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苏州广电总台新媒体主任突发心梗去世,年仅50岁,再一次让媒体人心酸

2017-10-30 微主编:温静 传媒内参


传媒内参导10月30日上午,澎湃新闻记者从苏州广电总台新媒体中心有关负责人处证实,苏州广电总台新媒体中心原主任王干余于10月28日下午4点36分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


来源:传媒大眼综合整理澎湃新闻、新浪专栏、郑州晚报   



王干余的追悼会定于10月30日下午1点30分在苏州殡仪馆千秋厅举行。


上述苏州广电总台新媒体中心负责人透露,王干余出生于1968年1月24日,还差三个月就过50岁生日了,其业务能力很强,但已于今年7月份从苏州广电总台离职创业。

 

公开资料显示,王干余在苏州广电系统工作多年,是苏州广电旗下生活应用类客户端“无线苏州”的创始人,对媒体融合拥有自己独到见解。

 

2014年,王干余在参加广电媒体融合发展论坛时表示,无线苏州目前跟全国22个城市进行合作,这个扩张让我们觉得,可能无线苏州未来将真正成为中国未来城市无线互联网的入口,希望通过三年左右时间覆盖2千万人口的覆盖。

 

前不久,微信公众号趣塘沽于10月7日对外发布消息,该自媒体创始人大志突发心梗,抢救无效去世。令人唏嘘的是,该创始人年仅30多岁,据悉,大志在离世前的国庆假日内仍保持高压工作,维持着公号每日7—8条的高频推送。



这几年离我们而去的同行们:

 

2009年6月5日,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罗京因淋巴癌在北京307医院逝世,终年48岁。


2009年8月20日,《时尚》杂志社创始人之一、《时尚》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时尚传媒集团总裁吴泓因胰腺癌医治无效,于23时5分在北京逝世,时年46岁。


2009年8月26日,浙江卫视女主播梁薇在去上海出差途中,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去世,年仅28岁。  

 

2010年11月26日23时,南宁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徐谨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年仅37岁。


2010年12月27日,江西日报某副刊编辑下班回家后猝死,28岁,未婚。


2011年5月18日,央视财经频道资深编辑马云涛去世,年仅36岁,此前被诊出胃癌晚期。


2011年5月22日,深圳晚报文艺记者黄蕾因病去世,年仅30岁。


2011年5月23日,郑州电视台政法频道记者刘建心梗去世,年仅28岁。


2011年7月,凤凰网原总编辑、百视通首席运营官吴征因心脏病发作(后被证实为过度疲劳)不幸去世,年仅39岁。

 

2013年5月19日,深圳特区报女记者张晓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年仅40岁。


2013年5月22日,潇湘晨报摄影记者张轶因肝癌医治无效去世,年仅28岁。


2014年4月12日,南方都市报时事新闻中心珠海新闻部首席记者过国亮因肝癌离世,年仅32岁。


2014年4月28日,新华社安徽分社副社长、总编辑宋斌在办公室身亡。来自新华社系统的消息透露,宋斌是自缢身亡,留有遗书,他可能患有抑郁症。


2014年5月4日,杭州《都市快报》副总编辑徐行自杀离世。年仅35岁的徐行自杀前工作压力巨大,患忧郁症,长期失眠。


2014年5月6日,湖南省湘乡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贺卫星上吊自杀,现场留下两份遗书和部分遗言笔记,开笔就提到“痛、痛、痛”、“勤勤恳恳,一事无成,工作压力巨大……”


2014年5月8日,深圳《晶报》原编委、广告部总经理张敬武被发现自杀。张敬武患有严重的抑郁症,时年46岁。


2014年5月4日,杭州《都市快报》副总编辑徐行因患忧郁症自杀离世,年仅35岁。


2014年5月16日,广州日报社社长汤应武,因心脏病发不幸逝世,享年50岁。


2015年11月18日,央视原主持人方静因癌症去世,享年44岁。


2016年6月25日,《求是》杂志副总编、着名杂文家朱铁志不幸辞世。


2016年6月29日,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猝死,年仅34岁。


2016年10月5,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因心梗去世,享年44岁。

 

