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春节观影报告之三丨《流浪地球》,中国科幻电影“劈叉”般的一小步

林琴 北京商报 2019-04-07


全文共2488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小编点评

评分:9分 

推荐理由:华语片第一部硬核科幻作品,刘慈欣式恢宏的想象被具象,营造出视觉奇观。对于多年来几乎一片荒芜的中国科幻电影来说,《流浪地球》树立了“标杆之作”该有的样子。


大年初一,共有8部电影上映。一天之内,票房突破14亿。

 

就首日票房来说,《流浪地球》的两亿票房不算耀眼。但在豆瓣评分上,该片首日开分站稳在8分以上,高口碑成了票房迅速增长的动力。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4日报道称,中国首部以太空为背景的大片——《流浪地球》于5日上映,外界对此寄予厚望,认为这将标志着中国电影制作新时代的到来。

 

 

01

 从“小破球”到口碑炸裂


导演郭帆人前人后都自嘲地管《流浪地球》叫小破球。

 

除了科幻题材的高失败率和不被外界看好的原因之外,也因为1月28日首映结束后,《流浪地球》的排片率最终定在了10%,落后于《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新喜剧之王》一个身位,在春节档排名第四。

 

中国的科幻电影其实一直备受质疑,而《流浪地球》导演郭帆,主演屈楚萧、李光洁也不是特别具有票房影响力的流量担当,投资这样一部电影其实是冒险的。

 

导演郭帆说:“我真心希望这部电影至少不要赔钱。只要这部片子不赔钱,我们就可以继续制作更多科幻电影。”

 

在这个厮杀异常惨烈的春节档,《流浪地球》豆瓣评分8.4,上映首日以11.5%的排片,拿下了2亿票房。56.2%的上座率超过了《飞驰人生》(52.8%)和《新喜剧之王》(52.4%)。

 


目前累计票房达到5.65亿,猫眼预测票房为50.99亿。豆瓣评分也一直保持在8分以上的水准,16万多人评价的佳绩,其中近一半以上的观影者给出了4星以上的好评;在专业影评人那里,这部片也几乎是零差评。

 

 

就连就连徐峥、李晨、韩寒等明星也纷纷安利这部电影,就连詹姆斯·卡梅隆也在微博上翻牌子支持。

 


小说《流浪地球》是刘慈欣2000年发表在《科幻世界》上的一个中篇。相比《三体》三部曲,《流浪地球》可以说是一个微缩版的《三体》。

 

科幻片里的未来世界大多清冷,是那种素得人冒凉气的未来工业感,尤其刘慈欣的原著也有这种冷峻。而在北京地下城一切如常,舞龙舞狮的春节传统依然继续,人们耍着贫嘴的生活充满了接地气的元素,这样的设定反而让人觉得“科幻”。电影中还设置了许多笑点,包括北京看不到星星疑惑北京交通委的语音提示。

 

“很难相信这是我们国家第一次拍的大成本科幻片。”刘慈欣在北京参加完电影《流浪地球》超前观影会后兴奋地说,《流浪地球》并未出现许多第一次拍摄科幻片容易暴露的问题,而是展现出了历史片一般的厚重感。

 

02

来之不易的科幻元年


这部电影的预算接近5000万美元,以好莱坞的标准来看不算高,但在中国已经可以说是大手笔。7000多人参与了制作。

 

科幻大片的制作工艺可以归入重视效电影的范畴。所谓重视效,简单地说就是影片的视效镜头、视效制作的体量占整个制作体量较重,通常科幻、魔幻、奇幻电影都是重视效电影。《流浪地球》视效镜头2000多个,占总镜头量超90%。

 

《流浪地球》制作耗时四年,绘制3000张概念设计图、8000张分镜头画稿,制作10000件道具,搭建10万平方米实景,制作2500个特效镜头。请来中科院四位科学顾问,一遍遍解决剧情中关于物理和天体的专业问题,减少可能存在的科学硬伤。

 

导演郭帆2016年接下这部作品,但这种在投资人眼中没有什么“看点”的电影,一个新生代导演,一些不出名的主演,所以一开始这部电影在找人投资时就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甚至在好不容易拉到投资,开拍的时候,还遇到了投资人撤资的情况,一时间是十分窘迫。也许是自己也曾经历过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在剧组客串的吴京在了解到情况后,是临时自掏腰包投资了6000万元。

 


在此前的很多采访中,媒体就提到他“带资进组”、“零片酬”等事迹,郭帆导演甚至说“没有吴京就不会有《流浪地球》”。

 

而这些,在吴京看来,或者说用他的话讲就是——导演郭帆“空手”套了他这“战狼”。

 

本来是去客串一天,但令吴京没想到的是,作为客串他竟然拍了31天,快赶上男主角的戏份了。后来缺钱,郭帆又过去找他“商量”。

 

而关于科幻元年的讨论,相信不止是科幻迷、电影人,普通观众这两三年的时间里都已经被念叨得失去信心。

 

《流浪地球》也是一次又一次地从鬼门关里闯过。业界里关于其超支超期的各种传闻和所有的流言蜚语,很多并非恶意,而是行业共同的失败经验使然的想象。重视效电影之难,科幻电影之难,足见一斑。

 

03

中国科幻电影之路


根据南方科技大学最新发布的《中国科幻产业发展报告》,2017年中国科幻产业产值超过百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13.8%。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2018年上半年,国内科幻电影整体票房为95.06亿元,但其中国产影片仅为8.9亿元,占比尚不足十分之一。

 

国内科幻影视市场已经形成并初具规模,但是国产科幻电影仍处于弱势。

 

其实从2009年开始,“中国硬科幻电影元年”的概念就一直频繁被提起。可十年过去了,中国的科幻电影依旧乏善可陈。呼声最高的《三体》电影迟迟未能上映,其他的电影不是特效五毛,就是逻辑硬伤。

 

但反观北美票房,科幻片在美国电影行业中平均稳稳占据当年票房收入的15%-25%,在历年票房前十名中名额过半。

 

事实上,中国也并非是没有尝试过科幻电影。

 

实中国影史上并非没有出现过科幻片,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们就有了《小太阳》,80年代有《霹雳贝贝》、《珊瑚岛上的死光》、《黑炮事件》。

 


90年代有《大气层消失》、《疯狂的兔子》,如果把视野放宽到整个港台地区,则早就有《关公大战外星人》、《铁甲无敌玛丽亚》、《东方三侠》、《妖兽都市》等等以B级片形式出现的科幻作品。

 

198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珊瑚岛上的死光》上映,海底长廊、海底电梯、海底工厂等充满想象力的画面为观众带来视觉冲击。

 

随着《珊瑚岛上的死光》的热映以及科幻片风潮的席卷,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无数类似的科幻影片被搬上了大银幕。

 

1988年,《霹雳贝贝》横空出世,它的出现,可说启发了一代人的科幻梦想。

 

然而,近十年来,国产科幻电影却几乎处于空窗状态。对于科幻类型片而言,《流浪地球》是资金和技术基础充实之后,中国电影工业的一次投石问路。

 

《流浪地球》在春节档期的走红,为中国科幻电影发展提供了一个思考维度——硬科幻为核,用本土文化意义讲述属于我们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展现我们对未来和世界的思考,才能突破好莱坞式的科幻既有审美,才能以中国气派打开新的科幻空间。


(以上部分内容综合整理自中国日报、澎湃、光明网等)


精彩回顾


春节观影报告之一丨既不新也不喜,《新喜剧之王》连“情怀”都要卖完了


十年·春节,有多少变化?


沈腾,喜剧之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