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统一战线”遏制中国,美欧日真能穿一条裤子?(深度)

2016-12-18 威欧斯


文︱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柯静

来源:瞭望智库(zhczyj)


今年12月11日,即中国加入WTO整15年,中国应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而日本12月8日宣布继续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此前美欧也是如此态度,安倍这架势,是要跟美欧站队、共同构建美欧日对华贸易统一战线吗?如此大规模的贸易对抗,会不会引起全球贸易战争?


然而,当前阶段,美欧日并无达成“统一战线”的契合度。


美欧日“同床异梦”,各打算盘


 

虽然同样是公开表示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但是美国、欧盟、日本心里各有盘算。


美国:中美贸易不平衡是直接原因,更深层原因在于维护现存国际经济秩序。


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实力相对衰落,中国经济在多个领域形成赶超美国之势: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出占全球19.8%,高于美国19.4%,成为制造业产出最高的国家;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16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商品贸易大国。


中美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促使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意图借助WTO中的非市场经济规则,遏制中国经济发展势头,维持现行国际经济秩序,从而确保美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能够继续处于领先地位。


此外,这还与特朗普的执政理念有关。很大程度上,他的当选在于获得了美国白人中蓝领阶层的支持。从他近期的言行来看,他更加关注美国国内经济建设,更关心传统制造业及其相关产业,重视这些行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和工人失业问题,提倡公平贸易。他在贸易领域对中国持强硬态度,甚至发出“如果中国不在贸易上让步,就质疑‘一个中国’政策”这样荒唐的论调,皆是出于此种考虑——安抚选民情绪和解决美国国内经济和就业难题,将是特朗普执政之初的工作重点。


欧盟:自身经济和社会因素是首要考虑。


欧债危机至今,欧元区经济一蹶不振:银行业问题日渐凸显,消费者信心严重不足,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尽管近期部分经济指标出现回暖迹象,但英国脱欧事件,使欧洲政治和经济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可能给欧元区带来巨大动荡。


经济的疲软使得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势力抬头,中欧贸易不平衡由此成为众矢之的。2015年,欧盟虽然贸易顺差777.68亿美元,但中国依旧是其主要贸易逆差来源,达到2005.8亿美元,较上一年度增长10.3%。他们认为,质优价廉的中国产品是削弱其竞争优势和加剧失业的重要因素。


欧盟委员会曾出具专门分析报告指出,如果中国取得市场经济地位,进口中国产品的反倾销税率将会大幅下降27%,大量商品将从中国涌入,短期内将会造成欧盟30,000-77,000人口失业,长期更会造成188,000人口失业。


欧盟内部,钢铁业占制造业比重较大的意大利等国对此更是立场坚定。德法面临大选,除经济因素外,尚须考虑政治因素。此外,特朗普上台后可能会对中国产品采取更加严厉的制裁措施,这加剧了欧盟的担忧——大量中国产品可能从美国转向欧盟市场。


日本:政治意图大于经济动因。


其实,日本此举很容易理解。安倍在美国大选中押错了宝,而前段时间,特朗普也没给日本好脸色:炮轰日本操纵汇率冲击美国贸易,并要求其更多分担驻日美军的军费开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在充满变数的“特朗普时代”继续稳固美日同盟关系,日本只能“亡羊补牢”,频繁高调向美示好。


*11月17日,安倍在赴APEC领导人会议途中于纽约逗留,成为第一个与特朗普会谈的外国领导人。


*12月6日,日本首富孙正义与特朗普举行会晤,他宣布将在美国投资500亿美元,创造约5万个就业岗位。此举让特朗普大为愉悦。


*日方透露,日美已就1月27日左右举行安倍与特朗普的首脑会谈进行协商,安倍有可能成为特朗普就任后第一位正式会见的外国领导人。


日本在此时站出来,在特朗普最关注的贸易方面表示坚定追随美国的立场,目的再明确不过了。


从长期来看,日本始终将中国视作自己的威胁。之所以在贸易问题上跟欧美站队,除了继续巩固美日同盟之外,也反映出其对于中日力量对比巨变的焦虑。

日本经济继续低迷了二十年。近年来,由于受国际低油价和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等因素的影响,日元作为避险货币总体上呈升值状态,对产品出口确实不利。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日本多年财政赤字积累了大量的政府债务,总债务已经达到GDP的250%。所谓“安倍经济学”与削减政府赤字南辕北辙,使得政府捉襟见肘。此外,日本国民生育率极低又严重老龄化,劳动力严重不足,经济潜力无法释放。


