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把电视装进手机,得向微商学习!

2018-03-04 传媒内参 主编温静


传媒内参导“把电视装进手机总共分几步?”答:三步。


第一步他发者活,别指望创造中心,把自己当自媒体,把信息分散到各平台;

 

第二步转发者生,学习微商建群、维护群的方式,以转发为核心;

 

第三步分发者存,促成分享与分发结合的流量中心。


来源:传媒内参(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胡和之

  

「他发者活」

向自媒体学习,化整为零

去中心化时代,一切围绕流量中心而生


 

  • ⒈身处电视台阵营,自问也问电视同仁一个问题:一个已经不看电视的人,在网上看到了你的节目。他是在哪里看到的?

 

可能是在流行的短视频平台或者视频平台上,更大的可能是在头条等推荐流应用或者微博的本地栏目上,也有可能是在各种版本的手机浏览器或者手机百度做的本地新闻推荐上,同时,用户也可能是通过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上搜索到的。

 

一条信息是否能被目击,并不取决于它是否由媒体官方网站或者APP等“主流媒体”发表。决定一切的是流量所主要途经的轨迹。决定其是否被展示以及展示量大小的,是百度或者头条等信息分发者是否采录、是否推荐以及推荐力度的大小。

 

  • ⒉头条等推荐流产品兴起,史无前例地拆除了内容发布的所有藩篱,但同时也填平了传统互联网产品(网站或应用)的护城河、扒掉了城墙。

 

在不远的过去,想要在互联网上有所展示,你需要面对一系列的技术以及资源障碍,域名、网站服务器、防火墙、带宽,每一项都要花成本,有诸多限制诸多壁垒。SEO搜索引擎优化能力大小,也决定许多中小网站的排名。

 

壁垒成就了一个个网站,成就了一座座被新闻源所标志、所保护的媒体互联网堡垒。媒体曾经是网上优质新闻来源的垄断发布者,更容易成为新闻源,也因此更容易筑就信息壁垒。

 

但是,突然有一天,连百度都不再保留新闻源了,虽然,如果某媒体的互联网布局比较早比较好,是前百度新闻源合作伙伴,如果其更新量正常,文章平均质量保持中等偏上,SEO做得比较好,被手机百度推荐的概率会更高一点。但那也基本上只在百度的势力范围内有限罢了。

 

突然有一天,QQ空间和博客为人们提供了零成本的发布空间,但,推广和流量推荐依然存在问题。


接着某一天,推荐流产品兴起,一切技术和资源障碍,都不再成为问题。

 

突然之间,任何涉及技术以及成本的事情都已经可以由平台解决,与你无关。

 

你只要能码字,只要愿意拿起手机来拍视频就行。

 

建站公司因此团灭。

 

媒体与普通人之间的鸿沟被一夜抹平。某天清晨,媒体突然面对勤奋的自媒体创业者,就像裸身面对冲进屋里的野蛮人,野蛮人高喊:举起手来,流量拿来!

 

推荐流产品兴起,也革了百度新闻源等模式的命。公众号产品,使媒体中心地位不保,“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隐藏着的后半句其实是:除非你成为头部内容的发布者,除非你获得推荐,你的内容将难于被展现。而是否能成为头部,除非人工干预,由推荐流产品的用户行为决定,不由发布者的身份地位决定。

 

媒体很在意自己是不是正本清源的信息源头,是不是权威,是不是独家。的确,当用户在鉴定所看到的信息是否可以被采信时,源头非常重要。但前提是,你首先得被人看得到。

 

没有受众用浏览轨迹投票,剩给传统意义上的传媒新媒体的,就只有举起手。火器时代来临,武林至尊的地位、武功的作用就小了。

 

  • ⒊多即是少,人们只会注意到有限的几个应用。在被打开的有限的应用上,人们关注度更高的只有头部内容。

 

即使是头部尊贵如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等地位十分显赫的媒体,他们所生产的信息,有相当重要的权威性。可试问,有多少人会抱着这些官网或者APP来看呢?

