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时代巨轮下的个体选择:天命,大势,财富自由与成为自己!

2017-11-12 威欧斯

版权:作者 杨大侠 来源 大侠辣评(ID:daxialaping)


时代的巨轮呼啸飞驰,怎样的人生才算精彩?谁也没有标准答案。只知道,沿着你所知的至善道路向前走,直到有一天,消融在天地大美之中。


然后,你也会成为风景。



面对呼啸而至的时代车轮,我们必须加速奔跑。有时会力不从心,有时会浮躁焦虑,但必须适应。它可以轻易地将每一个落伍的个体远远抛下,碾做尘土,且不偿命。——赫尔曼·黑塞《在轮下》


又到了秋招的时节。和去年一样,一些师弟师妹向我咨询就业问题: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我想起一个朋友的故事。


01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去年读商学院时认识了一位极具个性的朋友。建筑学专业,本硕八年,北大毕业去了家咨询公司,工作半年后跳到学而思教英语,几个月后离职,和老公一起回家创业。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啊!


创业大概一个月后,我俩聊天,她感慨创业维艰,但也很快乐,因为凡事自己做主,不需要听别人的。


在PDP性格测试中,她是老虎型,企图心强,喜欢冒险和发号施令,不易妥协。所以我回她说,《中庸》里面有句话: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你就是当老板的命,顺着你的天命做老板,很好啊。



风靡全球的寓言式小说《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通篇就是为了点出,一个人要去寻找他的天命,追随自己的“心”。


“为什么必须倾听我们的心?” 


“因为,你的心在哪里,你的宝藏也在哪里。”


这个结论听起来如此老套,没有任何新意。然而,越是简单质朴的东西,越能动人心弦,尤其当这种简单经得起复杂的蹂躏。


怎么找到自己的天命呢?我曾想出一个办法。


想象一下,把世上所有学科的书籍摆在你面前,你最先拿起的那本,就是自己倾心的领域。


每个人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只是有些人还没有找到。曾有一个同学告诉我,她最喜欢经济学院的政治经济学,当初报考硕士也是这个方向。我听到后都震惊了,竟然有人喜欢政经!还是妹子!


另一个同学每次去图书馆总是忍不住看报纸,了解各种时政新闻,因为他最想从政,后来果然如愿。


我自习时总是忍不住翻文史和哲学,读文史是享受,读哲学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智慧。在经历过理工科的阵痛,经济学家幻梦破灭之后,我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真正的渴望是创作出第一流的文学作品(愿蒙上天垂爱)。


那就去干吧,这也是我的天命。成事在天,谋事在人,但求无悔。


02 最好的时代,最复杂的时代


众所周知,从大的时代层面来讲,中国历史上有三次思想解放、大师辈出的时代。


第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基调。


第二次是魏晋时期,战乱蜂起,经历了大汉朝的繁华盛世后陷入“千里无鸡鸣”的荒蛮时代,正统的精神信仰坍塌,佛教开始流行。


同时精英阶层朝不保夕,在这种困境下有识之士开始用全新视角审视个人命运和时代车轮,何宴、王弼等人重新解读经典,从本体上探究天人。魏晋名士清谈高论,在万古长空中留下卓尔不群的身姿。


第三次是民国时期,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军阀混战,振兴华夏的使命感和博览中西的视野给了这一代知识分子更多的维度去思考,最终在“三千年之大变”中终结了延续三千年的帝王将相制。


西学东渐,中外交融,大学体制得以建立。可以说,我们今天就是生活在中西学的碰撞、融合之中。


一次和部门老大聊天,以为近百年来也有三个相对自由的时期。


第一次是民国,不再赘述。


第二次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历了十年文革的思想压抑后,整个社会爆发出对自由的渴望、对权威的怀疑,人们身上洋溢着理想主义的绚丽色彩,投身到各种社会和商业活动中。


第三次则是互联网时代,风云变幻,英雄辈出,今天一文不名的年轻人,明天就可能创办一家风口上的公司,以至于“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成为一句时髦的口号。


有人说阶层在固化,但纵向比较几千年的历史,并非如此。


魏晋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可谓阶层僵化。


之后隋唐实行科举制度,极大促进了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即便如此,还是不能忽视那个时代的局限:个人命运与权贵青睐密不可分。大诗人王维就是通过走公主的“后门”才拿到了状元身份,也是无可奈何之举。究其深层原因,所有资源都掌握在权贵手中。


相比之下,今天资源更为分散化。


资本、技术、人才等禀赋分属不同的主体,一旦风云际会,碰撞出火花,就可能爆发出核弹级的能量。“新四大发明”之一的共享单车即是明证。


分散化意味着熵值的增加、复杂程度的增加,要知道这个星球上有数以亿计的自主决策主体,其相互关系更是复杂到难以想象。


沃尔夫勒姆的计算不可约性(Computational Irreducible)意味着,真正复杂的事物是无法简化、无法被预测的。


也就是说,在今天这个时代,很多时候人类无法做出正确预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摒弃成见,相信一切皆有可能。保持开放心态,勇于试错,是有为者最重要的行事风格。


