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的自由:爱世界?爱自己?
人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呢?《创世记》告诉我们,人堕落后,“世界”经历深层的改变,是已经败坏了。在这里,“世界”一词可有4种不同的意义:(1)宇宙及创造的自然秩序;(2)暂时性的,在不同的世代所出现的意识形态和活动;(3)各种与神为敌的系统;(4) 堕落的人类,和他们的道德。(注1)
圣经特别强调的,是“世界”的第4种意义(参《提后》3:1-5)。由于人类的道德败坏,他们追求的是属世的享乐主义,是自我满足的生活方式。结果,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及道德的实况,都走向败坏。
由于“世界”的败坏,它会诱惑我们犯罪。有人认为,基督徒的自由,就是要逃避这败坏的世界,与世界分离,并且证明这是神的吩咐:“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参《约一》2:15-16,《雅》4:4)。
20世纪50年代的基督徒,常形容这世界好像是一条已经无法修补,正在沉没的船。在救生艇上的基督徒唯一的责任,是传福音,并且与世界分离(有些基督徒甚至选择离群独居)。这种观念称为“末世时刻”世界观。
葛培理:人被世界隔绝
受到这观念的影响,葛培理牧师认为,现今世界的基本问题是罪——各处充满了骄傲、贪心、情欲等各种罪。在这败坏的世界中,每个人都因为罪,而与神隔绝。唯一的盼望是相信福音,依靠神的恩典。若不依靠福音拭除罪,人就不能解决经济、道德和政治的问题。
1953年,在“神的平安”的讲道中,葛培理定义“教会基本的和主要的任务,是向失丧者宣讲基督。今日世界的需要,是要发出求救的讯号,请求教会伸出援手。世界正被社会、道德和经济问题压倒,世界上的人正走向下坡,被扫进到波涛汹涌的罪恶和羞耻下,世界需要基督。教会的任务,是要在每一处地方,向灭亡的罪人投下生命线。”(注2)
不能逃避的责任
葛培理这种鼓励逃离世界,走向福音的观念,优点是极具布道性和福音性,能够鼓励人即早相信耶稣,得到救恩。缺点是,它使很多人轻看世界,疏忽了圣经也强调人对世界的责任。特别是,对于不义的政权或不公的社会,无法凸显基督教是一个不畏强权、注重社会责任,愿意伸张正义的信仰,并且忘记了:神没有离弃这个地球,乃是一直在人的旁边,寻找合适的机会帮助人。
1974年的洛桑会议,明确反对这种世界观,并重申基督徒对社会具有责任,洛桑信约(Lausanne Covenant)在第5点指“传福音和社会政治的参与这两部分,是我们基督徒的责任。”(注3)1982年,另一会议跟进洛桑会议,探讨基督徒在传福音及社会的责任,斯托得(John Stott)是该会议的召集人、主席和最后编辑者,该会议发表:“社会责任并不仅是传福音的结果,也是主要的目的之一……社会责任像传福音一样,必须包括在教会的教导事工之中。”(注4)
不久,葛培理也修正了他的观念。1977年,他在一篇名为“大使”的讲章中,清楚地指出:“我们为社会公义作出努力……这是圣经对我们的吩咐,我们要尽力而为,以致我们能够活出和平、自由及具有人类尊严的生命。”(注5)
神爱地球,不仅创造它,也不断供应它、护养它,使它诉说神的荣耀、传扬神伟大的作为(参《诗》19:1;《赛》55:12);神爱这个世界,祂不断赐下普遍恩典,使地球上的住客能够蒙恩,得享平安,快快乐乐地生活下去。
除了普遍恩典,神还以十字架的爱拯救我们。即使是我们的叛逆,也不能破坏神的爱!
作“真正的盐”
神不仅继续关爱地球,更赐自由给基督徒,让他们负起社会责任。例如,旧约圣经《弥迦书》强调,在恶劣的环境中,信徒仍要“……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弥》6:8)
耶稣呼召信徒,在世上作“真正的盐”,即,要信徒进入世界,活出耶稣的生命,成为基督之爱的化身。
所谓作“真正的盐”,是要在群体中担任防腐和调味的工作。但盐可以是假的吗?耶稣时代的巴勒斯坦,出产不同种类、不同等级的盐。一般穷苦大众食用的盐是属于下等的,有杂质,混和了其他物质。当这些不纯的盐湿了后,便失了咸味。耶稣说:“盐本是好的;盐若失了味,可用什么叫它再咸呢﹖或用在田里,或堆在粪里,都不合式;只好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参《路》14:34-35与《太》5:13)
耶稣说:“你们里头应当有盐,彼此和睦。”(《可》9:50) 祂强调,在这个末世,人要在神的应许上,更积极地成为“真正的盐”,不是要逃避这个败坏的世界,而是要负起对这个世界的责任,向身边的人流露基督的爱,以基督的爱去爱这个世界。
基督的爱并不是要获取或成就个人的欲望,而是要服务他人。这种天上来的爱,不是源于人际间的,而是从基督以及祂的话语来的。这种爱是建构“真正的盐”的主要成分,它使基督徒得着自由,不再想尽各种方法去获得世界,而是愿意彼此和睦、彼此宽恕、彼此顺服。简言之,作“真正的盐”,就是在基督里自由地以基督的爱去“爱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让世界的每一个层面彰显神的荣耀。一个自由的基督徒,不仅爱传福音,也愿意“爱这个世界”;爱传福音与“爱这个世界”是彼此关联的。
实践基督的爱
进而言之,一个愿意实践基督的爱的人,不仅要“爱这个世界,也要“爱自己”。爱世界和爱自己是不能分开的。人要如何“爱自己”?什么是“爱自己”?神学家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1703-1758)指出,爱自己,等同爱我们自己的快乐。所有人都很自然地渴求和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这种本能是神创造人时赐给人的,并不是堕落引致的。