 

即使是这些头部应用,人们也可能是在头条等应用上看到他们生产的新闻。信息出自新华网在今日头条的头条号,可信度会更高一些。但是,人们并不是直接从新华网上看到的信息。

 

极端一点,人们的手机里,最多可装超过300个应用。但人们平常偶尔打开的应用或者有事会打开的应用,不会超过30个,经常打开的,不会超过10个。


自上而下的手机台计划或者是区域平台计划,类似于“智慧某城”、“云上某城”、“掌上某城”,技术上行得通,并有可能得到政府机关一定限额的资助。但是,它却很难符合流量逻辑,很容易沦为孤芳不自赏。

 

从行政规划,从媒体愿景上,我是谁?媒体!本地第一!。智慧某城,舍我其谁,逻辑上讲得通。

 

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舍你又如何?某城居民,可能十年不上不用你的APP,手机没有停机,个税没有欠费,一点损失都没有。

 

人们下载某款应用已经需要极大的决心。而要让人有事没事就上你的平台,更加不容易。

 

现在,人们更多可能是在头条号(手机装机率高)、北京时间(与360浏览器合作,在PC端被推荐率高)、东方头条、一点资讯(与uc浏览器手机百度合作,推荐率高)等信息分发平台上的“号”上看到信息。

 

人们也会从聚合新闻平台,如腾讯新闻、网易新闻等平台上收看信息。

 

那么,你是不是在这些平台上,你的表现如何,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

 

  • ⒋所以,媒体离开了自己传统阵地,就得像自媒体一样,化整为零,在最流行的近二十个平台上,与自媒体同台争夺流量。


 

流量最大的平台在哪里,你就在哪里出现,并争夺流量。

 

分布式布局,给媒体新媒体部门一个矩阵运作的任务,它并不完全排斥自建平台,但是,自建平台即便有,也只能作为多个自媒体发布矩阵之一,地位并不超越公众号、头条号。

 

自媒体,本来就没有自有平台,自然没有我执(“都是我的”的执念)。只要在流量最大的平台上争取到最大可能的份额,就是成功,你也是一样的。

 

做号的时候,可以借鉴自媒体的多号策略,由不同的新闻部门做多个号,采编人员、记者和主持人同样可以成为自媒体群组中的一员,形成有主有辅的自媒体矩阵。


 

对自媒体来说,做多个号,是为了获得流量获得平台奖励。对媒体来说,在多个平台上做号并尽力展示,是为了获取更广泛的流量。

 

每个推荐流产品,算法和受众标签都不一样,全平台布局,可能使媒体尽可能触及到不同的受众。

 

去除我执,除了多平台发布做号以外,也包括了放弃首发与独家的传统操作办法,谁的平台更易展现,就在谁的平台上首发。信息并不一定会以自建平台为首发平台,流量大的同行,也可能成为首发首选。

 

不仅仅是做号,而且也要运营直播平台上的频道与短视频,这也是另外一种他发。

 

就像围棋永远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样。在别人的势力范围内做好互为犄角的两个眼,就能够在别人的平台上占有一块飞地。

 

去中心化,去创造欲,去我执。以“他发者活”的逻辑来规划媒体的新媒体策略,至简,亦至难。

 

  • ⒌在他发优先的策略中扬长避短。

 

自媒体虽然兴旺,但是本身就有原创信息产量不足的天然缺陷。

 

媒体正可以扬己之长,不必伪原创,并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剪辑小组与改编小组,改变传统媒体与移动应用常用手法不一致的表达方式,在不违规的前提下,尽量在标题与文风上向自媒体靠拢,最大限额地争取到优质的流量。

 

  • ⒍在与推荐流平台合作的过程中,善于权衡,趋利避害。

 

