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5的好书+2016的福利

2016-01-13 启真馆图书

2015年启真馆图书出了几十本新书,今天在这里挑出22本特别值得一推再推的书再次展示给大家!当然,这一次并不仅仅有书单,启真馆图书还会送出一个小小的福利,也算是回馈广大书友了!


活动规则

回复以下你想要的图书书名,每本书送出1本共22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中奖几率会增加!

活动截止2016年1月19日


启真馆图书
二零一五


人,经济与国家

[美]穆雷·N. 罗斯巴德著


《人、经济与国家》是穆雷·N. 罗斯巴德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战后奥地利学派复兴的标志性作品。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了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在《人类行为》中提出的理论框架,一直以为被认为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最经典的作品。



道德的起源:美德、利他、羞耻的演化
[美]克里斯托弗·博姆 著

从达尔文代到现在,生物学家一直在努力探寻人类的道德意识的起源。在这本书里作者推测,人类的道德乃是伴随着狩猎大型猎物演化而来。个体为了在群体中生存下来并茁壮成长,道德意识是一个复杂的防御机制,在采猎社会,生存的本质归结为一点:不合作,即死亡。


合作的物种:人类的互惠性及其演化
[美]塞缪尔·鲍尔斯 [美]赫伯特·金迪思 著

本书的作者作为人类行为学在实验和进化科学方向的先驱者,在这本书阐述了基因和文化的变革如何造就一个族群—在这个族群里,大部分人为了维护伦理准则和帮助他人,哪怕是陌生人,而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从人类的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来看,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合作,是生存下来的必要条件。这本书使用了大量实验、考古、基因学和人种学的数据来建立共同进化的模型。


精细集
俞晓群 著

作为一个“爱书、懂书又做书”的著名出版人,俞晓群以细腻的笔触,晓畅的文风,生动地讲述了自己进入出版界三十余年中所遇见的那些可敬的人,那些可亲的书。以较大篇幅分享了自己的买书心得、读书记忆,其中真知灼见随处可见。尤其是在对出版业现状的一些深入的思考这一方面,我们可以看见作者的理想与坚持。




从交易到市场:传统中国民间经济脉络试探
彭凯翔 著
继《清代以来的粮价》之后,作者再经近10年的努力,广泛涉猎宋以来之笔记、契约文书、商业账本、报刊、档案、数据库等史料,对中国传统经济的约束条件、运行机制及其形态、功能等作了生动具体地历史描述和全面系统地经济学分析,深入揭示出中国传统经济作为民间自发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本书融史学考证、经济学理论分析和哲学思辩于一炉,读者从中既能感受到历史学叙述的身临其境,又能体会到经济学分析的理性与深刻!



全球蔬菜纪行
[日]玉村丰男 著

玉村丰男既然是一位料理研究家,也是一位亲自开辟菜园,种下自己搜罗来的各种奇怪蔬菜,还把它们做成菜,端给各位食客的践行者。他更是一个擅长水彩画,对全世界的风土人情都充满好奇心,热爱生活的人。《全球蔬菜纪行》正是他游览世界后,想要写写他热爱的蔬菜以及蔬菜背后不为人知的小故事和趣味历史的成果。爱尔兰的“月亮”,奥斯曼的茄子,秘鲁的“虎奶”,巴达维亚的香草,法国冷漠的小黄瓜,这些奇妙的组合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都在这份不同寻常的“吃货”游记里。这是另外一种环游世界的方式,从日本的厨室跳到大洋彼端,又从陌生的大陆没入历史的字里行间,其间有咖喱的浓烈滋味,也有清晨沾满露珠的果香,还有新大陆飞速发展时腻人的甘甜。玉村丰男不按常理出牌,有如童话中带着礼帽的兔子,带领读者进入奇妙的爱丽丝仙境。



追寻特洛伊
[英] 迈克尔·伍德 著

迈克尔·伍德从德国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里曼对特洛伊传说的孜孜探求与发现入手,整合前人的贡献并进行深入考察。他走遍西亚和北非,寻找据信来自特洛伊时代的文物,并根据《荷马史诗》、诸多文献以及后来的研究逐一验证真伪,并将考察范围从特洛伊扩展至阿伽门农的帝国,从一个更为宏大的历史图景中探寻古代地中海文明中的特洛伊。在实地探访中,迈克尔·伍德秉持一贯的严谨态度和幽默精神,以生动有趣并充满立体感的文字带领人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判断特洛伊是否真实存在过。