人信主后,对快乐的渴求没有减少,神没有拿走他对快乐的渴求!只是,他追求快乐的方法改变了,而且,能给他带来快乐的事物也改变了。
圣经认同人爱自己是必须的,《马太福音》19:19说:“当爱人如己”,这暗示,爱自己是合乎律法的。我们爱自己,才会爱别人。“爱神、爱人”这律法是平衡的,是一致的。基督徒的爱,包括了爱自己。
避免过度自爱
爱德华兹认为,对“人爱自己、爱个人的快乐、爱世上一切的美物”持反对意见者,是由于他把“爱自己”等同于“过度的自爱”。然而, “爱自己”并不等于“过度的自爱”。
过度的自爱是指,人只在意自己的快乐,爱自己太多,以致忘记、缺乏“爱神”和“爱邻舍”。人若爱神和爱邻舍,便能抑制或校正过度爱自己。可见人的错误,并不在于爱自己,也不在于寻求自己的快乐,而在于只寻找自己的快乐,却不管别人的快乐和好处。这就是一种“过度的自爱”,或“自私的爱”(参腓2:21)。
爱德华兹曾举了一个例子,说明人如何跌进过度的自爱中:一个在富裕家庭中工作的仆人,原本他凡事听从主人对大小事务的决定,他在家中的影响力适当。但后来主人和家中其他成员,都因某些缘故,力量减弱。如此一来,虽然仆人本身没改变,但是,他在家中的影响力却增加了,甚至过度了,成了家中的新主人。
有些人选择逃避这败坏的世界,选择避世的生活,以免被物欲诱惑、被错误的价值观影响。然而,有效的方法,是增强真正的爱以避免自私的爱。爱德华兹如此解释:
真正的爱,把人的自我和心灵放大,推己及人。
真正的爱,能够加强人的力量,使人的自爱向外推展。
真正的爱,看重别人的快乐,寻求别人的好处。
真正的爱,是神赐与给人的恩典,是神提升了人的自爱而引发的,并不是人自自然然产生的(注6)。
与“自私”是对立的
人若靠着神的恩典,把自爱放大和伸展,不单爱自己,也爱别人,关心同伴,关心社会,这种爱并不自私,而是愿意怜悯人(参《西》3:12),这就是基督徒的爱。这种爱“不要专顾自己”(参《提后》3:2),乃要成为“真正的盐”。
这样的爱,与“自私”是对立的。自私是只看到别人的不是,却看不到自己的软弱,因而随意奴役人;自私是只看到自己的苦难比其他人沉重,却感觉不到别人的痛苦,因而不体谅人;自私是只看到自己的需要,却不能感觉到他人的需要,因而轻忽人。
当尽到社会责任
基督徒的爱是满有怜悯的,而且这爱包括了对社会的责任。神曾吩咐被掳的犹太人,要为所居之城及当地居民求好处。神的吩咐是:“我所使你们被掳到的那城,你们要为那城求平安,为那城祷告耶和华,因为那城得平安,你们也随着得平安。”(《耶》29:7)
基督徒关注社会,愿意在社会的每一个层面尽责任,并不是因为贪恋世界,而是要引导社会的每一个层面,将荣耀归给神。
结语
世界与人是息息相关的。亚当堕落后,人的道德生活也变坏了。面对困境,很多人感到“末世”将来,因此轻看社会责任,强调紧握时机,专心传福音,拯救灵魂;越多人信主,世界会越好。然而,耶稣基督提醒我们,即使在末世,基督徒要做的,也不仅是传扬福音,还要成为 “真正的盐”,在世上努力实践基督的爱。这爱教导我们不要逃避这个败坏的世界,而要“爱这个世界”(即,作“真正的盐”,承担我们在世界的责任),也要“爱自己”。爱世界和爱自己是不能分开的。神并不反对人爱自己的快乐,但要人不可过度地爱自己,否则就是自私的。基督徒的爱,是一种依靠神的恩典,在生活中实践社会责任的爱。
注:
1. Dick Staub, Too Christian too Pagan (Grand Rapids: Zondervan, 2000), 36-37.
2. Billy Graham, Peace with God (Minneapolis: Grason, 1953, 1984), 185.
3. John Stott,“ Grand Rapids Report on Evangelism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 Evangelical Commitment,” ed. John Stott Making Christ Known: Historic Mission Documents from the Lausanne Movement,1974-1989,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96), 24.
4. John Stott, Making Christ Known, 181.
5. Billy Graham, “Ambassadors,” Hour of Decision Sermons, No. 213 (Minneapolis: Billy Graham Evangelisitic Association, 1977, revised 1996), 2-3.
6. Jonathan Edwards, Charity and Its Fruits: Christian Love as Manifested in the Heart and Life (Edinburgh: The Banner of Truth Trust, 1978), 165.
本文原刊于《举目》52期
OC举目:自动回复功能
输入【00】为何《举目》?——了解《举目》杂志
输入【01】《举目》杂志的坚持和立场
输入【02】《举目》征稿主题
输入【03】如何索阅《举目》杂志电子版
输入【04】如何支持我们的事工
欢迎加入《举目》和建造教会领袖联手推出的造就平台:
微信号:FollowChrist
微信公共账号:OC举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