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郭沫若一手造成的考古错案,导致历史书跟着错了几十年!

来源:凤凰历史


众所周知,郭沫若是考古界的“疯狂达人”。


一辈子心心念念的就是挖开各种各样的墓,美其名曰是“要让老祖宗的东西重见天日”。


可是,他却忽略了“保护”,在不能做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的发掘,那都是变相的毁灭。



比如郭沫若挖墓成瘾,普通的古墓根本满足不了他的胃口, 一心要挖“帝陵”。
终于在他各种的周旋下,上方同意了。

于是郭沫若打算先从明十三陵中朱棣的陵下手,奈何找不到入口。
此时又整好发现万历皇帝的定陵凹下去一块,于是就挖了万历皇帝的陵。


结果,由于没经验,墓中的一切精美器物都氧化在空气里了,根本没有来得及保存下来。
这次的发掘除了毁了一座帝陵,其他什么也没得到。

郭沫若只叫嚣挖掘,却连基本的措施什么的,一概没有做过,真心不懂老郭到底图个啥?
只图个挖掘的快感?抛坟还能上瘾?当年满清入关,可是都没动明朝帝陵,没想到毁在了自己人手里。


这次帝陵的发掘十分的失败,可怜万历皇帝的尸骨都被烧了,里面的东西除了氧化的,剩下的棺椁什么也被扔了。
知道的这叫考古,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盗墓的和寻仇的一起组团来了呢,对墓主人来个先盗墓再鞭尸。



幸好上方立刻叫停了郭沫若的这种疯狂行为,并且下了一道死命令,永远不能再动帝陵!


估计上方心里也是骂娘,说好的专家呢?


就是这种啥都不知道,只是疯狂的盯着挖墓?心塞的想毙了他,天天瞎嚷嚷挖挖挖。


另一件事也和郭沫若脱不了关系。就是我国发现的迄今为止最早的青铜器——后母戊鼎。


是的,这个鼎叫“后母戊鼎”,不是“司”,因为商朝的铭文是反着刻的,“后”的意思是“王后”,表明了墓主人的身份。



但是当时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亲自跑过去考证的,因为看到鼎上有“司(后)母戊”三个字,直接就给这鼎命名为“司母戊”了。


以至于,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学的一直都是“司母戊”,老师也从来没解释过这名字的意思。


怎么解释?原本就是错的,哪来自圆其说的解释?


考古不是只挖掘而已,更不是草率的随便确定,没有合适的保护措施,没有保护的能力,就让他长眠地下不好吗?


既然打着考古的名义,那就请认真点,别又过了十几年之后,突然告诉我们的子孙,那个啥啥啥是错的,说实话,这种闹着玩的行为,真是接受不了。



非常想知道,如果有需要,也有人打着瞻仰遗容和研究的旗号,要挖郭沫若的墓,不知郭沫若泉下有知,是个什么表情。



往期精彩点击阅读:


“悲观者”冯唐:中国人何时能够学会守规矩?(深度)

惊心动魄的世界粮食大战

冯骥才:古城已完蛋,别再祸害古村

中国最硬骨头:他不服文革判决,越狱14年,流亡3万里,居然活着熬到平反

两种完全不同的价值观,震撼心灵!

父亲是中国首富,儿子一晚输掉上海100栋楼,晚年直接饿死在家门口

几千年了,这三种坏文化还在影响着我们整个民族

英国殖民印度两百年,为何印度对英国更多的是感激,而不是痛恨?

对话艾未未:中国设计比中国足球还差,中国教育比中国足球要差更多

2019年悄悄地富豪们走了,不带走云彩,只带走钱

伟大领袖的罪恶及家族悲惨下场(附三段绝版视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