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软件质量调查报告》六大看点
2020年国内软件质量调查 在去年年底结束,今天也发出去最后一份奖品——技术图书《全程软件测试(第3版)》,之前陆续发放了阿里巴巴质量创新大会门票、腾讯VIP视频年卡、腾讯鼠年公仔、畅销技术图书、5Q币等奖品。同时,也通过邮件,将《2020年软件质量调查报告》(PDF版本)发送给每一位参加调查的同学,请注意查收。
例如,全面展示了软件研发的质量状况,最严重的质量问题是“需求变更频繁”,高达58.2%,而且线上问题比较多,占了37.1%;近20%的产品在线上服务都发生过严重崩溃事件,这也进一步说明整体质量不佳。
通过交叉分析,可以了解每个行业的质量状态,例如教育、政府等行业按理说,流量不大,本来不会产生严重崩溃事件,但调查结果显示这类问题相对严重,估计由于软件质量偏低、性能测试不足等造成。
通过交叉分析,也可以了解开发模式对质量带来的影响,例如:敏捷开发模式(或偏敏捷开发模式)产生的严重崩溃事件相对较高,比传统的开发模式平均高出6%。
下面两张图直接从报告中截取(包括原图编号,下面类同)。
这次调查特定针对需求、设计、代码等各个具体部分的质量状况,之前 剧透:2020国内软件质量调查部分结果 已经发布,详细内容见完整的报告。
仅仅了解需求、设计、代码等各个具体部分的质量状况是不够的,人们更想了解如何保证求、设计、代码、测试的质量。例如,在如何保证设计质量上,多数企业有一系列的优秀实践,最主要的实践有:加强设计评审、并邀请测试人员参加设计评审、制定设计规范;其次,选用成熟的设计模式、培养/设置能力强的架构师 和 原型验证,但这些方面做得不够。而邀请运维人员参加设计评审的比例只有15.6%,说明这方面做得明显不足。正常情况下,除了嵌入式软件、政府/军工、航空航天等行业之外,像互联网行业、金融行业、通信行业等(超过70%)都需要运维人员参与评审,所以这一点急需改进。除了这些实践,也有参与者提供了其它的实践:
敏捷持续迭代 或 引入BDD;
规范的流程体系;
高管评审;
开发人员进行自测、交叉评审;
邮件通知上下游等。
看点四:了解国内企业今、明两年在质量管理上的主要工作
人们在2020年软件质量管理上的重点工作,首推“提升测试能力、规范测试水平”,进入一个常见的误区——许多公司抓质量就是抓测试。因为质量是内建的,缺陷预防比发现缺陷更有价值,在质量方面开发人员可以做出比测试人员更大的贡献,正确做法是优先抓开发的质量,但“优化架构、代码重构/优化、质量文化建设”占比都比较低,分别为16.9%、26.7%、32.%6,都不到三分之一。
流程改进有利于提升质量,但人更是决定的因素。然而,从调查结果看,有些颠倒黑白,“流程改进(49.7%)”反而高于“团队人员能力建设(41.2%)”。“研发基础设施建设”属于技术(工具)方面的改进,28.1%,远低于流程改进(49.7%),似乎也不合理,流程的改进完全可以固化在(融于)研发基础设施中。
而大家规划的2021年软件质量管理工作,虽然误区仍然存在,但也体现出“人与流 程”上的拨乱反正。
看点六:欣赏整整100条有关质量、测试的金句
质量是价值的体现、是公司的生存之道。 软件质量是企业生命线、产品的生命线。持续优化、持续改进。 软件质量管理是一个长期进化的历程,没有止境唯有更好,企业能走多远质量管理就有多严。 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短时间很难看到成效,持续改进是最好的方法。 团队时刻关注质量,质量是团队中每个成员头上悬着的一把刀,持续改进深深烙在每个人心中。 没有质量保证的高速开发是一种灾难。 质量是1到100的事情。 质量免费,第一次做对成本最低。 质量不是某个人的事、某个版本的事,而是一种习惯的养成。 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站在客户角度考虑问题。 站在最终用户/客户的角度才能衡量一个产品的质量。 检验质量的主要标准只有一个:满足使用者的实际需要,用户使用软件获得了预期的信息化带来红利。 如果质量不重要,那么在做的事情一定是不重要的。 你永远都不知道你的用户会怎样使用你的产品。 业务发展走在前面,组织架构变革要紧随其后,质量文化要根植于心。 质量是内建的,质量不是测出来的,但很多开发人员意识不够。 质量是集体内建的,缺陷的预防重于缺陷发现,这个文化还没有形成。 所有与质量有关的人都必须要有对质量的责任心,这样流程才有人遵循,规范才有人落实,质量才有人保证。 软件质量根源是开发质量,测试如何帮助提升开发质量是一个视角。 质量是一种文化,这点很重要,需要每个岗位上的人员共同加入并与自身工作融入。
如何获得质量报告?
之前参与调查的同学自动会收到《报告》,其它同学可以讲一个自己经历的、有趣的测试故事、或质量故事就可以获得。
扫描二维码 或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