03 平台很重要,名企如名校


人是需要平台的。很难相信,这话是王立群老师说的。细思却极有道理。


作为文化学者,王老师分析问题总是一针见血。听过他讲《史记》的人,想必都会认同这点。


心学大师王阳明少年时候认为做圣人是第一等事,对科举很不屑。其父王华对他说,你要做圣人可以,但总得进入官场才能施展抱负啊。王阳明想想也对,接受了父亲的建议。


对于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选择合适的平台非常重要。


在具体策略上,我觉得有两点特别需要注意:


1. 找到能发挥自己特长的领域;

2. 在这个领域选一个大平台。


前者即是天命之所在,具体行业可以通过实习探索出来,所以在校期间一定不要放弃实习的机会,实习即试错。


后者更为要紧,因为从大平台出来总可以去小公司,而且往往会被授予高阶的职位,但从小公司出来却未必能进大企业。


一旦所在的小公司遇到问题,不得已二次择业,往往并不顺利。我身边有好几个这样的例子。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看,选择大平台的成本是放弃了去创业公司的想象空间,但说实话,除非是被IDG、红杉资本等机构看中的初创公司,一般的小公司很难成气候。


阿里巴巴与十八罗汉毕竟是传奇,传奇不符合随机概率,理性决策不考虑传奇。


选择名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名企能给你提供很多见到高人的机会。比如腾讯、阿里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就经常有各领域的牛人去做分享,这些分享面向内部员工甚至有时会对外直播。


一次《见字如面》的总导演关方山老师在鹅厂开讲,认为读书目的是为了窥探他人的生活经验,以备己用。


这种生活经验的来源,不只是书本,还包括好的综艺节目,比如《见字如面》。关老师对人群的看法很有新意:


人不是以年龄分的,是以群分的;爱读书的人一直在读书,不爱读书的一直不读。


细想是不是很有道理?清华心理学教授彭凯平老师的“学习-体悟说”也让人印象深刻:


学习并不是你看了什么书或者听了哪些人的课,而是你在看书或者听课过程中被touch到的地方。


这就是大平台的隐形价值。


04 通往财富自由的三条路


进入大平台之后呢?


很快你会发现,自己只是一颗螺丝钉。因为大平台靠制度运作,不依赖于某个牛逼人物。当然,也有部分行业是例外,比如媒体。


媒体人的每篇文章都会署名,这样如果你很有能力,又勤奋,借助平台杠杆扩大影响力,很快就会被猎头盯上。即便不离开原有岗位,也是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


此还有一条晋升之路,就是紧盯行业趋势,尝试在工作之余内部创业。外一般大平台都是支持内部创业的,甚至会设置专门机构提供帮助,这对于维持公司创新活力很重要。一旦项目做成,你就是部门负责人,比按部就班的升职加薪要快很多。


严格来说,内部晋升很难实现财富自由。因为工作收入本质上是公司对个人贡献的价值回报,也就是说一天不工作,就会损失一天的收入。这种绝对依赖时间的财富回报路径相当漫长,除非成为集团高管,这也是小概率事件。


第二条路是辞职创业。高回报,更高风险。


著名投资人阎焱指出,国内创业成功率低于1%。创业需要远见、能力,甚至最最重要的运气。从时间节点上看,创业有两个最好的时机:在校期间,在职窥到机会。


我读研那会儿正是创业投资的热潮,身边几个同学撸起袖子开干,有的还拿到了融资,但最终都折戟沉沙。不过这没什么,毕竟成本低,而且对个人来说是很好的锻炼。当然,也有极少数幸运儿。


15年北大校园里出现共享单车ofo,当时的模式还是加盟,就是有自行车的同学选择加入平台,把单车共享出去,别人每骑一次就有一份收入。


虽然是新事物,但那时大家也没觉得有啥,谁知16年单车市场突然就火了,ofo成为资本市场宠儿。这是时代给的机会,可遇不可求。


另一个创业方式是通过观察行业大胆试错,比如懒熊体育的创始人韩牧。也是在2015年,《界面新闻》商业体育频道总监韩牧离职,All In懒熊体育。


在此之前,韩牧敏锐捕捉到了中国体育市场的新气息,2013年开始业余运营懒熊体育公众号,一直到2015年7月。


这段时间里,懒熊慢慢积累了种子用户,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媒体风格。2015年6月,天使融资到账。万事俱备,只欠All In。


7月,韩牧离职。2017年10月,懒熊体育获得来自腾讯的融资,参考上轮4200万的金额,这轮融资额度不菲。


这是一个典型的职场人创业记。摸着石头过河,条件基本成熟时再赌上全部身家。


这迥异于我在学校接受的理念。教授创业投资管理的老师是从美国回来的博士,他一再告诫我们,评判创业项目的重要标准是创始人一定要All In,要有激情。


我后来发现,老师的话只说对了一半,盲目All In并不可取,风险太大,以至于创始人可能会患得患失。大胆尝试,谨慎决策,有了前期运营效果、风向基本明朗后再All In,可能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在内部晋升、离职创业之外,实现财富自由还有第三条路。借助网络效应,成为“斜杠青年”。


