰迪,《格里扎纳的农舍风景》,布面油画, 48.5 x 45cm,1944
乔治.莫兰迪,《格里扎纳的风景》,铜版, ,1932
莫兰迪的版画和油画创作联系非常紧密,所以他经常会用这两种形式表现相同的主题。他认为格里扎纳拥有“世界最美的风景”,铜版画《格里扎纳的风景》创作于 1932 年,使用针尖在铜板上蚀刻,画面中的景物呈现出最为简约的表达。
乔治.莫兰迪,《玫瑰》(Giorgio Morandi, Rose),布面油画, 20.5 X 25.2cm,1962
乔治.莫兰迪(Giorgio Morandi, Fiori), 布面油画,1951
花是莫兰迪毕生的创作主题,贯穿于他的整个四季系列作品。他从亨利·卢梭和奥古斯特·雷诺阿等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中汲取养分,也研究过牧溪、钱选等中国古代艺术家的作品。
乔治.莫兰迪,《静物》(Giorgio Morandi, Still Life),布面油画, 30 X 34cm,1953
瓶罐是莫兰迪静物画作品中最为人熟知的主题。莫兰迪曾在 1953 年至 1956 年间创作了一个系列二十张作品,上图这幅便是其中之一,同时也是广为人知的一幅名作。
“基里科与莫兰迪,抛却他们身上为外界归类的标签,其共同点就是,从不为当下所谓的「时代潮流」所撼动,笃定自己认定的,对艺术本源价值的追求方向,虽然这个方向会不断变化和调整,但是源自艺术家自我认知的改变、深化或转移。”
在策展人张熹看来,“对于中国当下在叛逆、前卫、过气、保守资讯流中不安泅泳的年轻人,带来更多对自我的肯定与信心。”这也是探讨基里科与莫兰迪的意义。
展览信息 Exhibition Information
基里科&莫兰迪 ——意大利现代主义的光芒
2017 年 6 月 17 日 - 9 月 10 日
上海 滨江大道 4777 号 | 艺仓美术馆
编辑 / ArtWorld
☟ click 阅读原文,购买新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