罗素传:孤独的灵魂1872-1921
[英]瑞·蒙克 著

罗素是20世纪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他不仅在哲学方面有划时代的贡献,其思想对公共领域也有深远影响。蒙克的《罗素传》(两卷本)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好读的罗素传记,甫一出版就好评如潮。本书是第一卷,讲述其1872—1921年的成长、学习及研究历程。

该书不仅描述了思想家罗素的个人生活和内心世界,还交织叙述了罗素的哲学著作、政治担当和错综复杂的感情生活……蒙克不是去评价,而是用脉络清晰、无所不包的故事来说话,与作者同负盛名的《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相比,这本传记无疑更加激动人心。


何以为家:全球化时期华人的流散与播迁
[美]胡其瑜 著

讲述全球化进程中,华人移民在拉丁美洲、加勒比、东南亚等地区迁徙与谋生的曲折故事。这些流离播迁的人们,不仅改写了自己的命运,也参与塑造了当地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这一进程持续数百年,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生活的世界。



全球传播与跨国公共空间
[英]安吉拉·克拉克 著

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的出现,使公民在跨国家沟通方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关于跨国公共空间也有许多令人兴奋的猜测。本书通过调查信息和通信技术在全球治理框架的社会政治影响,介绍了当下国际关系的争鸣。经典的哈贝马斯理论考虑到国家主权和全球公民社会的当代趋势,从根本上进行重建。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自由言论没有得到充分的保护,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早期承诺作为一种开放的力量有可能将被抵消。


爱之理由
[美]哈里·G.法兰克福 著


作者Harry Frankfurt以擅写清新透彻的小作品著称,本书是他在这方面的杰作。作者以优美笔调,运用他的“关怀”(caring)理论,有力地论证了一种臻于完善的生活的关键在于全心全意地追求关己之事,而爱则是最重要、最可靠的关怀形式,是对于被爱者的繁盛的无利害关切。爱的最纯粹形式是自爱,但自爱并非自我沉溺或放纵,它的最基本形式就是爱的欲望,就是对发现我们生活的意义的承诺。本书是Frankfurt于2001年在伦敦学院大学三场演讲的修订集结,文笔清新,可读性强。


接触!一本邂逅之书
[英]简·莫里斯 著
本书是知名游记文学作家简·莫里斯的最新作品。 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旅行和写作中,莫里斯可谓踏遍四海八方,笔触涉及知名城市及无名村落。在描绘地域风貌的同时,莫里斯一直保持低调亲和的姿态,希望能融入当地居民的生活。在本书中,作者精心挑选了他在多年的旅行生涯中所邂逅的诸多人物,社 交名流和市井小民皆在她的妙笔下洋溢生花。


作为自我的稻米:日本人穿越时间的身份认同
[美]大贯惠美子 著

食物是否塑造了我们?它如何揭示出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与他人的关系?为什么人们对自己的家乡味道有很高的忠诚度而排斥他者的饮食之道?通过对稻米在日本人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记述,本书考察了人们是如何用主食这一隐喻概念化了自我和他人的关系。大贯惠美子回溯了日本人自我观念的变迁正对应了历史上不同的他者——中国人和西方人。通过日本的例子,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对自我和他我的跨文化模型。




美国大学:运作与未来

[美]雅克·巴尔赞 著

在本书中,作者以其特有的智慧和清晰的思路指出了美国大学的办学观念及其实际运作方式。作为一个有非凡成就的教师、管理者和学者,巴尔赞指出了现代大学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冲突,批判当今大学的办学理念使得学生成为教育的受害者。作者呼吁社会和政府进行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的革新,使得大学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相协调。




西方人亲历和讲述的甲午战争

刘文明 编

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西方国家的媒体对这场发生于两个东方国家之间的战争给予了极大关注,尤其是英国和美国的一些重要报刊,为了及时地对战争进行报道,派出了一些战地记者前往日本和中国,大多数作为日军的随军记者报道战事。这些特派记者利用当时先进的电报技术,争抢独家新闻,及时将战争中的重大事件汇报给各自服务的报刊,并随后撰写了长篇通讯详述事件经过。战争结束之后,他们中有许多人又撰写了其记者生涯的回忆录。他们的通讯报道及其回忆录成为研究中日甲午战争的珍贵海外史料。本书挑选、整理和翻译了当时英美报刊派出的6位战地记者对战争的报道及其战争回忆录,以及1位亲历战争的英国水手的回忆录,希望通过这些“他者”视角的史料,有助于从不同维度理解中日甲午战争,由此推动对其作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


