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财政赤字货币化是潘多拉魔盒

韩哲 北京商报 2020-10-13


全文共1178,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全国“两会”前夕,关于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讨论愈演愈烈,渐渐出圈。


时下,全球经济凋敝,各主要国家纷纷“耍流氓”,负利率和无限量化宽松已是常规手段,饮鸩也解不了渴,开始在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边缘反复试探。


所谓财政赤字货币化,说得通俗点,就是打开印钞机,国外称之为直升机撒钱。在此之前,无论是国债还是QE,央行虽然买单,但原则上还是要缩表的,最后由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消化。美联储十年来资产负债表越来越庞大,虽然吃相难看,但还不至于掀桌子。财政赤字货币化则不然,基本上就等于政府借钱不还了,让印钞机负责。


相形之下,中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就像个“正人君子”,因此不乏重量级的经济学者发声,全球流动性洪水之下,中国亦不能独善其身,需要迅速抓到自己的舢板。


中国经济确实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一季度GDP下降6.8%,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汹涌,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产业链和就业都需要财政货币政策保驾护航。


中国经济需要启动刺激政策,“4万亿”卷土重来,在新的情势和语境下,亦无不可。任何事情,都不能刻舟求剑,而是便宜行事。最大的风险,是什么都不做的风险。


事实上,我们财政赤字已经扩张,地方国债和特别国债都不是问题。货币政策只做不说,M2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降准降息是大概率事件。财政货币政策没有穷尽,宏观杠杆率仍有空间。


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前提,是央行现有的货币政策失效,陷入不可自拔的流动性陷阱里,现在我们得不出这样的结论。而一旦财政赤字货币化成为选择,就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即使未来结束,对中国经济的熵增作用不可逆转,结构矫正和市场改革的成本高企。


首当其冲的就是央行独立性的衰减。在现代经济里,央行独立性是很重要的维度。毋庸讳言,相比其它国家,中国央行的独立性本来就稍差。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把央行从财政部分离出来,把商业银行从央行中剥离出来,逐步提高央行的独立地位,建立起货币传导的市场机制,就是为了避免让央行成为财政的提款机。这个基石原则如果弃若敝履,那么就没有什么可以锚定的了。


其次,预算软约束是我们财政体制的软肋。地方和国企的预算约束一直是个问题,地方债务也是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风险敞口。央行和银行在体制张力下保持对地方和国企的独立,遵守财经纪律,本来就很艰难。一旦松口,道德风险上升,央行与地方和国企的博弈就处于底牌被看穿的局面,由央行买单债务便在后者预期和理性之中。


至于引发通胀,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央行独立性和财政硬约束是任何经济体的基石原则。“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其实,直升机撒钱是货币学派大师弗里德曼的一个讽刺,用来证明“撒币”是无效的,只是增加了通胀而已。但斯人已去,已经管不了后世的“洪水滔滔”。


精彩回顾

董事长被夺权?小雨伞保险回应称人事变动安排正与董事会和管理层沟通,业务正常运营
“oh my god”丨李佳琦声音变现计
大头娃娃事件背后的特医奶粉江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