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档省级联播竟每期站立播报!时政新闻也要搭上“融合”快车了?

2017-10-05 微主编:温静 传媒内参 传媒内参


传媒内参导省级卫视联播主播由坐改站,并非什么稀奇事,但若把站播长期固定地融入省级联播节目架构、内容编排,每期都站立播报就比较罕见了。


来源:传媒内参(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冯楷



本月1日,山东卫视的《山东新闻联播》做出了这样的创新。主播通过大屏介绍内容提要,通过虚拟展示“民生数据”,通过走位实现节目串联。这种创新,表面上让时政新闻呈现更鲜活,提升观感,深层次的意义在于让具有“联播”性质的时政节目也纳入到“融合互动”的快车。那么省级时政新闻节目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突破空间又有多大呢?


“站起来”的创新意义在于

给“时政新闻”带来全新收视观感

 

一般认为,省级卫视联播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生态的风向标,是当地党政建设和民生发展成就的重要传播窗口。在此基础上的节目改革,必须要有斩关夺隘的勇气。

 

其实,省级联播站播并非全新之举,多个卫视频道在大型主题主线报道、省两会全国两会的跨演播室联动报道等特殊新闻内容编排下,都会采用站播模式。可《山东新闻联播》的创新点在于,把站播带来的视觉观感升级长期固定模式融入时政新闻的播报中。


 

从最近五天的《山东新闻联播》来看,主播“站”起来并非简单的动作改变,而成为适应“融合互动”理念下的“新常态”。大屏加站播组合的运用主要体现在:

 

1.女主播通过大屏播报新闻提要;

 

2.摇臂远景扩展演播室空间,站播结合虚拟实现数据和内容的多维展示;

 

3.串联不刻板,更显亲和力。开场男女主播从远处走来一坐一站,结尾两人一同站立报尾并下场结束节目。

 

根据齐鲁网的消息,为了彻底纠正时政新闻播报的刻板印象,山东融媒体资讯中心多个部门紧张备战、高度协作、反复推敲,每天至少三次实战演练,先后录制十几种不同类型的样片,从新闻编排、虚拟效果、片头片花,到主播出屏入屏、语速语态、摇臂走位,所有环节反复磨合调试、查摆纠错,力求精益求精。


 

当下多元化的平台分发渠道使得电视新闻生产面临忠实受众群流失、核心注意力缺失的难题。在这种形势下,技术驱动的创新是升华电视新闻内容的重要推动。全媒演播室与虚实结合的在线包装的组合运用到时政新闻的播报上,打破了联播类节目的形式桎梏,以可视化有效助力收视体验的提升。而更具科技感的节目架构和更活力的播报形式,更能带来长远的收视提升效果,扩大受众圈层,值得称赞。

 

某省级联播的李姓制片主任向笔者表示:“通常情况下,省级联播要把安全播出作为第一要义。在非重大新闻策划的节点上,可创新的空间实则不大,播报形态语态也比较统一。把站播作为可持续的一种做法,我们该从中看到电视人的努力。受众在流失,我们只能跟得上更新潮的节奏,呈现更耐看的画面,即使是时政新闻,也是如此。”

 

更多的电视行业人也对这种革新表达了赞许。某省级联播首席王姓主播认为,时政新闻的语态在无法做大动作调整时,形式感的转变有利于舆论环境的革新。客观说,这是一股好风潮。



“站起来”的深层意义在于

“时政新闻”也能搭上融合快车

 

虽然“站起来”在市级联播的前车之鉴(如厦门《厦视新闻》采用站播坐播的结合形式已很长时间),但在省级联播平台使用站播模式,却是头一遭。在省级联播节目中做出形态上的转变,实质上更深层次的突破意义在于,把“时政新闻”的大屏端呈现也纳入融合的快车中。

 

笔者认为,“站起来”是否会引发下一步电视改革的跟风潮还需进一步观察。实际上,传统电视新闻不甘于没落,也在融合大潮下升级布景,改造演播室,提升全景内容呈现的全媒体接入能力,为棚内媒体融合生产提供更多可能。

 

以苏州广电为例,今年改版运用了亚洲首次启用的莫扎特集成导控系统和中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摄像机器人,打造出一个极富融合理念的播报空间。但笔者注意到,对于具有联播性质的《苏州新闻》依旧是权威严肃的传统风格,并不能完全融入融合演播室的设计中。


 

《山东新闻联播》站播的背后,体现更多的是一种针对意识形态浓厚节目的融合理念。入驻“中央厨房”,搭配演播室大小屏互动+3个在线虚拟区,让时政节目与“大数据”接轨,让传统的稿件内容真正“活”起来。可以说,山东卫视在丰富自身节目形式和样态的同时,也为时政新闻改革带来了实践经验。


媒体融合应该有双向发力的魄力,既要拓宽传播渠道,促进UGC和OGC内容生产相互结合,又要在大屏端本身就完成深融升级,“时政新闻”搭上融合快车也应成为一种趋势。深融不能落下电视端本身,电视端本身也不能落下时政节目。这是山东卫视这次调整给予电视行业最大的启发。


立足本土+深层融合

省级联播的突破空间还有多大?

 

联播性质节目难创新,不仅因为有语态限制,更有框架束缚。技术革新和形态转变归根结底要落在内容品质的提升。内容创新给省级媒体提供的可能性要远大于形式创新。笔者认为,省级联播突破空间依然较大,但这种空间不应仅仅停留在播报形式的转变,更要在内容上和深融上下文章。

 

省级联播把侧重点放在一级传播,往往会把更多普通观众“拒之门外”,将播出内容“翻译”成更通俗易懂的群众话语,打通能指与所指间的“最后一公里”,将宏观政治内容软化,贴近民生关注个体,形成从宏大叙事到细节叙事的转变,才能让时政新闻更吸引眼球。


 

笔者认为,地方省级联播在内容上的突破,还是要有“以小见大”的思维,从具有本地地域性特色的小切口入手,提高立足本土的综合竞争力,往往也能分得“一杯羹”。


另外笔者观察发现,年更多的动漫式新闻、“两微一端”互动实况被搬上省级联播时段的荧幕,把平民表达引入时政新闻,把移动端引入电视大屏渗透,深融,逐渐成为省级“联播”的重点发展环节。

 

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刚刚发布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指出:“省级媒体要走在前先突破,实现化学反应,取得融合一体化的实质飞跃。支持建设统一指挥调度的融媒体中心、全媒体采编平台等‘中央厨房’,生产全媒体产品,提高内容供给、产品生产、信息传播和服务能力。”

 

可见,媒介生态环境变化迅速,积极拓展自身生存空间,而非闭门造车,才是省级时政新闻节目应有的核心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