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聚“深蓝”,“智论”发展
全文共3566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正值第七个中国品牌日到来之际,北京商报社主办的“2023深蓝媒体智库年度峰会暨高质量发展与品牌创新大会”5月11日在京召开。本次峰会由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中国经济传媒协会指导,《中外企业文化》杂志联合主办,深蓝智库与北商研究院共同承办。
领导致辞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伍义林
「从内容生产到价值创造的关键一步」
“媒体+智库”的合作模式是近几年的热潮,对于媒体来说,既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从内容生产到价值创造的关键一步。深蓝智库是北京商报社联合业内机构协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组建的财经传媒智库,聚力探索“政府+媒体+品牌+智库+研究报告”的发展模式,广泛链接资源、汇聚各界智慧,加强政策解读与研究、提供决策咨询与服务,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会长赵健
「经济媒体提升权威性的有效途径」
随着媒体深度融合的步伐越来越快,打造媒体智库是经济媒体扩充影响力,提升权威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深蓝智库以高质量发展和品牌创新作为研究课题,紧紧围绕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聚焦品牌这一企业发展的灵魂,深刻体现了经济媒体的责任与担当。而对于企业而言,品牌成长是一长期过程,需要企业用心经营,有长远的发展规划。
北京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文杰
「品牌是商业的“血肉”」
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商场、商店是“面子”,品牌让商业消费“有血有肉”。一年多来,北京紧扣“便民”“提质”,全面优化消费供给,切实提升首都市民获得感。我们加快孵化商业新品牌,优化供给体系。持续发力首店经济,围绕时尚、文创、国潮、数字等领域打造全球首发中心,已累计引进首店近3000家,国际品牌占比近15%。
合作签约
首批80家品牌、机构入驻深蓝智库
峰会上,北京房地产业协会、北京拍卖行业协会、北京市汽车流通行业协会、北京品牌协会、北京酒类流通行业协会、北京吴裕泰茶叶股份有限公司、BOSS直聘等14家机构和品牌代表首批入驻深蓝智库的80家品牌和机构,与深蓝智库完成入驻签约仪式。
深蓝智库相关负责人表示,首批入驻的80家机构和品牌,将作为智库的会员单位和“智囊团”,同深蓝媒体智库一起,开展跨界协作,打造融合、开放、共享、互赢的合作机制,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未来,深蓝智库将凭借独有的专业财经类媒体优势,与入驻的品牌和机构一起,围绕品牌主题,整合行业资源,定期推出专题研究成果,品牌传播舆情报告、产业交流私享会等产品和服务,力争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富有财经特色的专业性媒体智库品牌。
深蓝智库产业转型调研基地揭牌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与北京商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波涛一起为深蓝智库产业转型调研基地揭牌。
产业转型升级是所有企业共同面临的课题,其中蕴藏着高质量发展的行业密码,有待企业探究。作为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为企业品牌长远延续而生的品牌智库,产业转型升级是深蓝智库的研究重点之一,接下来也会继续往纵深推进。
从2020年开始,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北京商报与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共同推出了《产业转型研究》专刊,为所有研究数字时代产业转型理论和实践的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人士提供了集中交流的平台。此次产业转型调研基地的揭牌,标志着深蓝智库与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的合作将迈向全新阶段。
银联云闪付与北京商报等达成战略合作
银联云闪付与北京商报社、北京市商业联合会、北京烹饪协会达成战略合作。北京商业联合会会长傅跃红、北京烹饪协会会长云程、中国银联北京分公司助理总经理江燕、北京商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波涛共同为本次合作签约。
中国银联北京分公司将作为智库企业代表,联合北京商业联合会、北京烹饪协会,就2023年北京十大商业品牌评选和北京餐饮十大品牌评选,两个北京历年重磅发布的权威评选活动,展开从评选模式、评选渠道和评选内涵上的全面创新升级。
嘉宾分享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
「数字化手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以更低的资源消耗,创造更大的价值,数字化手段有助于实现这两个目标。数字化精准程度越高,资源的消耗率就会下降,对环境也更加友好。此外,在产品中注入数据要素,会提升产品本身的价值,数字生产力工具的使用会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模式,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康复医学学会会长陈立典
「科技创新提高老年人康复服务能力」
