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何炅述说:不煽情却让人动情,感人但不腻味,这就是《儿行千里》的魅力

2017-10-11 微主编:温静 传媒内参


传媒内参导:《儿行千里》没有明星加盟,不刻意煽情不展示苦难,甚至有几分“平淡”,却俘虏了那么多观众的心,关键要素是“共情”。


来源:传媒内参节目研究组

文/迟迟

 

“这一季节目我(只)能哭三次,现在已经用掉一次指标了。”

 

在《儿行千里》节目中,何炅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但其实很多时候他都是强忍泪水努力去微笑。何炅是一个感性的人,在这个秋天遇到了很多暖心的故事,也让他收获了最温暖的力量。

 

与其他家风类节目不同的是,《儿行千里》正如网友所评价的“不咸不淡,贵在真诚”,不刻意煽情,有节制地表达,更纯粹地追求家风精神的传承和落地。为了达到理想效果,湖南卫视甚至集结了王琴团队、张丹丹陈鹏飞团队、杨霖团队和余淑君团队四支制作王牌军,协力《儿行千里》的项目执行。事实证明,这确实是一档不可错过的文化类节目,值得行业和大众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感性而克制

做好百分之十的呈现者

 

“我有一个传统和严肃的灵魂,但是有一张快乐的脸。她(导演王琴)希望这个节目一开始就不要让大家有疏远感,我想这可能是我的优势吧。”何炅如是说。

 

实际上,他是导演口中“请到他就成功了50%”的保障,但他给自己的定位是“做好百分之十的呈现者”。

 

何炅有他感性的一面,在“名誉村长”王新法的家风故事中,何炅为这份朴素无私的大爱感动落泪;在何江讲述男孩子不太会表达情感时,一句“我懂”饱含理解和通达;在介绍战地记者陈序是“我们专业的,我的学生”时,满满的骄傲和自豪。何炅的认真倾听和温暖陪伴,让整个节目显得自然暖心、真实可感,透着满满的人情味。


 

同时,何炅又有其作为专业主持人理性克制的一面。因为这档节目的深意在于,让观众从每一个真实可感的故事中体会到真正的家风精神。所以,他不会“讨巧偷懒”一味地“煽情”,他懂得如何把控现场“情感呈现”的度和分寸。

 

“这个节目不是靠眼泪来打动观众的,每次录制,我都会提前去了解他们的故事,把短片都看一遍,争取把眼泪留在镜头外。因为你在镜头里哭得兴致勃勃没有意义,能不能把力量传递出去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有时会在场面面临煽情的时候,说一句幽默的俏皮话调动现场气氛,让观众不会因沉重情绪而错失故事背后的家风精神。

 

在《儿行千里》节目中,何炅是倾听者、引导者,也是平衡者,他总是俯身靠近每一个人,用一种温和而又平等的视角与嘉宾对话,不喧宾夺主,而是让人与故事本身真实的力量去给观众带来感动和思考,也自然而然地赋予了节目更为饱满的情感表达。

 

所以,何炅俨然已经把其呈现者的百分之十工作做到极致,同时也让幕后制作团队百分之九十的心血得以完整表达,而这才成就了诚意满满而又颇为感人的《儿行千里》。



最朴素的故事铺设最温暖的回家路

 

2017年文化类节目集中爆发,听说读写轮番上阵,诗词歌赋花样挑战,让业内感慨综艺越来越有意义的同时,也在产生了一种担忧情绪,文化内容是否被“过度”消耗了,真的能实现口碑和市场双赢吗?

 

在《儿行千里》节目开播前,何炅也曾表示过自己的担忧,相比于其他喧嚣的综艺节目,这档节目确实稍显低调。他甚至因此还发了一条微博,“会太晚没人看吗?会没有明星就不关注吗?会不喜欢煽情就抵触这种题材吗?”但豆瓣9.2的评分和观众自来水的安利证明,好节目不怕晚,文化节目仍有发展空间,但内容与情感是硬通货。


 

被何炅评价为“家风强悍”的治沙人张立强一家将11万亩荒沙变成了绿洲,新华社中东战地记者陈序用笔和镜头记录战争的真实模样,刘平贵一家用七年时间还完村民因天灾损失的粮钱等等,“这些故事了不起的地方在于,来的都是普通人,但是当他们遇到一些不普通的人生际遇的时候,能够用一种很强大的力量去面对。”这是故事最打动人的地方,也正是《儿行千里》吸引并且感动观众的源泉所在。


 

另外,节目为“儿行千里”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儿女远行,不仅身负父母的期望和关怀,还有传承世代的家风精神,不忘初衷就能找到回家的路。何炅在采访中表示,“有的事情你现在不去做,将来可能就没有机会了。《儿行千里》是在提醒大家,家庭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下的不同家风,背后都有历经洗涤的中华礼仪道德做重要支撑,是中华传承几千年的家风文化滋润下的情感符号。节目通过这些讲述人朴素的家常故事,向观众传达出“孝”、“敬”、“义”、“诚信”、“勇敢”等文化的力量。



慢下来走进去

有“共情”才能让人更动情

 

有知乎网友评价,“这个节目给我们的不是‘快餐式’‘即开即食’的快综艺那种让你立刻获得娱乐的‘快感’,而是从心底里会让你产生共鸣。”

 

在这个每天都被各种繁杂信息充斥的快速时代,娱乐明星一茬接一茬,娱乐节目一档接一档,反而是这档没有明星加盟,不刻意煽情不展示苦难,甚至有几分“平淡”的节目俘虏了那么多观众的心,关键要素是“共情”。

 

一方面,用最普通人的案例寻找家风传承的共鸣点。比如湖南农村高中没毕业的何爸和小学没毕业的何妈如何培养出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代表”何江的教育问题;没有了健全身体的谢仁慈依旧活得自信而勇敢的生活态度等。讲述人不普通的际遇都可以在观众普通生活中找到对应,让观众在听故事的同时感同身受。


 

另一方面,大到时代,小到节目制作,每一环都在加速度,《儿行千里》则给了观众静下来的时间,节目在子女分享了父母传承的家风故事之后,每个人还会写封家书给未来的孩子,这是家风精神的传承,也打通观众与未来的对话,在看节目的过程中去回味、去思考、去展望,这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情感依托和精神所需。

 

你离家多久了?离家多远呢?还记得父母曾讲给你的儿时故事和做人道理吗?《儿行千里》就是在大家出走路上的一声提醒,愿你归来仍是父母希冀的模样。

 

如果说一只绿皮邮筒,一封真挚家书,是《儿行千里》最具代表性的符号,那么含泪微笑的何老师,一个个家风故事则是节目的题眼,细细品尝,余味悠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