媒体,尤其是视媒,有与推荐流的本地推荐板块合作的天然优势。

 

站在推荐流平台的角度,是以低廉的代价获得媒体自认为无价的内容。

 

但站在媒体的角度,它未尝不是一种引流,并且让传统媒体延续生命的一个策略。

 

好好研究平台,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 ⒎去除我执,分布发表,与流量主合作。

 

即使仅仅聚焦于微信公众号,人们关注的上限可以多达500个公众号,但是浏览量更高的只会是几个头部公众号。


就传媒而言,文章发表在媒体人或者媒体自己的公号上,阅读量可能不过千,而发表在几个头部传媒大号上,则有可能会破万,并且引发多个点赞或者反驳观点的争鸣。多争取与头部大号合作,才有可能让自己的观点或者作品被更多人看见。

 

如果一味强调,自己必须首发甚至独发,一味强调一定要在权威的上一级媒体发表,在流量战争中,可能最终会因为发布时间点靠后,流量不足,而在与自媒体的竞争中完败。


 

「转发者生」

向微商学习,化零为整

APP不是中心,是可信分享信源的转发中心

 


  • 1.是不是完全不需要自有平台?并没有标准答案,得根据财力和需求而定。

 

但是,自建平台只是作为可信信源背书,转发源头,一切围绕着转发展开。

 

如果我们一定要为自己打造一艘航空母舰,那么,比母舰平台更重要的是舰载的几个中队的飞机和航空兵。没有飞机和航空兵的航母,只不过是漂浮的钢铁棺材而已。你的记者就是你的航空兵。

 

很多传媒所以为的新媒体,载体就是网站、两微一端。实际上,新媒体应该变成新的媒体架构、操作流程和全体媒体从业人员。

 

新媒体部门常有,有效的新媒体操盘不常有。

 

能够以新传播时代的传播规律办事,将自身完全新媒体化的媒体很稀有。

 

任何媒体,如果所谓的网络推广依靠的主力依然是一个个所谓的新媒体部门,无论是三五个人还是二十几个人甚至近五十人在那里拼搏,都是无效的。无论他们怎么样努力,无论他们如何优秀,其最终的结果都很难好。

 

当然,一个有能力支撑两百人团队的所谓新媒体部门,已经自成体系,不可与此并论。

 

  • ⒉你的记者就是你的航空兵、你的交通员。

 

在革命年代,很多信息都是通过交通员来传递的,在微信的时代,这种方式依然可以复活。可以用社交工具将每个记者都变成交通员、联络员。

 

人与人的沟通,最有效的方式还是点对点的沟通,是熟人之间的默契沟通。每个记者都能够把消息传到目标对象。他们能最直接地接触到你的目标利益相关人,可以接触到与你的平台有更多关联的人群。

 

他们的工作就应该是找到这些利益相关人,服务于他们,并促成彼此发生有效链接。

 

转发靠什么,自然是以自己人转发为一传,但没有策划、没有有效组织的朋友圈转发,几乎完全无效。体制内有体制内的优势,那就是可以以行政指令的方式去组织落实一些事情。经过规范策划,媒体可以有所作为。

 

  • ⒊微信群已经成为一种工作常态。

 

彼此之间的联系,要通过人们最喜闻乐见、最常用的方式,现在人们最常用的移动沟通方式是微信,使用微信来维系一个低成本的持久关系,才能够让媒体最终从中得益。

 

媒体为了完成一定的宣传任务,会在工作群中要求全体记者及员工对某些文章进行转发、点赞或者评论,这种操作方式是强制性的,在一定程度上,也不为参与者所喜悦。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

 

一般媒体没有采用工作号与个人号分离的办法。员工的转发也一般只发生在朋友圈当中,由于大多数记者不会使用标签分组,其被同行或者非工作人群看到的机会更大,除了信息传播被稀释以外,更有打扰非工作对象的弊端。

 