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使得日本如坐针毡,再不扰乱中国的发展节奏,就失去了和中国一争高下的最后机会。日本政府孤注一掷:推动修宪、解禁集体自卫权、跟随美国不加入亚投行、在TPP前景黯淡之时仍急于通过TPP、计划斥巨资部署萨德系统……种种举动恰恰反映了安倍政府的极端焦虑。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趁火打劫,完全日本本届政府的风格。


美欧日步子很难一致


 

美国在贸易领域对华保持强硬态度的可能性较大。


2016年,美国企业投资疲软,商品库存积累减速,经济增长不及预期。本次美国大选充分暴露出美国国内强烈的反全球化情绪,短期内,即便不对中国产品征收45%的关税,特朗普在贸易问题上的强硬态度也很难改变。


因此,在未来一段期间内,中美贸易摩擦可能会呈加剧之势。


欧盟对待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十分纠结。


其一,各成员国立场不一。荷兰、比利时等北欧国家一向较为支持自由贸易,倾向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南欧,尤其钢铁业等传统制造业比重较大的国家如意大利对此则持反对态度;德国与中国贸易额占据欧盟与中国贸易额的50%,但德国国内各行业对此意见不一,严重牵扯了德国政府的立场。


其二,在欧盟决策层面上,立场也不一致。欧洲委员会出于重视法律解释的立场,对认定中国为市场经济体制方面,持较为积极的态度;而欧洲议会在今年5月12日的投票中,以压倒性的优势反对授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提出的区域内投资计划“容克计划”,又十分依赖中国的资金协助。


多层次治理结构下,欧盟的集体决策模式一方面加大了中国影响欧盟决策的难度,但另一方面同样使得欧盟很难团结一致、大幅增加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救济措施。


贸易保护主义并不符合日本的利益。


尽管日本的经济外交政策一定程度上依附于美国,但在实践中未必会大幅度提升对华产品的贸易救济措施,主动发起贸易战的可能性不大。


实际上,中日产品互补性大于竞争性,并没有特别突出的矛盾,日本也没有欧美那样严重的就业压力。并且,根据日本财务省贸易统计,2015年中国在日本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为21.2%,自2007年以来连续9年居于首位,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作为一个严重依赖出口的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并不符合其自身利益。因此,日本历年来主动发起贸易救济措施的次数并不多。如果TPP顺利生效,日本经济则可借此逐渐降低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也许有底气对中国采取更加强硬的姿态(日本产品可以进一步扩大向美出口,同时,由于成本优势,东盟整体可能会超越中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进口来源地)。然而,TPP如今濒临破产,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主动挑起贸易战的可能性并不大。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如何应对?


 

今后,世界经济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美国政府换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加大;

*英国脱欧影响继续发酵,欧盟内部政治、经济、社会可能将遭遇进一步冲击;

*新兴经济体的经济虽然增速较快,但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发展很不平衡;

*世界经济总体仍处于深度调整期,全球保护主义势力抬头。


对此,我们仍大有可为,不必过于悲观。


首先,这届美国政府中,商界精英阵容空前,其务实作风可能给中国乃至中美合作带来机遇。


商人本质使特朗普更注重现实的经济利益,不会过度纠缠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等问题。从其竞选以来的言论来看,他认为中美之间当前主要矛盾在于汇率、贸易赤字、知识产权、市场准入等公平贸易方面。


其内阁人选中,有不少商界精英,这届美国政府阵容可能给中国带来机遇。对此,中国应化压力为动力,坚定不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框架,深入推进新一轮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自由化水平,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


