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坊碑石】 铁肩担道义 妙手写文章 ——记《应侯舍公墓碑》
【回坊碑石】
铁肩担道义
妙手写文章
从清道光武举《应侯舍公墓碑》看阿訇的文化造诣
前些日子,西安坊上一位爱好收集回坊史料的朋友在送笔者一些资料时,顺便带来了一帖与小皮院清真寺有关的墓志,言:"若有兴趣,可否做点研究"!到手的所谓墓志(《应侯舍公墓碑》记),其实不过是对墓碑的文字抄录,且原碑文字不全。据说该碑被发现后,小皮院清真寺与当地农民有接触,却因要价问题双方未能谈妥,最后使这件能佐证阿訇文化素养的重要文物失之收藏。
说到碑文,它是一种文字题材形式,古往今来人们一直使用之。碑文的种类也较多,常见的有宫室、寺观、城池、山川,还有向风土、道桥、坊井、功德等碑名目繁多。碑文的作者也不乏大家。据了解全国各地清真名寺,有些阿訇及有贡献的多斯达尼,也无一例外的使用这种文体来表述寺院梗概或者个人经历。除汉字碑文外,还发展用波斯、阿拉伯语树碑立传。仅就西安来看,化觉巷清真大寺建有碑亭、月碑,大学习巷清真寺栽有纪念明朝大阿訇哈三的石碑。
《应侯舍公墓碑》发现时个别文字漫漶不清,故对文章的考证带来一定难度,又因是古文,毁掉的文字对断句也带来了诸多不便,但大致还是可以判清的。碑文通篇不过600余字, 但表述的很精彩。
一、符合古人立碑的文体
追忆了碑主舍公的家族史。"舍公者本西域回纥国人也其先随叶护□唐有功徙居咸阳东北乡仁义庄居住"。表述了碑主舍公的名、字及享年。"公讳攀桂字应侯享寿63岁"。
记述了碑主舍公的主要经历。"幼攻书业未□□业穿杨入庠之后连捷武闱遂创家业"。
阐述了碑主舍公的为人处世。"其平居为人醇谨长厚无忤里之人咸称道焉伯仲之间爱敬兼至於其弟攀龙钟情更甚为之延师业儒学十数年"。
二、彰显了碑主的业绩和美德
一舍公作为武术教师教学生很有成就。"遂入邑庠其时公教授武生徒入邑庠者数十余人捷武闱者亦数人焉"。
二舍公崇敬教门。"公性慷慨不惜资财"为本坊清真寺"公捐数百金""又捐地二十亩以作公用","再与北舍家苏家季马家寺内各捐地数亩与米家监修寺院种种功德难以枚举"。
三在平述中赞扬了舍公的文化修养及喜爱人才的美德。"更可异者公好读书与二三文人乐共晨夕"。
碑主虽是一武举,主业是教人习武,但对武生"公皆绳以理法彬彬有儒雅风";碑文的作者因应试"与公同舍夜闻舍内有读西域经者公闻之久顾谓予曰子其为我读文予遂取前人名作读数篇公听之不胜鼓舞"。也可能是因这次相遇,舍公推荐碑文作者到名师"同年梅溪先生"门下就读,"余是以受业梅溪焉"。
区区600余字的作品,笔调简明而内容全面,文字简洁而涵盖丰丽,格式标准而叙事跌宕,文风朴实而不喧张文章对一个清朝普通武举一生的传记写得是如此精彩,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西安小皮院清真寺掌教刘长清阿訇(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据说刘长清阿訇还有其他类似的作品,被毁于同治年间。)
感叹之余,笔者细想,阿訇之所以为阿訇必然有过人之处。伊斯兰教进入中国千余年来,前辈尔玛依一直在努力寻求一条适应中国实情而引导信众的路子,肩上的担子不轻。他们要传播伊斯兰文明,就得立足实际,认识、运用传统的中华文化,很好地解决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使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有机的结合。
展望历史,中国的伊斯兰先贤,必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学者,他们把掌握运用汉文化作为阿訇安身立命的重要条件。明嘉靖年间陝西胡(登洲)太师巴,及后来的江苏王(岱舆)阿訇、刘(智)介廉巴巴、达浦生阿訇等皆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他们精通阿、波斯、突厥甚至英语,不仅阿文造诣博大精深,而且注重中华文化的研究,熟知儒道佛,会用诗词赋。他们创建"经堂教育"形式,及以"汉刻塔卜"等为代表的诸多的翻译经典,不仅使多少后人受益,同时也带来了伊斯兰在中国的辉煌。
