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神学院毕业感言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言与思”专栏
文/张儒民
从05年秋天,带职入读纽约乃役学院(Nyack College,编注)之宣道会神学院,到2014年底完成所有课业,今年五月初正式毕业,一晃快十年,可谓十年磨一剑!
十年中的一些数据
十年是人生不短的岁月。
十年里,我沿着新泽西花园州高速公路,来回开了几乎400次,累计旅程达四万英里。
十年里,我付出了总计四万美金的学费,阅读了近四万页的书籍,写了数百页的报告。
其中,一少部分文章集结成书,直接出版在亚马逊网上书城,命名《Words for the Word》(中文译名:言道)——那本来妙不可言的永恒生命之道,竟然以血肉之体出场在人类历史中,施行救恩,直到地极,值得我们大书特书,毕生传扬。
不脱产读神学,一学期只能选一两门课。实际所修32门课(94个学分,包括两门网络课程)花费我17个学期(另有两个学期因工作地点变动而暂缓选课)。
其中,一些假期还选修几门密集课程。费时虽长,但学来如细雨润物,用学习所获增进平时的事奉,让学有所用。同时带着事奉里的体验与问题来学习,让师生们的切磋提升自己。
十年中的神学课程
我的神学训练包括三大块课程,一是灵命塑造,二是圣经知识,三是事奉技巧。
灵命塑造
记得那次在金秋十月,一个没有手机干扰的退休会,培养我们多项灵命操练。
退休会前的禁食祷告,营地小礼堂天籁般的诗歌敬拜,耶稣生平系列展台前的默想,十字架下烧尽认罪纸条的篝火晚会,白天花园里的独处读经默观,小组共同清理庭院的服侍,都成为美好的生命经历。
灵命塑造的其中一门课,要求5人生命小组彼此深入认识与代祷。
我们组是一个小联合国,包括从事新药研发与福音布道的我,一个从华尔街提早退休、在教会事奉的白人弟兄,一个蒙自己教会老牧师提携的年轻黑人弟兄,一个担任消防队员的西班牙裔美国国防储备军人,以及一个从事房屋装修的白人弟兄。
大家在一起推心置腹的透明分享,一起彼此守望代祷,一起出去约会吃饭……如今回忆起来,仍感甜美莫名。
我有一年灵命与事奉进深实习,由我所在若歌教会的詹宏牧师担任我的导师。我带领新生命小组,参与家访、主日学教导与附近教会讲道之外,每隔一周的面谈辅导时间,带给我难得的生命交流、事奉经验、个人勉励与师生友谊。
圣经知识
我无法忘记教我系统神学的华人教授萧保罗博士。他在课堂上的那股奔涌不息的超级激情,给同学们极大的言传身教之感染。
后来,在上另一堂课程的学期末尾,他在一华人教会讲道后参与同工会议时,突发脑溢血,英年早逝。他的追思礼拜吸引了数百师生亲友前来吊唁缅怀。萧教授的音容若昨,相信在天上,咱们将后会有期。
每一位教导我们圣经知识的老师,都具有丰富的学养、以及宣道或牧养经验,让我们看见圣经知识化作事奉智慧的为人师表。
事奉技巧
教会敬拜,教牧辅导,希腊文解经,护教学,释经讲道等等课程,属于事奉技巧类。
还清楚记得,同学们分组预备,按照圣经里的不同敬拜模式,来排练形式内容多样化的同心敬拜,并集体实地感受不同教会宗派与承传的敬拜礼仪。
我也记得,在夜间课程中途,我们希腊文班员,列队走进旧约圣经班,在那些同学们面前,用圣经希腊文声情并茂地高唱“主你是配得荣耀尊贵权柄”(《启》4:11)的短歌。
释经讲道的课间三次讲道操练中,教授要求我们写下半小时的讲章,并默诵内化在心。课堂试讲时,不得看讲章。
激动地讲完第一篇课堂证道《Worship His Majesty》(敬拜主,依据《诗篇》第八篇),我听教授以赞赏的语气说,我记住了句子的顺序与用字高达95%,心中充满感恩。
后来,我把那篇讲章收录在《言道》里。
“神学”就是“学神”
按照已故滕近辉牧师(生前曾任乃役学院宣道会神学院,北美华人教会事工道学硕士班创始主任)的说法,神学就是学神。
神学学习,让我获得知识视野的开阔、事奉技巧的训练,以及灵命品格的塑造。我在学习与事奉中,越来越肯定上帝量给我传福音真道的恩赐。
余下的年日,我当笔耕口传,身体力行,“戴上救恩的头盔,拿着圣灵的宝剑,就是神的道”(《弗》6:17),竭诚为主弘扬真道,成为得人的渔夫。
本文作者张儒民,《举目》官网“言与思”专栏作者之一。
我们邀请了7位《举目》杂志的作者(邱慕天、谢昉、吴蔓玲、王星然、陆加、张怡昕、张儒民)为驻站作家,分别就时事、流行文化、科学新知等等,或生活中一些值得思考的事,发表短文。例如:《一场小虾米对大鲸鱼的硬仗——深入赵镛基牧师事件》、《“ن”一个新的基督徒记号》、《我掂了掂手上那块石头》、《从免费午餐看高调慈善》、《从马航迷踪看第一张寻人启事》、《以撒打井,我找工作》、《裘尔神父下监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