如果能很好应对挑战,中美彼此间在商言商,或许反而可以开展更多合作。


其次,对于欧盟,英国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正因为英国脱欧,可以自主决定其经济政策。如果欧盟在此问题上与中国伤了和气,反而给英国提供了大好机遇。


据英国《泰晤士报》网站10月10日报道,英国财政大臣菲利普·哈蒙德在华盛顿表示,“我们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的立场是,我们对中国做出了一些承诺,相信我们必定会沿这条道路走下去。”中国可以在对外事务中,尤其是投资方面,加大对英支持力度。中英加强合作,势必会对德法等国产生不小心理冲击,促使其在此问题上尽快遵守对华承诺和WTO义务。


再次,中国政府应做好充分准备,应对更多贸易摩擦。


如果美欧日等国继续在贸易救济制度中,对中国企业沿用非市场经济规则,违反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d)款和WTO不歧视原则,中国政府应向WTO争端解决机构提出申诉,从国际法层面上切实维护我国出口企业的合法权益。


此外,对于无理对我进行贸易制裁的国家,我们也应毫不手软,但应做到目标明确且能够准确打击对方,要选取对于对方具有重要经济和战略价值的产品和行业进行惩罚,这样才更容易达至制裁目的,确保经济外交目标得以实现。


最后,就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仍须再次强调: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从未宣告中国是“非市场经济体”。


争取他国授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是中国入世未满15年,为避免适用“非市场经济”规则,才一度成为中国经济外交的工作重点。中国入世15年之后,在反倾销调查领域确定中国产品正常价值时,“非市场经济”规则理应自动终止。其他国家是否认可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都不能改变这一规定。


综上,尽管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出口贸易与美欧日摩擦总体上会有所加剧,但美欧日协调一致针对中国的可能性并不大。日本作此宣示,更多带有政治意味,未来究竟如何行事还不一定。欧盟近年来的很多对外决定更是没有一味追随美国,有较大的独立性。美俄若真的走近,美欧之间很可能会出现隔阂,欧盟会采取怎样的对策很难预测。



如果中美贸易战开打,那将是一个怎样的场面?


|  本文转自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


特朗普上台后,全世界最关注的一点是:他会不会发动一场贸易战?

 

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留意到,早在竞选期间,特朗普就曾表示,要对中国和墨西哥征收惩罚性关税,即对墨西哥按35%征收,对中国按45%征收。

 

作为最大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如果美国和中国真的展开贸易战,那么贸易战的内容是什么?会对全球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


中国VS美国,贸易各有所长


在描述中美可能的贸易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双方的实力对比。

 

首先看经济总量。


美国的经济规模为18万亿美元,中国为11万亿美元,双方实力对比为100:61,美国领先。

2015年,全球经济总规模为73.6万亿美元,美国贡献了其中的24.5%,中国贡献了其中的15%,两者合计贡献近40%!

 

然后看中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


IMF预测,美国经济2016年度增长1.6%,中国经济增长6.6%,即2016年中国GDP将增加7300亿美元,美国GDP增加2880亿美元。

 

2015年全球经济总规模73.6万亿美元,预计2016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1%,即增长22816亿美元。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简单计算,中国贡献了其中的30%,美国贡献了其中的12%,两者合计贡献占比42%。

 

从对世界经济增长拉动这个指标来看,中国和美国的实力对比为100:40,中国占优。


接下来看中美各自的对外贸易。


2015年度,中国的贸易总规模3.9万亿美元,美国的贸易总规模略多于3.8万亿美元,两者实力对比1:1,旗鼓相当。

 

2015年,全球贸易总规模是32万亿美元,中国市场占比为11.9%,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美国占比11.6%,是世界第二贸易大国,两者合计贡献了全球23%以上的贸易额。

 

再看中美双边贸易。

 

据中国商务部网站援引美国商务部的数据,2015年美国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5980.7亿美元,美国对中国出口1161.9亿美元,自中国进口4818.8亿美元,美方贸易逆差3656.9亿美元。在货物贸易上,中国占优。

 

但在服务贸易上,美国获得了大量的净收入。据美国商务部最新统计,2015年,美中两国双边的服务贸易已经达到了635.5亿美元。其中美国从中国进口151亿美元,美国对华出口是484亿美元,简单计算美国方面在服务贸易上的顺差为485亿美元。在服务贸易上,显然美国占优。


如果爆发贸易战,双方怎么打?


