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陈东升,200亿入局养老值不值

北京商报 2020-09-2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21号骑象人 Author 陶凤 刘瀚琳


全文共2749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两天前,陈东升出现在第五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颁奖礼上。作为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兼CEO,年过花甲的他依旧很忙。除了要打理做了20多年的泰康保险集团,近年来又多了一桩心事,如何让他的养老计划在国内开花。



可以肯定的是,陈东升和他复杂的养老故事才刚开始。


01

养老十年


“养老是个慢产业,雷声大雨点小。”


在创立医疗养老项目之初,陈东升的决定并不被业内看好。“但是我判断,当中国完成工业化后,也会形成西方柱状人口结构,老龄化社会一定会到来。”陈东升表示。


他曾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中心养老社区,看到95岁的老人依然在跑步机上健身,打定了做养老的主意。


2009年11月,保监会批准泰康人寿养老社区股权投资计划。两年后,2011年12月,泰康之家购买了北京昌平区中关村科技园昌平东区三期的一个地块,至此,泰康养老社区进入实质性投资建设阶段。


“做养老社区的第一个门槛就是拿地。”陈东升对北京商报记者说,“申请养老用地竞争异常激烈,我在2007年想找一块专门养老用地,但是现在还没能如愿,昌平燕园那块地是2011年以住宅用地名义拍下来。”


这块地坐落在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附近,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预计建3000个床位,当时楼面价格算为5185元/平方米。


因为养老产业盈利空间有限,入局养老产业一度被看作是商人在为其圈钱投资房地产的起步动作。


“最初只知道养老是个方向,后来发现需要将养老与医疗相结合。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一个将虚拟的金融保险和实体医疗服务相结合的商业模式。”陈东升进一步解释,“就是你买我的保险,我用寿险资金建全国连锁的养老社区,你老了以后在这里养老就医,形成闭环。实现医疗体系、养老体系、康复体系、终极关怀体系全流程覆盖。”


2012年,泰康推出国内首款将保险与养老社区相结合的“幸福有约”综合养老计划,实现“保险产品+医养社区”的跨界。“幸福有约”计划是一款高端养老年金产品,主要针对30-60周岁年龄段客户。买保险住社区的资格来自于保费的额度,缴费起点为200万元人民币,分为趸缴和十年期缴两种,其中趸缴门槛在200-300万元。


“幸福之约”的医养项目大都集中东部一、二线热点城市,且入院门槛较高一直受到争议。对此,陈东升给出的解释的是:”我们最开始是按照目前这种经营模式,但未来一定会慢慢下沉,使普通中产未来都能够入住这样的养老社区。”


02

200亿的“底牌”


2015年,泰康旗下第一个保险养老社区燕园于昌平投入使用。如今,泰康已经完成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15个核心城市的医养融合社区布局,给每个社区配建了康复医院,全部建成后可提供养老及护理床位近3.4万张。


泰康之家CEO刘挺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便透露,北京燕园一期入住率已超96%,上海申园一期入住率超过70%。最早开业并运营不到2年时间的北京燕园,将在2017年实现盈亏平衡,并有望在2018年开始盈利。


“目前,我们投入的几百亿还没有实现整体盈利,这是事实。“陈东升表示,”北京燕园、上海申园已经开始实现盈利,其中燕园床位供不应求,这让我们开始看到曙光。”


对此,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系教授曹和平分析指出,对企业来说,入局养老产业确实不算挣快钱,“其盈利主要依靠当下土地投资在未来实现增值;同时,通过高端养老获得利润。但要注意的是,这个漫长的过程,对于以30年为一个盈利周期的险企来说,并不意外。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泰康保险集团管理资产规模已经超过14000亿元。累计服务个人客户2.62亿人,服务企业客户超42万家,支付理赔金额450亿元。同年,在泰康资产管理的投连17个账户中有13只排名位居同类产品前1/2梯队,整体成绩表现优异。


今年8月,全国工商联评选出的2019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泰康保险、阳光保险、天安人寿和天茂实业分别入列,其中,泰康以1649亿元的营收规模在四家上榜险企中位列第一。


就在陈东升为养老找地的2007年,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数据显示,到2007年底,泰康人寿实现当年规模保费收入342.37亿元,同比增长65%,占全国寿险市场份额达到6.56%,挺进内地寿险市场第四,其总资产近1400亿元,净资产增长率超270%;净利润在连续四年翻番的基础上,同比增长330%。


也是在这一年,泰康个险、团险、银保、续期四大业务系列全部提前一个月完成年度经营计划,实现强劲增长。此时,实现了企业规模和价值双丰收的陈东升,开始考虑割离出200个亿,在国内下起养老社区这步“慢棋”。


陈东升曾向媒体透露,泰康在全国医养实体总投资已达203亿元,占保险业在该领域总投资额的1/3。他坦言,养老社区投资一般3-5年实现盈利,再加上拿地等前期准备,盈利还需8-10年。


03

并非易事


即便手握”底牌“,在国内做养老也绝非易事。


随着老龄化时代到来,养老风口日盛。面对养老地产这块蛋糕,地产龙头万科、保利加紧规划开发;新华、平安等保险企业也相继试水开发养老社区;中石油和中水电等产业也入局养老地产项目。


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计生委等九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意见》),鼓励社会力量针对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以及老年康复、老年护理等专业医疗机构。


保险行业成为民间实现医养融合的先行主力。与泰康一同入局养老产业的还有中国人寿、中国太平人寿、合众人寿、恒大人寿等保险集团。


曹和平分析说,对险企而言,进入医养行业有着天然优势。首先,保险资金规模大、成本低、期限长、追求长期稳定的收益,这些特点决定保险资金与养老产业之间高度契合。


与此同时,保险企业可通过在养老领域的不动产投资来实现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其次,通过深度挖掘保险公司现有客户的保险需求,将传统养老险、健康险与入住养老社区相结合,打造保单实物化。


“但是在任何一个社会,养老一定是双轨并行的。”曹和平说,美国的养老机构主要分为平价的社区养老和高端的商业养老,“毕竟企业在建设养老机构的同时,需要实现商业盈利。”


陈东升对记者说,“在美国,500张床位已经成为最佳经济点,但我们要做3000张床位,这个养老规模是很大的挑战。如果按照美国医养模式来看,这样的规模化经营并不是一种经济实惠的选择。所以眼下,如何在规模化过程中降低成本成为需要探究的问题。”


“但是在我们国家,人口密度太大,国外经验施行起来成本很高,难度也大。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进一步托底,解决大部分人的养老需求。”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孙晓明补充说,当前随着企业入局,养老产业化,很多高端养老产品面世。但对我们来说,中低端养老需求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孙晓明指出,“有尊严地养老”主要针对我国中低端收入人群。但是在我国,受财力限制以及传统观念影响,居家养老以70%占比成为主流,其次是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当前比例还比较小。在这种常态化环境下,相较于大范围开设养老院,政府通过社会保险等措施的跟进,对老年人口通过补贴托底,同样能够有效保障养老问题。


精彩回顾


上市银行“期中考”放榜,六大行净赚6377亿元


乱港分子陈浩天、黄之锋、周庭先后被抓!


华谊、光线、华策业绩骤降,影视大佬上半年缘何这般难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