人参帝国:清代人参的生产、消费与医疗
蒋竹山 著
本书是对清代人参史展开的全面性研究。人参历史的研究不仅是制度史、政治史及经济史的课题,更是医疗史及物质文化史的重要课题。本书从物质文化史的角度,大量引用清宫档案与东亚各国的人参医书史料,分别从生产、消费与医疗方面分析了人参对整个清代政府政策的作用,表明了人参对清代社会的重要影响,展现了一幅清代人参帝国的景象。


三仲马传
[法]安德烈·莫洛亚 著

《三仲马传》记录了仲马一家三代人的生平: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将领托马•亚历山大•仲马,他的儿子,法国著名剧作家和小说家、《三剑客》和《基督山伯爵》的作者亚历山大•仲马(即大仲马),以及大仲马之子、《茶花女》的作者亚历山大•小仲马。本书作者莫洛亚在“作者序”开篇说:“在全世界,声望超过大仲马的人,恐怕并不多见。地球上各民族都读过他的作品,并将世世代代读下去。所以,没有必要为我选择给大仲马作传而多做解释。”事实上,小仲马在中国的影响力与大仲马比相差无几。莫洛亚这部传记生动传神地描绘了仲马一家三代人的传奇经历,是一部雅俗共赏的优秀传记。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美] 乔治·莱考夫、[美] 马克· 约翰逊 著

本书作为当代语言学经典著作,是公认的认知语言学隐喻系统研究的开始,在国外隐喻研究中具有很大影响。乔治·莱考夫和马克·约翰逊在书中指出隐喻不仅是语言中词汇的问题,还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参与人类的认知过程,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乃从认知的角度首次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该书完全颠覆了几千年来人们对于隐喻的狭隘看法,国内外但凡论及隐喻、认知的论文和专著,无不以此为经典。



食物:味道的历史
[美] 保罗·弗里德曼 著

这是一场图文并茂的美食文化之旅,是食品历史学家第一次尝试挖掘食物的浪漫吸引力之所在。这里展现了文明的成就,从史前到现在,再到用餐的乐趣——配料、准备和演示等各方面。主编保罗·弗里德曼搜集了法、德、比、美、英等国历史学家的全面的、从史前到现在的历史味道的散文。对以下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精妙的解答。

·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喜欢吃肉和甜食呢?

·为什么19世纪欧洲人放弃了自古罗马时代以来就开始喜欢的香料?

·咖啡和巧克力怎样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习惯和国际贸易?

·复杂的阿拉伯食物的起源在哪?

·谁是古典时代的第一名厨?

·法国的高级料理如何征服世界?

·现在遍布大街小巷的餐厅于何时何地开始出现?

·我们今天的味道偏好又从何而来?




追求真理:威廉·麦克尼尔回忆录
[美] 威廉·麦克尼尔 著

本书是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的回忆录,通过回忆自己一生的经历和著作,麦克捏精彩地描述了现代世界历史的演变。在书中,作者生动、优雅、机智好辩地描述了其生活和著作的发展轨迹,启发过他的友人和同事,以及他作为一个历史学家遇到过的挑战。本书对研究世界史的学者和任何对现代世界历史思想演变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都是一本必读之作。



海商帝国:郑氏集团的官商关系及其起源(1625-1683)
刘强 著

15世纪末的大航海开辟了新航线,已有的区域性贸易圈被不断延伸的新航线重新整合在了一起。面对贸易利润的增加和明朝的海禁政策,以及西方商人的武装贸易竞争,在明政府军事保护缺位的情况下,华商逐渐联合组成强大的武装海商集团。1625年兴起的郑氏集团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郑氏集团凭借独特的官商关系掌握了远东水域的贸易主导权和制海权,并使一直锐不可当的西方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遭遇重大挫折。本书阐述了郑氏集团独特的官商关系,比较了其与明清中国和当时的英国官商关系的异同,并从全球、地区和郑氏集团自身三个视角分析其选择如此独特官商关系的原因。



海商帝国:郑氏集团的官商关系及其起源(1625-1683)
刘强 著

15世纪末的大航海开辟了新航线,已有的区域性贸易圈被不断延伸的新航线重新整合在了一起。面对贸易利润的增加和明朝的海禁政策,以及西方商人的武装贸易竞争,在明政府军事保护缺位的情况下,华商逐渐联合组成强大的武装海商集团。1625年兴起的郑氏集团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郑氏集团凭借独特的官商关系掌握了远东水域的贸易主导权和制海权,并使一直锐不可当的西方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遭遇重大挫折。本书阐述了郑氏集团独特的官商关系,比较了其与明清中国和当时的英国官商关系的异同,并从全球、地区和郑氏集团自身三个视角分析其选择如此独特官商关系的原因。



微信ID:qizhenguan-book
长按二维码关注启真馆图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