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文“双11”市场监管:质量、价格、物流投诉多

赵述评 北京商报 2020-09-21


全文共1615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11月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官网发布了《加强“双11”网络集中促销期间市场监管 切实保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强调市场监管总局将努力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切实加强“双11”活动期间市场监管,并按照鼓励创新的原则,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实行包容审慎监管。



01

外显张力


进入十一月,“双11”就成了电商领域里自带热门的话题,多方力量自然因“双11”而交汇。市场监管总局发文称,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网监司、反垄断局、价监竞争局、中国消费者协会负责人探讨了双11”网络集中促销期间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发布的内容显示,市场监管总局对“双11”给予了认可。“双11”等网络集中促销活动,已成为消费者日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方便了广大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对促进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


各家电商企业在“双11”当天上交着振奋人心的成交记录,不断攀升的数据时刻刺激着神经。长达十余天的商业狂欢,见证着消费力量的爆发。“双11”热度不能低于上年,增长速度还不能太慢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各领域的总成交额被拆分成多个“里程碑式”的数据,细化到每分每秒,企业还在用铺天盖地的战报数据砸向行业。


“双11”成交数据的业务外延在不断扩大,预售时间被拉长。身处其中的消费者则享受着商业狂欢带来的便捷与舒适,自进入十月中旬,小到日用百货,大到家电数码,消费者货比三家地将当下正需要的商品加入购物车,未来有可能需要的商品也会被消费者毫不犹豫地放入购物清单。十几天的线上扫货,均会在11日凌晨集中爆发,消费者熬夜等着清空购物车、付尾款。


在争食“双11”这块大蛋糕上,电商巨头们从不谦让。“双11”以电商为中心席卷了科技、制造、零售、金融、物流等多领域。“双11”早已跳脱出既定的框架,足以包罗万象,物流仓储、实体商超、零售新业态、生活服务业……起源于线上的“双11”如今调动着商业体系中的方方面面。


02

催生新市场


“双11”的意义早已不是单纯的商品促销,众多新业态的入局扩大了“双11”的维度。市场监管总局将按照鼓励创新的原则,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发展动力,留足发展空间。


各家电商企业对调动新资源早已有了规划。脱离了网易的考拉海购,正式成为天猫国际的盟友,甚至是阿里“双11”大盘中的一枚棋子;京东有意强调脱胎于京东拼购的京喜的重要性,试图从微信的流量池里再舀一瓢水;苏宁放大全场景零售的概念,让刚成为苏宁一员的家乐福中国出征“双11”,还调动着苏宁小店布局 “1小时场景生活圈”。这些新角色能够站在电商巨头的阵营中出征“双11”,得益于前期的资本整合。


“双11”也是新商业模式的检阅场,实体零售企业、直播机构、制造商开始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众多原产地的农产品、扶贫产品加速上行,进入到“双11”的团队里。电商企业布局下沉市场、改造制造企业已经吵嚷了快一年,今年“双11”便是最直接的练兵场。形成了南北对峙局面的超市,或许将为今年“双11”增添新人。


03

问题待解


市场监管总局在文中强调,广大消费者在享受“双11”活动带来的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对网络消费环境提出更多期盼。从市场监管总局掌握的有关“双11”活动期间消费者投诉举报数据来看,消费者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部分商品有质量问题、虚假宣传、售后服务不到位、价格欺诈、经营者不按约定提供商品和服务、物流配送不及时等方面。


不少消费者坦言,想要在“双11”有个完美的体验,就要练就一副火眼金睛。促销活动里的水分让消费者苦不堪言,不少商家为了在“双11”期间达到最低价吸引用户,不惜从10月便开始提价,商家对涨价幅度也是个尺度,确保涨价商品不会影响到参加大促的核心商品。此外,不能退的定金、迟到的物流、短缺的商品均消费者颇为头疼。


实际上,历年“双11”都有着AB面,既能突出新商业模式带来的影响,又能将网购的问题集中呈现。举例来讲,先涨价后降价、延迟发货、配送延期等问题冲淡了消费者网购时的喜悦。为此,多家电商企业均会定制详细的规定,明确商家的发货时间、商品定价等。


精彩回顾


电子烟的“双11”前夜:电商平台均下架,部分卖家“铤而走险”


再融资新规来了!取消创业板连续两年盈利条件


最严“禁令“下的电子烟生存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