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新的“垮掉的一代”?

2014-06-05 临风 OC举目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天下事”专栏

美国“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起于二战后50年代一群青年作家。他们质疑和否定传统、忠实描绘人类现况、反对物质主义、回归大自然。这批人拒绝被主流同化、对东方宗教有浓厚兴趣。他们的文体创新、尝试迷幻药物、主张性开放。可以说,他们是精神上的“波希米亚人”,却对上世纪后期的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60年代的嬉皮士和性解放运动便是这个“亚文化”的延伸及发扬光大。

于是,人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口号:

“只要感觉好,就去干。”(If it feels good -do it)

“体现自己的想法。”(Do your own thing)

“尽情享乐”(Enjoy yourself)

自此,传统基督教的世界观和道德观的约束力逐渐松弛。几十年来,历经“婴儿潮世代”、“X世代”到“千禧世代”(或“Y世代”,“80后”+“90后”),这个趋势只有更加强化。纵使在社交网中成长的“千禧世代”,或许从来就没听说过“垮掉的一代”,不过,今天的“后现代”族群正是那“垮掉的一代”的精神后裔。

一叶知秋

对宗教信仰失去兴趣的趋势似乎在年轻人中正在加速深化。皮龙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2012年10月所公布的调查报告中,美国没有宗教认同的成年人口(nones)将近20%。这个数字是从90年代的8%,上升到2007年的15%。5年间又再上升到20%,上升速度惊人!

这将近20%的人中,有6%(1300万人)自认是“无神论者”,或是“不可知论者”,有14%(3300百万)自认是没有特定宗教归属。从个别宗教来看,天主教波动很小,新教下降的幅度最大。

在18-29岁的年龄阶段中,这个现象更为明显,有32%的人(将近三分之一)认为自己没有宗教信仰。这些数位的可信度很高,其他组织所作的调查,数字大致相符。换句话说,“千禧世代”是美国最没有宗教信仰的族群。

皮龙公司还发现,2003年时,美国有大约25%的人很少参加宗教活动。到了2012年,这个数字已经升高到29%。根据盖洛普的调查,在80年代初期,美国有38%的人相信圣经的记载。今天,这个数字已经降到31%。

这是否意味着新一轮“垮掉的世代”来临了呢?当然,没有宗教信仰并不一定等于道德低下,有宗教信仰也不一定就道德高尚。然而,这个抛弃宗教的趋势事必有因,值得探讨。

关于这个趋向的因素,皮龙公司也提供了一些猜测。例如:对“宗教右派”的反弹;婚龄推迟;传统社交生活减少;世俗化加速。不过,这些只是猜测,虽然有些相关性的资料作参考,但是,因果关系并不明确。

从教会内部看

巴拿集团(Barna Group)的大卫‧肯纳曼(David Kinnaman)与盖博‧里昂(Gabe Lyons)在2007年出版了一本研究报告:《非基督化:新一代如何看待基督教,并且为什么这很重要》(unChristian: What a New Generation Really Thinks about Christianity……and Why It Matters)。书中提到,18-29岁的族群对基督教的印象十分负面,认为基督徒是一批不容纳异己,好论断人的伪善者。不但如此,美国16-29岁的非基督徒中,只有3%的人对“福音派”有好感,而对同性恋者有好感的有33%!

这本书的资料虽然令人吃惊,但是除了反映现实以外,似乎并没有提出让人信服的解决方案。于是,大卫‧肯纳曼开始着手研究教会内部的变化。巴拿的团队做了8个全国性的研究计画。除了访问各个基督教领袖之外,他们也抽样调查了1296个18-29岁的青年,这批受访者都有参与教会的背景。

在2011年10月,肯纳曼出版了第二本研究报告:《你失去了我:为什么年轻的基督徒要离开教会,与信仰反思》(You Lost Me: Why Young Christians Are Leaving Church and Rethinking Faith)。他们的研究发现,这批在教会长大的,在15岁以后有59%的人离开教会(抽样误差仅2.7%)!也就是说,从教会出身的“千禧世代”青年中,有一大半成为精神上的“波希米亚人”。

这59%离开教会的人中包含有三个部分:“游牧族”、“浪子族”和“放逐者”。

“游牧族”认为自己还是基督徒,但对教会失去兴趣。在离开教会的人中,大约每10个中有4个是游牧族。

“浪子族”认为自己已经没有任何宗教信仰。在离开教会的人中,大约每9个中有1个是浪子族。

“放逐者”发现自己在“教会文化”和他们希望影响的社会间失落了。他们从小在教会受到的薰陶和他们今天所面临的社会现实之间有个断层。在离开教会的人中,大约每10个中有两个是放逐者。

可见,真正完全抛弃信仰,成为无神论者的并非多数。然而,从早年教会生活过渡到成年,还能够保持正常教会生活的,大约每10个中只有3个。老实说,这个比例过分偏低。

有些人认为,青年人脱离教会,甚至放弃信仰,都是大学教育的错。大学教育被无神的自由主义者所把持,再加上校园内充满了各种的诱惑,各种反宗教的气氛,使得年青人迷失了。不过,肯纳曼的研究结果并不支持这种简单的解读。