媒体人如何实现生命突围


媒体人到底怎么了?媒体行业为何也成了危险行业?这些非正常死亡现象,让很多人这样的思考。

 

问题肯定要指向媒体人的职场生态和行业特性。事实上,在这些非正死亡的背后,“压力巨大”就是绕不开的重要原因。人在压力面前,不可能背负无限责任,不可能拥有无尽力量。过国亮的善良乐观,徐行的激情专业,张敬武的忠厚敬业……这一切,都不足以抵挡工作压力带给身体的伤害。于是,病魔有了可趁之机。



媒体人超长延时工作、不规律的作息、睡眠严重匮乏、膳食结构不合理、缺少体育运动,确实都与工作特性有关。把媒体人说成是“用生命在上班”,很多时候并不算特别过份。问题是,这已经成为媒体人共同的无奈,已经成为一种麻木的生活方式。当然,很多人也很无奈。恰如徐行所说,“需要这份工作养家”。作为媒体人,我也不例外。

 

特别是,在行业转型的风口浪尖上,传统媒体人普遍遭遇着职业危机,生存发展面临巨大挑战。转型期的中国本来就有着太多的彷徨与困惑,媒体转型也方向不明,充满不确定性,在不断加剧对媒体人的折磨。所以,媒体人肯定无法成为中国这个被称“过劳死”第一国的豁免人群,而且,这种过劳,是身心俱疲。



这些都是现实,没有什么需要回避的。要真正拯救媒体人,前提就如这个行业的基本要求——说真话。所以,不应绕开中国用工大环境,不要 44 27989 44 12425 0 0 9817 0 0:00:02 0:00:01 0:00:01 9814开媒体人的工作特性,当然,也不能绕开媒体人的工作环境。

 

与很多行业不同的是,在这个价值溃散观念分歧的年代,因为种种现实原因,特别是权力干预,媒体人常常不得不放弃自由思想与独立人格,久而久之,也容易出现苦闷郁积与人格分裂,进而伤害到自身健康。

 

那么,拯救媒体人,就是要释放超负荷的工作压力,给价值碰撞找到一个缓冲地带。这也是普适性的社会问题,无非就是要回到权利框架下,回到文化包容的语境下。

 

不妨想想,天天在为别人主张权利的媒体人,连自己最基本的健康权与生命权都无法保证,这又是怎样可悲的耻辱?作为知识分子的媒体人,连自己基本的价值信仰与独立人格也无法守护,又是怎样可怜的人生?

 

媒体人需要更多的积极自由,这需要大环境改变,需要相关制度的驱动。最基本的,就是民主与自由,就是开放与宽容。

 

但是,如果只是把媒体人的健康问题都推给外部环境,就既不客观,也不理性,容易消极,不利于彻底解决问题。对媒体人来说,也应该好好去梳理一下自己的价值,由此来驱动一种更加健康更加积极的生活方式。

 

专家建议

坚持锻炼,定期开展心理体检


如何呵护媒体人健康,医生开出了这样的“药方”:建议广大媒体人日常生活要有规律性,避免经常熬夜,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提升睡眠的质量。定期进行体检。在空闲时间一定要经常做一些如慢跑、散步、游泳之类的运动,并长期坚持。

 

“做记者的十胃九病”,媒体人的脑力劳动过重和食无定时的工作特质是诱发胃肠病的重要因素。医生建议,这一人群每日应摄取一定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每日吃上一些水果,如苹果、葡萄等,帮助改善体质,增强抵抗力,全面巩固健康基础。

 

医生提醒,长时间固定姿势工作者,尤其是媒体人要注意不能久坐或长时间低头,要保持良好的姿势。应定时活动颈部,做做抬头运动,增强肌肉锻炼,强化颈部肌肉和韧带。尽量保持生活规律,减少不必要的熬夜。学会自己减压,懂得倾诉,保持和朋友的联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当遭受心理障碍、发生情绪危机时,还可直接求助于心理医生和心理医疗机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