通过科技创新提高慢性病和老年人的康复服务能力,是需要特别关注的一项工作。未来要加强康复的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围绕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常见功能障碍,选择疗效确切的康复技术和方法,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康复临床研究,优化形成证据确切、技术规范的康复共性技术,提升康复服务能力;同时开展康复基础研究,阐明康复共性技术促进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
一轻控股首都酒业总经理刘立清
「品质升级驱动白酒高质量发展」
香型消费多元化时代来临。从香型来看,酱香型白酒是增长最快的品类,同时也是利润最高的品类。2022年,酱香型白酒以10%的产能,实现白酒总收入的33%、总利润的40%。一轻将首都酒业打造成产供销一体化一流酱香白酒企业。力争5-10年,中华酱酒品牌进入酱香白酒主流品牌阵营。
首寰副总经理、首寰文旅研究院院长姚斌
「主题公园高质量发展推动城市消费升级」
北京环球度假区开园一年多来,快速拉动周边区域消费和产业发展。以餐饮住宿业为例,度假区开业以来,周边5公里内住宿类商户数量新增超300%,研究表明游客在主题公园每消费1元,就将带动GDP6元,度假区为城市副中心带来了年营业额10倍到15倍的区域经济效益。
重磅发布
北京商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波涛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新型智库」
深蓝媒体智库定位于经济传媒智库,重在品牌策略研究。旨在发挥商报深耕商务财经报道、多年形成的积累和禀赋资源,汇聚产、学、研、媒、政各方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一个跨行业、跨领域、跨业态、跨主体的平台。
智库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新型智库建设,发挥决策影响力,推进社会治理、经济高质量发展。媒体具有强大的社会联结力,能够高效聚合政府、社会、专家、市场等各方面资源,又具有一般智库所不具备的强大传播能力和公共性。媒体兴办智库,是媒体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媒体内容深化、传播方式升级的外部推动。信息过载时代,大众对信息的困惑,正从获取信息变为筛选过滤无效信息,去伪存真,获取真知灼见。在这样的背景下,深蓝智库的出现是必然的。
深蓝智库今日发布四份专题报告,围绕商业新消费、旅游目的地复苏、ESG企业社会责任,以及社会治理,提出我们和智库合作伙伴共同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认识。
北京商报社副总编辑刘佳
「数字生产力推动中国社会治理底盘升级」
深蓝智库年度专题报告《新治理 新动能》发布。数字中国建设正如火如荼,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占GDP比重进一步提升到41.5%,社会经济发展也进入到数字生产力时代。数字生产力对中国社会治理的底盘进行了一场大升级。数字生产力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跨界融合,深刻改变了产业创新速度、商业运行模式和社会治理方式。
北京商报社总编辑助理齐琳
「复制淄博出圈需具备三大条件」
深蓝智库年度专题报告《中国旅游目的地复苏调查报告》发布。淄博出圈后,大量的旅游目的地都想成为下一个淄博,想要复制淄博模式,各旅游目的地需要同时具备出圈城市的较好的表达能力、管理能力以及运营能力。深蓝智库综合各机构提供的数据,从目的地旅游订单量、机票预订量、高铁预订量等五大维度梳理发现,2023年一季度,北京高居旅游目的地复苏TOP10城市榜首。
北京商报社总编辑助理吴文治
「新需求成为拉动消费的抓手」
深蓝智库年度专题报告《新消费 新增量》发布。报告重点从预制菜、电商直播、即时配送等几部分,用大数据和案例,分析客群画像、发展趋势,用新闻的视角,与行业一起寻找消费新增量。需要关注的是,新人群的新需求、新消费的新供给,成为拉动消费、提振市场信心的抓手。
北京商报社副总编辑韩哲
「中国式ESG接轨国际准则体现本土特点」
深蓝智库年度专题报告《中国式ESG:现状及挑战》发布。ESG在我国的发展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首先应打破对ESG认知的局限,在整个信息链传递的过程中,ESG信息的起点是披露,企业可以将交易所和监管方发布的披露规范作为抓手,披露自身客观和主观的ESG信息。接着,ESG信息由ESG评级机构进行结构化和整合。最终,ESG信息会到达资源配置者,作为配置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圆桌对话
北京商报文旅新闻中心主任卢扬主持“旅游目的地的重启与复苏”圆桌对话环节,与康辉集团执行总裁张楠、马蜂窝目的地研究院院长孙云蕾、首旅如家酒店集团中高端事业部城市总经理白剑飞、瑞士国家旅游局华北区经理皇甫一宁展开交流。
张楠认为,游客对于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更加追捧。孙云蕾表示,网红城市只要有足够好的内容就会吸引年轻人。白剑飞指出,休闲游复苏让重点城市酒店业恢复提速。皇甫一宁透露,预计今年中国游客赴瑞士旅游人数将恢复至2019同期的43%。
北京商报商业新闻中心副主任赵述评主持 “做有质量的消费增长”圆桌对话环节,值得买科技集团副总裁赵一鹤、ffit8联合创始人&CMO赵杰、北京稻香村新业务运营负责人鲍天曦参与讨论。
赵一鹤表示,买卖东西的本质是做好用户经营。赵杰也认为,新消费品牌不能再像过去一样用互联网思维做消费品,而应回归到产品本身的逻辑上。具体到老字号,鲍天曦表示,老字号不能做“网红”要成为“长红”,创新与借势相辅相成。
北京商报产经新闻中心主任陶凤主持“构建和共创 中国式ESG道路展望”圆桌对话环节,摩根资产管理中国ESG业务总监张大川、中金公司研究部量化及ESG首席分析师刘均伟、德勤中国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主管合伙人谢安、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公关总监郝晓松参与讨论。
刘均伟表示,ESG在中国发展处于相对初步阶段,注重高质量发展为ESG提供了历史机遇。张大川认为,发展中国式ESG还需在具备一定研究资源的基础上,继续提升对资源的驾驭能力。谢安表示,ESG的投入和产出不能仅仅用金钱来衡量。郝晓松则指出,新能源车多元化是车企面临的挑战。
精彩瞬间
来源丨深蓝智库编辑丨汪乃馨
图片丨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