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此内容因言论自由合法查看
文章于 2017年3月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钱理群:从鲁迅笔下看中国的希望在哪里

2017-02-08 威欧斯

作者简介




钱理群,1939年1月30日生于重庆,祖籍浙江杭州。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鲁迅学会理事。主要从事现代文学史研究,鲁迅、周作人研究与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


 “如何认识和把握中国的国情?怎样看待中国的改革?如何对待“民族主义”?中国的希望在哪里?”


当今中国是一个颇为奇异的社会:有的人陷入盲目的乐观;更多的人,则充满焦虑、不安;一些人中间,还弥漫着绝望、虚无的情绪。于是,就提出了这个问题:中国的希望在哪里?鲁迅那个时代,也有过“中国人自信力的有无”的争论。


鲁迅因此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叫《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他的回答是:“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这里提出了一个如何看中国的问题:如果眼睛盯着“状元宰相的文章”,即权势者和他们的充满“自欺力”和“他信力”的宣传,你会非常绝望;一旦把目光转向“地底下”,中国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和知识分子,你就会发现中国的“筋骨和脊梁”:“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收入《且介亭杂文》,《鲁迅全集》第六卷)


这里,不妨谈谈我自己的经验:多年来,我一直充满焦虑地紧张观察与思考中国的社会,看到许多官员的作为和许多主流知识分子的表现,以及主流媒体的炒作,不仅绝望,而且不堪忍受。


后来就遵循鲁迅的提示,“自己去看地底下”,根据我的条件,主要深入到两个群体,一个是第一线的中小学老师,一个是大学生的志愿者组织。



于是,我发现了“真正的教师”,他们凭着自己的教育良知和理想,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进行着一场“静悄悄的教育变革”;我还发现了“新一代的青年理想主义者”,他们也冲破种种压力,集合起来,深入到中国社会的底层,改变自己的存在,也努力为弱势群体服务。我感到自己找到了鲁迅说的中国的“筋骨和脊梁”,尽管他们也如鲁迅所说,“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


我也因此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即和他们站在一起,尽我的力量给他们以支持,更从他们那里吸取思想、智慧与力量,在相濡以沫中寻求生命的意义和快乐。


我清醒地知道,在当今中国的体制下,这些“筋骨与脊梁”的努力,也包括我自己的努力,是不可能对中国的教育和社会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的,更不用说根本改变教育和社会的面貌,我们只能“帮一个算一个”。



因此,我在总体上依然充满焦虑,而且可以说是与日俱增。但我又确实从这些日常生活的努力里,看到了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里所说的“微茫的希望”。更重要的是,我没有因为总体的绝望而消极、颓废,正像我在一篇文章里所说,“我存在着,我努力着,我们彼此搀扶着:这就够了”。


我自觉地把这些努力,都看作是对鲁迅上述思想的一个实践,也可以说,我是从鲁迅这里找到了自己在当下中国的生命存在方式的。这也是我对“中国的希望在哪里”这一问题的理解和回答:“希望在我们自己手里,在真实地生活、努力在中国大地上的普通百姓和知识分子手里。”



来源:凤凰读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