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高喊内容创业的媒体人,2018年将面对下岗危机

2018-01-04 微主编:温静 传媒内参


传媒内参导2018媒体人的五个出路:人与人的链接力,避免单打独斗;打造分众市场下的极致力;持续更新和坚持迭代;归零的心态,用「内容」去打造新物种;降低期望值,相信时间的价值。

来源:叁趣(san_3qur)

已获授权


本 文 要 点

 

媒体人不得不面对的四个现实:

 

广告正向头部大号靠拢

平台补贴持续缩减

电商和乙方,跟媒体的逻辑很不相同

知识付费,只属于线下自带流量的大V

 

2018媒体人的五个出路:

 

人与人的链接力,避免单打独斗

打造分众市场下的极致力

持续更新和坚持迭代

归零的心态,用「内容」去打造新物种

降低期望值,相信时间的价值



现象

 

2017年不少媒体人创业了,剩下的大都考虑跳槽或创业。


做一个自媒体?或包装成大V去知识付费?梦想再大点,去做互联网形态的内容产品?


其实无论怎样,每个领域都有幸运儿出现。但,不能被虚幻的流量、不忠实的粉丝和资本迷幻了双眼。创业从来都是九死一生,这跟是不是「内容」行业无关。

 

内容创业者,在2018年的日子可能不好过了(或许只是过去想的太容易了)。

 

模式


没有变现能力的创业,都是耍流氓。内容创业的盈利模式尤其有限:

 

广告;

平台补贴;

电商;

做乙方;

知识付费。



2017年种种迹象表明,现实有点残酷:


1、广告向头部大号靠拢


自媒体从来不是新生事物。过去日记、豆瓣小站、博客、微博其实都是自媒体。为何微信公众号的出现让更多人心动?


变现模式看上去更多元;

 

这跟广告主越来越分散的投放有直接关系。不过到了2017年年底形势不太妙了,广告主的投放正由「广撒网」的模式转向「集中于头部大号」。

 

同时,媒介越来越去中心化;

 

这似乎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炮而红的幻觉。但现实是,即便有几篇很红的10W+,也很难让你成为第二个咪蒙。

 

这两点直接导致了那些没有盈利能力、在细分领域不突出的「自媒体」,将沦为「个人日记本」。

 

很多自媒体人很像买彩票的心态:大家都在赌一句「万一中了呢」?但创业从来不是靠投机,而是需要强有力的壁垒以及持续的产品迭代能力,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2、平台补贴持续缩减


广告模式集中于头部大号,于是越来越多的中小号靠码字换取平台的补贴和流量赚钱,沦为了互联网自媒体联盟的打工者。

 

这跟过去给报纸或者电视台打工是一样的道理。唯一的区别,传统媒体为你买五险一金,但互联网平台不会为你负责五险一金,说白了就是一名临时工。

 

可是,2018年互联网行业赌在内容赛道的平台会减少,同时他们给码字工的补贴也越来越少。如果没有在这一两年塑造自己的IP和忠实粉丝群,「再度失业」或是必然。


3、电商和乙方,能做这事的媒体人不多


越来越多的媒体人试水电商和乙方(公关公司等),但专业和心态都是瓶颈。

 

做电商,最难跨的是专业。

 

当下新零售的概念以及微信对电商的野心,电商似乎成了不少媒体人的春药。但也有前提:要么在过去积累了流量和核心粉丝,要么能准确以媒体的触觉把握到市场和用户对于产品的变迁。但拥有这样产品经理思维的媒体人,并不多。

 

此外,媒体人存在断层,上一代精英媒体人对互联网的触觉不够敏锐。年轻一代媒体人对市场足够敏锐但对媒体和内容的属性根基不牢。何况还有对供应链的把控、对选品、去粉丝的运营等等。但这事对于媒体人来说属于跨界了。

 

做乙方,最难跨的是心态。

 

做媒体人的精英思维,和做公关做乙方的服务思维甚至是两个极端。虽然两者属于同样的大范畴里,但这种思维甚至比去做产品、做电商还要难。除了是能力需要提升外,更难的是心态的转变。心智转变,谈何容易。

 

另外还有「资源的个体化」。很多媒体人都拥有众多资源,但这些资源更多是对于你平台和你名片的尊重,遗憾的是,当你离开平台后发现,这些资源其实跟大多数个体无关。


4、知识付费,并不是大众的生意


知识付费最近迎来了一波高潮。但遗憾的是,知识付费这门生意跟普通的你我他大多没什么关系。

 

打开得到APP,卖得好的产品,是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打开喜马拉雅APP卖得好的是「蔡康永的情商课」。

 

作为普通的媒体人来说,如果你的专业能力不足以强过更多的大众,如果没有一个类似经纪公司对明星的包装和运营,如果在线下没有很强的自有流量,这条路也很难持续。

 

机会


说完这几条盈利模式,感觉内容创业就好像是白日梦一场。但创业从来都是这样,只有知道死路在哪,还要去硬磕。或许才能柳暗花明。


不临渊羡鱼,但也不必妄自菲薄。媒体人也有他们的优势。


1、人与人的链接力


CEO的重要能力之一就是码人的能力,以及寻求外部合作伙伴的能力。如果知道合作伙伴是谁比知道竞争对手是谁更重要。

 

这是媒体人的优势,拥有大量资源。但同时也是媒体人的劣势,眼高手低。所以人脉和资源的整合力,或许是媒体人创业的一个核心能力。说白了,专业的事去找专业的人去做。


2、分众市场下的极致力

 

毋庸置疑未来的趋势肯定是分众化的。即便腾讯和阿里看似统治了互联网,但一家独大平台上也依然会有无数的分众市场,找一个擅长的分众市场或选择一批特定的人群,然后去坚持、去做到极致。

 

对于媒体人来说,对市场和人触觉比写作本身还要重要。这是媒体人的无形的特长。让喜欢的人更喜欢,就是一种极致。

 

当你在吐槽咪蒙太鸡汤时,你却没有看到她对于大众心态的拿捏已远超过一个互联网人。


3、持续更新和坚持迭代


资本从来都是双刃剑,有的时候不讲逻辑。就好像共享单车的模式即便再不太清晰,依旧有那么多资本入场,因为在现金面前,道理和逻辑只能居后。


内容创业也是一样。

 

没有必要追风口,大多数投资人的逻辑也并非金科玉律。去做一个你热爱并擅长的事,然后持之以恒。做内容的时候大多都能坐得住冷板凳,内容创业更应该坐得住冷板凳。

 

4、归零的心态用内容去打造新物种

 

市场发生的变化远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快,人们的需求远远比现有纷杂的产品还要超前。无数的行业正在重构,无数的市场正在迭代。

 

除了产品本身之外,内容是武器。内容营销并非是一个文案,或者是一个推广,一个品牌的提升。而是产品骨子里所具备的基因。找到这样的产品,找到愿意去改变的企业,然后用媒体人擅长的内容去赋能。

 

或许CCO(首席内容官)以后不会仅仅出现在媒体上,也可能出现在各行各业里。

 

降低期望值,相信时间的价值


做内容,从来不会一稿成名、一个案例就能奠定江湖地位。同时内容又是一个重积累的行当,所以只要抓住跟别人不一样的小点,然后去打磨去坚持去迭代,或许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创业也是一样。从来不会是暴富和投机的把戏。当大众创业成了口号之后,更不会人人都会成为马云或者马化腾,只不过可以更从容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然后顺便赚点小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