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想不到10年后的世界,这档科技秀却敢讨论人类的未来

2017-07-27 微主编:温静 传媒内参


传媒内参导“不端着,不装,通俗易懂。让人以亲切的方式,有质感的方式,接触到科技。”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这样评价,这是一档科学节目最大的价值。


来源:传媒内参节目研究组

文/子木


“科学精神”是我们普通人集体缺乏的,尽管科学普及的口号喊了很久,但我们离真正的“普及”还差很远。

 

用娱乐叠加科学,看起来是一个极具冒险性的组合,然而一档原创科技秀《我是未来》却横空出世,仅是节目名,就能看到它的前瞻性和开创性。

 

7月27日,中国科学院联合湖南卫视在中科院学术会堂举行了“体验未来”科普会暨看片活动,《我是未来》首度曝光。

 

用科学大牛取代娱乐大咖?《我是未来》给出可能。



把冰冷的科技做出温度

 

你能想到科技在舞台上所能发挥的最大张力和震撼力,或许都不及《我是未来》的创想。

 

这档由湖南卫视与唯众传媒联合出品的、中科院特别支持的中国首档全球顶尖原创科技文化秀即将播出,而它前所未有地挑战着观众对科学的理解。

 

《我是未来》绝对是一档具有“科学精神”的节目,它展示全球最新科技和科学家,为大众传递科学精神,实现科学的普及。

 

在当下的综艺市场,浅层次的娱乐搞笑无法满足观众的多样化需求,国内综艺必然要由单纯“有意思”向“有意思”又有“有意义”转型。科技创新,正在成为国家建设与发展的战略核心,科学家,正在成为时代真正的主角。


 

《我是未来》正是顺应了举国创新的时代发展趋势,鲜明打出“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口号,在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电视节目市场中另辟蹊径,开辟出全新的原创节目模式。

 

它颠覆传统的呈现和传播模式,带来包括人工智能技术、无人机表演、智能终端发展等前沿技术的展示和互动。

 

每期邀请两位全球顶级科学家来到节目现场,由主持人带领4位未来体验官和现场500位观众,通过三轮卡牌对决,体验两位科学家的酷炫科技成果,最后由两位科学家分别进行与科技有关的主题演讲,共同探讨人类美好的未来。


将“高冷”的科技命题娱乐综艺化、科普化,为受众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科技奇观和视觉奇观,是《我是未来》最独特的地方。



在这个舞台上充满了各种科技未来的可能性,据悉,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中林、全球顶尖细胞学家裴端卿、科大讯飞研究院院长、中国2016年度科技创新人物胡郁、全球顶尖人脸识别科技新锐印奇、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阿里云之父王坚、中国AI领跑者李彦宏等都有望登上《我是未来》的舞台。


能聚集国际最顶级大咖,有如此前端的科学眼光,这无疑是湖南卫视、唯众传媒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体现。


这是一次科技x文娱的产业跨界,更是带动大众科学想象力的“智慧”尝试。


超高未来属性打通次元空间

 

科学节目必然离不开“科技”二字,这一点,被《我是未来》充分放大,整个节目充满科技元素。

 

在《我是未来》中,还有一个在微博拥有500多万粉丝的“跨次元偶像”——小冰加盟。



小冰几乎是史上拥趸最多的虚拟偶像,它并不单只会唱歌跳舞,更会时时在线提供生活服务,能以超高的沟通能力和情商提供心灵慰藉,成为每个人都可以领养和育成的专属人工智能小萝莉。


《我是未来》中,小冰首次突破次元降临现实世界,这在综艺中是首次出现,全面实现人工智能跨物种的组合。


在现场,《我是未来》提升了观众参与的科技感。每个现场观众都佩戴“高科技装备”搜集大家的心跳指数,以评判大家对现场展示的科技内容的兴奋程度。


当然,节目最大的悬念就是哪两位顶级科学大咖加盟。第一期节目就将迎来在全世界举足轻重的无人机教父—拉菲罗·安德烈!此番拉菲罗·安德烈教授来到《我是未来》现场,不仅在现场展示世界上最先进的无人机技术,更将用几十架无人机再现童年时的夏日萤火虫之夜,这是以往的综艺中未有过的视觉体验。


 

除了国际科技前端,更有中国“智气”。汽车实干家李斌,带来世界最快的电动汽车“蓝色闪电”。从外观到科技元素,都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在这样的科技元素打造下,节目中呈现“新鲜、有趣、时尚、好玩”的特点。

 

“不端着,不装,通俗易懂。让人以亲切的方式,有质感的方式,接触到科技。”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这样评价,这是一档科学节目最大的价值。


多个“高科技”的合作方也在《我是未来》助力:微软小冰亮相外滩大屏,成为跨次元大事件;科技媒体钛媒体成为战略方,共同探索前沿科技、挖掘创新价值、做新型“智娱经济”;此外,中科院也对该节目进行全力支持,以保证它的专业性和含金量。



从全人类的角度看未来才是真正的格局

 

作为一档主打“科学”的节目,最难的是如何定格局。太亲民没有办法达到科学的高度,太高冷又担心大众的接受度。《我是未来》却恰恰找到了一个平衡点,选择站在全人类的角度去看科学,以科学的视角解读未来。

 

普通人或许不会关注无人机的发展,不会关心谁造出了跑得最快的汽车,但“未来世界的样子”,却是每个人都好奇的。

 

《我是未来》紧紧把握住这一点进行放大,把最新的科技成果与普通人的生活关联在一起,并强调科技是为人服务的。

 

正如拉菲罗·安德烈所说:“无人机的潜力很大,我的目的就是不断突破现有的边界,看看无人机还能够为人类做些什么。”


 

《我是未来》通过综艺的形式为大众传递科学精神,实现科学的普及。它打破科技在大众传播中的壁垒,让大众感受到科技的美、科技的温度和科技的情怀。

 

“没想到节目能把科技成果展示的这么接地气,你们用心了。衷心的希望这个节目能够成功,掀起热潮,”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在看过节目后认为,“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但是大众传播又为科学做到了多少反馈呢?今天看到《我是未来》这档节目,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这种“希望”也必然会传递给年轻一代。选择暑期档,也是想影响一批年轻受众。它让更多年轻人爱上科学,对于青少年群体极具价值引领作用。科技在节目中呈现出的“新鲜、有趣、时尚、好玩”的特点,更有助于在青少年中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带动年轻人热爱科学,更有效地实现科学的传播。

 

同时,它让年轻人看到中国科技的世界地位,也能提升青年人面对世界的信心。就像李锐看到李斌的科技成果时激动不已,“这让中国年轻人面对世界时,拥有骨气和智气”。


 

《我是未来》把握到了科技进入大众的切口,用“高科技感”的方式展现可见的未来,它所打开的缺口将让更多人感受到科学精神的价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