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 | 风中陌异——法国当代艺术一瞥
《艺术世界》321 期
风中陌异
——法国当代艺术一瞥
Étranger,Par Le Passat
French Contemporary Art
目录及购买方式见文末
艺术世界 | 策划
陈冰雨 | 责编,芬雷 | 特约编辑
“ 风中陌异 ” 出自策兰的诗歌《话语之栅》(Sprachgitter):“若我如你。若你如我。/ 我们可曾站在 / 同一阵信风中?/ 我们是陌生人。”是同一阵信风(Passat),而不是不同的信风,命名了我们自己身上的陌生,让我和你,成为两个陌生人,成为“两个 / 满口的沉默”。
5 个月前,在法国驻沪总领馆文化处与 Le Consortium 当代艺术中心的支持下,芬雷和龙奕瑭赴法拜访巴黎、第戎、里昂、马赛、图卢兹等地的当代艺术机构与艺术家,这期“长读”即发端于这此旅行。作为两个旅法者,策展人费大为引述艺术家黄永砯对“对话”的解读:“对话即是两个陌生人坐在同一张凳子上互不理解。”而本期长读对法国当代艺术的一瞥也正来自两个陌生人目光交接一瞬间的无限沉默,这一瞥在法国和中国之间,始终尝试再一次地规划对话的政治性版图。
初鸿睿,《巴黎爱世界!》,装置,旧足球,22cm×22cm,2016
🇫🇷
重提艺术全球化
费大为:1989 年,展览“大地魔术师”首次提出“世界艺术”,中国“85新潮”的几位艺术家第一次在国际大展上作为非西方与西方进行对话。2000 年之后,中国官方开始支持中国当代艺术,2008 年经济危机以后,中国本地的艺术系统逐渐完善,本土艺术市场的影响力提升,西方和中国之间的艺术对话已经完全纳入体制的范围内。在我看来,表面上的繁荣很可能使艺术中的思考和对话比 1990 年代更加贫乏。文化对话的愿望在现在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寻找“全球语境”下“超越文化身份的跨文化对话”的说法,实际上就是用现成的西方艺术思维模式和语言模式等同于“国际化的语言”,使艺术走上全球同质化的道路。
展览“大地魔术师”开幕期间的宴会,从左至右:杨天娜、黄永砯、顾德新、白南准、杨诘苍,1989
🇫🇷
发明展览的情境
格扎维埃·杜鲁(Le Consortium 创始人):我们工作在一个属于我们的地方,就像我们同样属于这个地方一样。我们并不是公共的服务者,但我们有着共同的价值诉求。我们的想法是陪伴每一代艺术家,以展览作为工具,以作品作为方式,在一个有计划的框架下和一个分享的机制中开展工作。有一个很实际的需求就是政策,我们需要让政府意识到Le Consortium这个机构存在的重要性。对社会来说也同样如此,我们想让人们知道这里是一个共同工作的地方,一个与周边环境相互影响的地方。我们想要与真实世界发生关系。
由日本建筑师阪茂(shigeru ban)设计的 Le Consortium 新馆
菲利普·帕雷诺,《雪之舞》(Philippe Parreno, Snow Dancing),1995 © Le Consortium
查理·德莫,《幽灵列车》(Charles De Meaux, Ghost Train) © Le Consortium
🇫🇷
艺术家的多重书写
劳拉˙巴斯克斯:行为诗与戏剧相反;对于读诗的方式没有编排的可能,没有风格的强化,否则读诗是不真实的。普里根特经常提起所谓的“语言的基质”(les substrats de la langue),也被其他人称之为“超迹象”(supra-signes),它包含了喉部的噪音、鼻息、呼吸、口音,等等。朗读不是固定的,不是顺畅的,它是用声音在写作。它也不是静态的,相反地,声音可以是微弱的、被打碎的、过于强烈、厚重、不中立、太快、断断续续、被打断、气喘吁吁的。有一些原始的东西,一些初级的、基本的要素在朗读中。絮叨、格律被拿出来讨论,开始接近祈祷,走向绝对的中立,走向消失。
《Muscle》诗歌杂志,Alexandre Bozier|摄