随着时间的变化,微信的信息接收场景发生了变化。2016年,还有60%左右的信息能够通过朋友圈有效传播,2017年,群信息已经占据了有效传播信息的70%左右,而朋友圈的有效传达率则已经下降到30%左右。转发很重要,方式要改变。

 

  • ⒋传媒可以采用有组织、有策划的三层塔式社群。


 

三层塔式结构是至少三层群的配合:

 

第一层群依然是单位的工作群,但群成员一定要采用工作号。现在一人两号已经相当普遍,用于工作的微信号最好采用工作号,如果为了长久运作,甚至于可以采用可回收的、主权由媒体掌握的公号,采用许多社群培训机构传授的花名体系等策略。

 

第二层群是以传媒名称+记者名称命名,群中至少要有一名社群专职人员与记者相配合,对于知名的记者或者编辑,尤其要采用工作号运作,以便其他员工可以代为运营与配合。

 

第三层群为记者与目标关键人员共建,当然其中也一定要有社群专职人员。这种群至少要有两人配置,是一种配合,也是一种监督。

 

社群工作,为转发及提升到达率而设立。

 

社群有包括群规、禁言方式、海报分享及多群互动,以及活动组织、线下活动组织等多种方式策略,是一个专门的专业。相当多的社群培训机构都有成熟的传播方式。

 

转发的有效度关系到媒体在网络上的生存。曾经有所发展的传媒一般都设有热线中心,如果媒体执行呼叫中心等内部采购,这种采购应该转变为为社群服务付费。以转发为核心的新媒体策略,也需要相当于一个或者几个节目组的人员配置,对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多群联动的手法、内容分享、运作逻辑与栏目是类似的。这方面,优质媒体可以比微商更有作为。

 

「分发者存」

向平台学习,聚沙成塔

了解人性,就一定要诉诸价值与利益


 

以转发为中心的策略,可以稳住阵线,但社群建设要对目标对象有价值,如果仅仅只是为了自己传播信息,将会造成用户的麻木和摒弃。

 

你能够触达哪些人,并且感动哪些人,让他们乐于转发,相当关键。除了文章感人以外,更好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必要的。

 

网络传播是多元复杂的,并不能仅仅靠一次传播达到效果。所以在有些关键节点,更要以再转发的分发为转折点,那些有可能为你二传或者三传的人,的确是传播的中间关键节点。

 

传播其实类似于BT下载,二传以及多线路的再传播达到一定的量级,才能达到爆文效果。

 

电商网站对于展示以及点击的量化评分,对于淘客传播路径的溯源以及成交回馈。有着极为成熟的技术实现手段。大平台,类似于淘宝等,在分享成交后会给予淘宝客提成。其钻展等应用也会对广告主的内容是否出现在人们的打开页面以及人们是否打开链接,设置了有差别的收费标准。

 

趣头条等应用,则针对每篇阅读完毕以及转发设置了奖励标准。

 

媒体应用,财力不及大平台,但现在已经产生了不少阅读或分享就能获得积分的应用模式。这种模式,将分享与分发相结合起来,如果再加上一定的根据阅读习惯的算法推荐,分享即可获得积分,可以缓解采编人员被强制转发的不适,也可以吸引一定的利益关联人群乐于为你转发。

 

而广告主,也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曝光率。有效的广告也是一种服务于受众的有价值信息。

 

种cpc广告模式,如果媒体足够强大能运作成功,将借此拥有分发能力。


这个道理是完全相通的。

 

当阅读量增大到一定的量级后,平台就有了分发能力。

 

这种分发能力的有无和大小,决定着传媒的生存。

 

那么,“把电视装进手机总共分几步?”

 

答:三步。


第一步他发者活,别指望创造中心,把自己当自媒体,把信息分散到各平台;

 

第二步转发者生,学习微商建群、维护群的方式,以转发为核心;

 

第三步分发者存,促成分享与分发结合的流量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