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祖宗十九代》票房惨败,郭德纲跨界进入电影圈的路仍任重而道远

2018-02-24 传媒内参 主编温静


传媒内参导相声圈有门槛,电影圈的门槛也并不低,郭德纲要想成功从相声跨界到电影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传媒独家(ID:cmdujia)

作者:夕缶


上映8天,《祖宗十九代》票房刚刚过亿,这对于一部参与春节档竞争的电影来说无疑是惨败的结局。


有人说,票房不佳是因为排片过低,和《捉妖记2》高达30%的排片比起来,这部片子只拿到了春节档不到3%的排片,可以用可怜来形容。然而豆瓣4.9的评分却像铁证一般表明,《祖宗十九代》票房低的锅不能只甩给发行,内容本身就很有问题。



可以说在这春节档电影战场上,德云社赔了夫人又折兵,损失了钱不说,连参加几档综艺辛苦积攒下的好口碑也赔了进去,得不偿失。


其实早在电影上映前就有不少质疑的声音指出郭德纲拍过的电影都是烂片,郭老师自己还回应道,“那是因为之前的电影都不是我导的”,事情的结果是即使是郭老师自己导的片子依旧不尽如人意,难逃烂片的命运。相声圈有门槛,电影圈的门槛也并不低,郭德纲要想成功从相声跨界到电影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实客观地来说,《祖宗十九代》并不至于完全归档到烂片行列。虽然从每5分钟镜头就乍现一个明星的节奏来看很符合烂片喜好堆明星的特质,但整部片子主题清晰且健康向上,讲述了立志成为作家但因相貌丑陋屡屡碰壁的文学青年小贝,在经历了一趟寻找祖先的奇幻之旅后重拾自信,勇敢面对人生的故事,还挺正能量。


那么这部电影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首先,郭老师把相声行当里抖包袱的方式用在了电影中,这就是最大的bug。虽然相声和喜剧都是逗观众笑的艺术表现形式,两者互相借鉴也会有惊喜,但直白地搬过来用就一定会出问题。


《祖宗十九代》的叙事节奏完全就像相声堆砌包袱一样,把整部电影的故事打散,分成几个大的段落,再把每个段落细化成了无数个小的片段,往每个片段里面填充笑点。这样的布局可以看出郭老师的创作脉络,但电影和相声毕竟不同,虽然主线一直在,可这样用零碎的语言表现的笑点显然撑不起来一部喜剧电影,郭老师也不能像现场说相声一样根据观众的反应去应机调整包袱,调解气氛,所以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笔者观看影片的时候整个电影院座无虚席,但是全场下来只偶尔迸发了几次零星的笑声,可见,大家对于这样的喜剧方式并不买账。



另外可以佐证《祖宗十九代》被节奏拖累的还有一个细节,很多观众走进电影院是因为《祖宗十九代》的预告片口碑还不错。预告片因为是零碎的片段形式,不存在情节之间连贯的问题,观众看了只要觉得这一段还不错就自然会对电影产生好感。

 

其次,郭德纲在对于电影主题的表达上过于稚嫩。通常一部有质感的电影都是需要观众看过片子之后通过细节自己去领悟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而像《祖宗十九代》这样,在影片的最后直接由主人公的台词去表现影片主旨的实在是少见又尴尬。这有点像小学生的作文,流水账写了一整篇,生怕老师说自己的文章跑题,硬在结尾处加了一段用于点题,完全是画蛇添足。



最后说说郭德纲这部电影的聪明之处。很多电影喜欢堆砌明星无非是为了壮大声势好圈钱,但是《祖宗十九代》不同,《祖宗十九代》在堆明星的问题上用得比较巧妙,每一个明星的出现都是一个“包袱”。


无论是饭量惊人的贾玲、还是二当家王宝强,亦或是妇女偶像吴秀波、最后惊鸿一现的范冰冰几乎都以他们真实的人设出现在了电影之中,每一个角色对应每一个明星都很合情合理,这有点像大鹏那部《煎饼侠》堆明星的套路,明星本身就是一个梗,如果换了其他人来演这个梗就没有喜剧效果了。



从目前的口碑和票房上来看,《祖宗十九代》是失败的,但是从郭德纲的商业盘来看其实又是成功的。这部电影让观众见识到了郭老师在娱乐圈一呼百应的好人缘,让他的得意弟子当了回电影主角,最重要的是为德云社风风光光做了回广告,告诉大家德云社不仅仅能说相声,上综艺,还能进驻影视圈。


聪明如郭德纲,这部片子赶在春节档上映无非是看中了合家欢的节日气氛,大家图个热闹,还能收获1个多亿票房,电影保本应该是不难了,没准儿还有得小赚。试想一下,这部电影倘若放在平常的日子上档,估计票房会更惨淡,口碑会更差也不一定。



想起来郭德纲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大难不死,必有下回。《祖宗十九代》虽然表现不尽如人意,但好歹也在春节档活了下来,那么就期待一下郭老师的下部电影好了,希望下回不要让观众觉得,看场电影就当还听郭老师相声的票钱就好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