Jesper Nordin, Cyril Teste, Ramy Fischler,《未知的视觉》,灯光与声音交互装置,2016
🇫🇷
旅法青年
姚清妹:在美术馆的有一个展览,他 / 她在这两个月里需要创作,他 / 她要创作一件新的作品,他 / 她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所以如果他 / 她在这两个月里无法兼职另一个保证食宿的工作,那么谁来保证这个艺术家能活到开幕的那一天呢?所以建议卖得不好的年轻的艺术家最好已经拥有一部分稳定的财富累积。所以建议美术馆机构支付艺术家费用来保证个别参展艺术家在开幕之前还是活着的。
蒲英玮:……所有的宏大叙事也被体现为具体的私生活事件。而看待这些事件最恰当的办法是体味在这个大写历史中生存的个人眼里所噙着的泪水。或者更具体说,如果你恰恰生活在巴黎,曾路过《查理周刊》编辑部或者是巴塔克兰歌剧院,目睹“黑夜站立”(Nuit Debout)中的年轻人彻夜不眠地停留在共和广场发表异见,或是偶然混入了对抗垄断资本的工人游行潮中;催泪弹在你身边爆炸,强光刺痛瞳孔流下泪水。你很难在这些看似属于别人的故事中置身事外,把这团炽热的眼泪拱手奉还给某个群体。或许眼泪从来不属于任何群体它只属于某个人或是所有人……就像法拉奇的那句名言:“生活就是这样一种艰难的尝试,一场日益更新的战争。”
姚清妹,《一滴星》,在地装置,2014
蒲英玮,《照片剪辑——记忆病症》(Montage of the Photos-Symptom of the memoir),高清彩色视频,无声,2 分 25 秒,2017
🇫🇷
全刊目录
长读 Long Reading
► 当代艺术全球化,从“大地魔术师”开始——对话费大为
► 阴霾下的新文化行动——《解放报》专题两则
► 艺术作为一种虚拟介入并参与现实
► 一部纪传体媒介回忆录
► 艺术作为我们所处时代的丈量物——对话弗兰克•戈特罗
► 必须在这个世界涉险,创造艺术自身的民主
——Le Consortium 创始人格扎维埃•杜鲁访谈
► 艺术拯救不了任何人!这实在太好了!
► 作为世界的直觉,艺术如世界一样动荡——对话佩兰•拉克鲁瓦
► 雅兹德•奥拉布:为了呼吸,为了重新学习书写
► 声音侵入当代艺术——声音艺术与当代音乐书写
► 劳拉•巴斯克斯:诗不断被更新,或不再是诗
► 孙熳:文化失焦中的自我找寻
► 周子悦:在法国,一场个人的历险
► 一个不年轻的年轻艺术家的求生指南
► 一篇后身份政治短文
► 欲望和思考源自一种本能
► 齐倬:丢掉精神负担
► 田德熙:艺术对我来讲就像清晨森林里的散步
► 李东陆:欧美模式只是艺术里的一种可能
► 邓佳韵:兜兜转转我还是走回了我最开始想要走的路
► 赵端:我想做艺术相关的事情,我想做自由的人
展评 Exhibition Reviews
[ 曼彻斯特|惠特沃斯画廊 ] 拉克比•肖
[ 纽约|印刷品空间 ] 正在发生的不寻常之事:实验漫画和视觉叙事的逻辑
[ 纽约|都市图像画廊 ] 叶甫纳:替代影院
[ 威尼斯|海关大楼博物馆和格拉西宫 ] 难以置信的遗迹珍宝
[ 香港|1a Space ] 廿年回归前后话
[ 香港|凯伦•韦伯画廊 ] 捡来的时间,捡来的故事
[ 武汉|剩余空间 ] 张文心:时间篝火
[ 银川|银川当代美术馆 ] 声东击西:东亚水墨艺术的当代再造
[ 杭州|想象力学实验室 茶部 ] 茶部×张辽源:半发酵
[ 上海|沪申画廊 ] 慈悲与智慧
[ 上海|OCAT 上海馆 ] 听我说
[ 上海|天线空间 ] 韩冰:Neighborhood Institutions——路径,节点和飞地
[ 上海|余德耀美术馆 ] 马思•巴斯:蜿蜒之门
人物 Figure
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 :记忆成碑
做书 Book By
“梦中不觉” ——谈夢廠十年
幕后 Behind the Scene
如何“向雅典学习”?(下)
编辑 / ArtWorld
👇🏻 click「阅读原文」,购买新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