为什么小皮院清真寺历史上曾名极一时?概因一大批著名伊斯兰学者的支撑。当时,小皮院清真寺不仅是中国经堂教育的最高学府,而且创立了陕西学派,培养了大批伊学人才。传说中的摆阿訇、周(良俊)老爷,记忆中的马全恩、泾川马、马俊海等尔林高强,很有影响的大阿訇曾誉满全国。了解了这些就会感到刘长清阿訇,作为小皮院清真寺众多热伊斯中的一员,能有如此佳作实不为怪。
附:《例赠奋卫郎甲子科举应侯舍公墓碑记》西安府長安縣小皮院清真寺主講經典統教養教末劉長清水若氏拜撰
西安府涇陽縣北崖頭清真寺主講經典統教養教末劉天成金庵氏拜書
欽賜花翎協辦陜甘督標中協事務陜西撫標中軍參將軍功加五級紀錄十次馬輔相拜閱
例贈奮衛郎甲子科武舉應候舍公墓碑記
甚矣習俗之累人也非有大過人之才識卓然自立者鮮不囿於其習而脫然無累焉若吾邑舍公者本西域回紇國人也其先隨葉護□唐有功徙居鹹陽東北鄉仁義莊居住公諱攀桂字應候享壽六十三歲幼攻書未□□業穿楊入庠之後連捷武闈遂創家業其平居為人醇謹長厚與物無仵裏之人鹹稱道焉伯仲之間愛敬兼至於其弟攀龍鐘情更甚為之延師業儒十數年間尊禮師長□無懈意不得已□棄文習武遂入邑庠其時公教授武生徒入邑庠者數十余人捷武闈者亦數人焉公皆繩以理法彬彬有儒雅風且公性慷慨不惜資財本方舊有清真寺房宇圮□公捐數百金躬監修理自今宏敞可觀又捐地二十畝以作公用再與北舍家蘇家李馬家寺內各捐地數畝與米家監修寺院與三原小寺募化種種功德難以枚舉更可異者公好讀書日與二三文人樂共晨夕予嘗應試鹿原與公同舍夜聞舍內有讀西域經者公聞之久顧謂予曰子其為我讀文予遂取前人名作讀數篇公聽之不勝鼓舞後數年予承伯父命往省城肄業意居關中公□在省聞之曰此地有余同年梅溪先生者名師也子往從之較勝書院公備贄即偕余同往余是以受業梅溪焉嗚呼若公者可以風美乙巳歲□公三周其子邑庠生樹棠乞予為文余即以是應之
例授征仕郎吏部候銓直隸州州判甲午科副貢世愚侄張重漢頓首拜撰
例授文林郎吏部候銓知縣丁酉科舉人年家愚弟閻有聲頓首拜書
賜進士及第禦前侍衛署理湖北提督全省軍門鄖陽總鎮加三級紀錄三次鄉眷弟馬維衍頓首拜篆
男 武生 樹棠率孫淩畢 上石
飛龍道光二十五年歲次乙巳十一月 谷旦
作 者
马元明,回族,西安回坊人,作品《白崇禧西安回坊轶事》、《抗战时期小皮院清真寺》、散文《西安城西门》。
十年前在咸阳农村发现此碑
应侯舍公碑
回坊碑石
十年前与回坊史料收藏者陈晓平一同做《陕西回族古籍名录》时,他从亲戚李剑波那偶得一信息,在咸阳电厂附近一农户家有一通“回回石碑”,2006年2月24日我俩同省民委徐处、金万利先生一同奔赴咸阳,在咸阳民宗局虎杰及咸阳公安派人协调联系下,在咸阳正阳镇西史村五组村民李俊文家后院找到这块石碑,了解石碑信息后,安排咸阳民宗委日后负责提供该碑的拓片。因我们只负责国家《编目》数据信息录入,后续碑石保护工作没有跟进,只是向伊协和小皮院清真寺反馈了此碑需要保护的信息。这是当年发现数通石碑中史料价值特别珍贵的一块。今年斋月前,给马主任的只是摘抄碑文的汉文部分,当时没有找到碑文的拓片和照片(马 斌)
2006年2月23日与李健彪、陈晓平一同去临潼发现一块史料石碑
寻找历史遗存
刘长清阿訇撰文的另一碑
刘长清撰碑文
回 坊 金 石
“见月凭据”碑
全碑阿拉伯文,长方形碑1通,碑阳文字为“见月凭据”,刘长清撰 ,该碑为伊斯兰教计算月初见月的理论依据。原在咸阳窑店镇胡家沟胡登洲墓地。上世纪五十年代运回西安化觉巷清真寺。
该碑青石,阳面刻,高178×80cm,阿文文种,44行,碑体部分文字损毁。碑文汉字:陕西西安府咸阳县渭城里大寺注解经学□□圣教除邪归正统教□□咸宁县北门外东菜园后从长安县大皮院受业九世门徒刘长清水若氏撰识虔诚敬意永远立石拜
飞龙道光二十二年冬月上浣谷旦西安府长安县往徙咸阳县木家沟掌教又经□□□沟沐教讲解天道五功念礼斋课朝时五成……杨玉玺镇国氏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