这里的斜杠青年,主要是指在主业之外发挥专长,借助网络杠杆提升个人价值。比如说资本投资,比如说做自媒体。最近有张截图火了,请随意感受。



这张表没有涵盖“得到”和“喜马拉雅”,其实上面也有很多大神走向了财富自由。


北大国发院的薛兆丰老师,课讲得非常棒。曾旁听过他主讲的《经济学原理》,几百人的阶梯教室座无虚席,许多社会人士慕名前来,过道里也站满了人。就是这么有魅力。


但如果只是单纯地在学校讲课,这种魅力并不能给他带来可观的财富回报。


今年2月份薛老师的音频课在“得到”上线,据《都市快报》10月份新闻数据,课程收入高达3761万,假设平台和主讲者五五分成,薛老师也有近两千万的收入了。难怪有网友戏评,薛老师是第一个收入超网红的体制内老师。


类似案例很多,评论金庸的六神磊磊、PPT大神秋叶等等。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财富杠杆效应,也是相对容易成功的一条财富自由之路。


05 明道优术,成为自己


于“此时,此身,此地”,

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


真正的美极为柔弱,

却不可征服。

——朱光潜


电影《一代宗师》有句名言:见众生,见天地,见自己。我觉得还应该再补上一句:见古今。


不知道几千年甚至几百万年来人类如何生存,从哪里来,又怎会知道自己将往哪里去呢?

唐朝名相张九龄曾经因为玄宗赏了把扇子而自怜,以为是秋扇见捐,哀怜不已,其实玄宗是无意为之。


宋代词坛领袖欧阳修在《秋声赋》里感慨人生短暂,忧愁风雨: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大思想家、政治家王安石在地方上工作时经常迟到,且衣冠不整,形容邋遢。上司韩琦很不满,劝诫他年轻人不要沉迷于温柔乡,王安石只淡淡回了句:公非知我者也。


事实上王安石每日苦读至第二天凌晨,早上来不及洗漱就去上班了,故而形象不佳。


这三个人皆为一世之雄才,虽有着不同的人生态度和道路选择,但不妨碍他们成为不一样的烟火。


重要的是成为自己。“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如何成为非常之自己?读经典以精思,见大人以明道,处江湖以优术。


简单说就是读书,见人,明道,优术。


毕业进入职场,就不再是潜龙勿用了。“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和学校相比,社会是个更大的舞台。作为文化中心的北京,更是藏龙卧虎。


两个月前台大中文系欧丽娟教授来京分享“如何读红楼梦”,听完才知道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是多么肤浅。


欧老师从词源学的角度剖析《红楼梦》,单从一个“瑕”字就分析出贾宝玉的病态人格。类似例子还有很多,方知《红楼梦》字字珠玑。


想起懵懂初中,午休时间和同学们讲红楼梦的情景。那时只了解里面的故事,也权当故事,堪堪是“当时正年少,你爱谈天我爱笑,梦里花落知多少”。


在正式解读《红楼梦》之前,欧老师引用托尔斯泰的话,“人们之间谈话失败,并不是因为缺乏智慧,而是因为自负。每一个人都希望谈论自己,或是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这段话让我深受触动:谦卑,学会倾听,是多么重要的素养。


一直以为,《樊登读书会》这样的浓缩型知识营养价值有限,糖分很多,却漏掉了滋养生命的维生素,这些维生素隐藏在不易察觉的小角落,用心才能看见。


去年跟随台大哲学系的杜保瑞教授学习《人物志》,杜老师无意中提到他在看《芈月传》,让我很惊讶。


原本以为杜老师这样的大师级人物不会去看电视剧,但杜老师却从《芈月传》中看到了法家人物(商鞅)的执行力。


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知识不光是从书本得来,一流的影视剧和综艺节目都是极好的学习渠道。



离开学校一年多了,跌跌撞撞走过这段磨合期。


慢慢发现,曾经以为很牛逼的事情其实都是过眼烟云,比如在校报上发表文章、创个业、跑个马、拿个学校比赛冠军、写篇自己满意的报告... ...


放眼望去,多少人在狂欢中度过某个时刻?每天有多少篇优秀报告出炉?


经不起时间检验的,都会随风飘散。


进一步,即便经得起岁月考验,传之后世,又能怎样呢?苏东坡写出名动千古的《大江东去》,不还是一天天过着平凡的日子,在流放中一路向南。


然而,苏东坡又是不一 60 35867 60 21529 0 0 7615 0 0:00:04 0:00:02 0:00:02 7615样的,流放途中可以日啖荔枝三百颗,可以发明美食东坡肘子。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无论其间有怎样的起起落落、怎样的悲欢离合,终究只是一段路程。在苍茫宇宙中,你我不过蝼蚁,但这只蝼蚁,却有他要去的方向。


“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昆德拉如是说。


沿着你所知的至善道路,不回头地向前走。直到有一天,消融在天地大美之中。然后,你也成了风景。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