“千禧世代”面临的挑战

肯纳曼的研究发现6大原因,使得“千禧世代”选择离开教会。

1、教会似乎保护过分

在这个资讯发达的网路世界,今天的青年和少年接触到前所未有的各种理念和世界观,并且大量吸收流行文化。作为基督徒,他们希望自己的信仰可以跟他们生活的世界接轨。然而,他们大多数的宗教经验都是令人窒息的,用惧怕来推动,而且规避风险。有四分之一“千禧世代”的基督徒认为:“基督徒把一切教堂以外的东西妖魔化。”,他们并认为:“教会忽视现实世界上的问题”(22%),或是:“我的教会只关心电影、音乐和电子游戏都是有害的。”(18%)教会缺乏工具正面引导青少年的好奇心与热情。

2、“千禧世代”的信仰经验肤浅

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说:“教会很枯燥”(31%)。四分之一说:“信仰与我的事业和兴趣无关”(24%)。“圣经的教导不够清晰,也不足够”(23%)。更可悲的,有五分之一的人说:“在我的教会经验里看不到上帝。”

3、教会让人感觉与科学对立

年轻人认为基督教与科学间有张力。最普遍的感受是:“基督徒太自负,他们知道所有的答案”(35%)。10个中有3个认为:“教会与我们所生活的科学世界脱节”(29%);甚至有四分之一的人认为:“基督教是反科学的”(25%),他们的心灵“被创造论与进化论间的争执所关闭”(23%)。选择科学专业的基督徒在这方面尤其苦恼。

4、教会经验中有关“性”方面的教导过分简化,流于论断

生活在一个很容易接触网上色情的时代,特别是处在一个沉迷于色欲,轻看贞节的文化环境里,青年人在如何保持身心纯洁上充满挣扎。婚龄的推迟让这个问题更加严重。因为缺乏教会的支持和谅解,他们在行为上与非信徒没有太大区别,虽然在态度上,他们更趋保守。价值与现实间的差距,使得他们更加痛苦。有六分之一的人认为自己:“曾经犯过错误,但是在教会里只感觉到被论断,被另眼相看。”

5、他们为基督教的排它性而充满挣扎

年轻的美国人生存在一个推崇开放的胸襟,包容和接纳的文化环境里。今天的年轻人处在美国历史上最折中的时代,对种族、性别、宗教、科技上的工具,以及权威的来源最不坚持偏好。绝大多数的年轻人都期望求同存异,寻找交集。十分之三受访的“千禧世代”认为:“教会过分惧怕其他的信仰。”有同样的比例认为:“我被迫在朋友和信仰间作个抉择。”另外有22%的人认为:“教会就像是个乡村俱乐部,只接受会员。”

6、教会对那些有怀疑的人不友好

年轻人感觉,在教会里面很难表示怀疑。当怀疑基督教的意义的时候,他们不敢提出来。有36%的人“不敢把人生最困扰的问题在教会里提出来”;有23%的人:“对信仰有理性上的障碍”;有18%的人认为,当自己被边缘化,或是遭遇情绪上的问题以后,教会无法提供协助。

应对之道

在成长过程中,年轻人面对人生的选择和诱惑,以至于在信仰上产生困惑,有了挣扎,这本是从亚当以来就有的问题。不过,针对这6个问题,教会的领导和家长需要严肃反思:面对这个多元化的世俗世界,我们是否表现得过分像个“困兽”,而不像个“天国子民”?我们心目中的上帝是否太小,是否被我们限制在教堂四壁之内了?当耶稣说:“你们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一切都必加给你们。”祂的意思并不是要把上帝的国限制在教堂的四壁之内,上帝的义也不表现在“自以为义”。

更进一步,教会是否有反智的倾向?偏向教条主义?规避现实问题?对圣经缺乏深度的了解?有过分“家长制”的心态?最重要地,我们的世界观(和神学观)是否真正反映耶稣基督的胸怀?这都是值得反思的。

有些教会领导或许以为,跟前几代一样,年轻人只要成家立业,有了孩子,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肯纳曼认为,这样的想法完全忽略了过去25年来科技的进步,以及其在精神上和社会上所带来永久的改变。今天年轻人所面对的挑战是史无前例的。

我深深体验,如果基督教信仰被看作是失去了“话语权”,在道德上被视为理亏,在智识上被划为“弱智”,它只好走向边缘化。在网路时代,资讯越来越容易获得,这种挑战只有越来越尖锐。

也有些教会的领导们使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尽量迎合年轻人的口味。然而,把着眼点完全放在年轻人身上时,他们排除了年长人的口味,成为一个在年龄上断层的教会。教会建立在年轻人的喜好上,而不是建立在追求认识上帝上。

然而,培养健康的代际关系是保持教会生机非常重要的一环。代际间互相学习,互相协助,正是表现“身体”上肢体的功能。双方如果失去了这种传承,这种谦卑的态度,和这种开放的心灵,对教会前途的杀伤力很大。

是的,代沟的问题复杂,事态严重。不过,今天首要之务是认清现实,展开对话,避免“垮掉的一代”重新出现。

OC举目:自动回复功能

输入【00】为何《举目》?——了解《举目》杂志

输入【01】《举目》杂志的坚持和立场

输入【02】《举目》征稿主题

输入【03】如何索阅《举目》杂志电子版

输入【04】如何支持我们的事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