对中国这样的贸易大国来说,爆发贸易战显然不是什么好事情,但对美国来说,同样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12月17日,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2016-2017中国经济年会”上发表题为“促进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的演讲。在演讲上,朱光耀表示,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员拉迪教授介绍,彼得森研究所在9月份发表了一份报告:如果美中之间产生贸易战,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是什么。


据拉迪教授的说法,彼得森研究所这篇报告相当有份量,而且在美方也有很大影响。如果美国和中国、墨西哥贸易战打响,彼得森研究所设计了三种可能性及各自的后果。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根据这份报告整理如下:


第一种是全面的贸易战爆发。美国对中国征45%的关税,对墨西哥征35%的关税,对方也照方抓药,全面回击。


彼得森研究所制作了一份简易的曲线图,可以直观地看到全面贸易战(图中蓝色加粗线)对美国GDP的影响(图中虚线为没有贸易战情况下美国GDP的走势预测): 



▲全面贸易战(蓝色粗线)情况下,美国GDP走势


从上图可以看到,在全面贸易战情况下,2017年~2019年,美国GDP将完全停滞,彼得森研究所将其称之为“衰退”(recession)。即便之后美国GDP重回增长轨道,在以后的所有年份,美国的GDP水平都赶不上没有贸易战的正常情况(虚线)。


通过彼得森研究所这个表格可以看到,在全面贸易战情况下,美国的消费水平(上图中consumption一列)将大幅下滑,政府支出(上图中government一列)同样如此。 



▲全面贸易战情况下,美国消费和政府开支将遭重创


彼得森研究所认为,全面贸易战情况下,高速公路以及装备制造行业的失业率最高,将达到10.2%,紧随其后的是建筑装备制造(10%)和采掘业(失业率10%);从失业人数来看,由于消费量大幅减少,零售业将失去31.1万个岗位,批发业和医疗产业将分别失去25.7万、19.2万个岗位。



▲全面贸易战情况下,美国各州私营部门损失的就业比率


第二,非对称性的贸易战。所谓非对称性的贸易战就是中国和墨西哥不进行全面反击,但是有选择地采取一些反制的措施。中国可能的反制措施包括:


禁止中国的国有企业与美国企业进行电子信息服务,以及其他软件服务行业;


中国国有企业不再与美国进行业务往来;


中国可能拒绝向美国提供关键要素资源,使美国难以采购所需要商品和服务;


中国可能终止或者威胁终止购买美国国债,甚至直接抛售美国国债,打击美国金融市场;


中国可能废除或拖延执行现有关于视频资料、电影、生物制药的产权。 



▲非对称贸易战情况下,中国一些反制措施及可能对美国的影响


第三,短暂的贸易战。这种情况下,贸易战估计不超过一年,可能的原因有:中国和墨西哥这些国家向美国妥协;特朗普政府在贸易诉讼中败诉;或是出于公众强烈反对的舆论压力,特朗普不得不采取相关措施。


即便是在短暂的贸易战情况下,美国私营领域预计也将失去130万个工作岗位,占该领域就业总人数的1%。


事实上,在经历了上个世纪20年代、30年代的大萧条后,推进国际贸易以提高美国就业和国际经济地位,就成为美国历届总统选举的共识,这一问题从未在其他选举中被拿出来讨论,特朗普当选总统则是自那以后的头一回。如果贸易战开打,美国也只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美国GDP全球占比(图中实线)和它的国际贸易全球占比(虚线)密切相关


“要坚定不移地执行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本着合作是中美两国之间唯一正确选择的战略思想来加以推进。在这个过程中,解决问题和矛盾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彻底摒弃我赢你输的零和游戏概念,要防止如果贸易战发生,造成两败俱伤的这种后果。”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表示,“我们要妥善地应对,首先我们要进行双边的密切的政策沟通,同时我们要运用WTO这种多边的这种规则,来进行磋商。我们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它的后果确实是会造成两败俱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