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是否敲响了教会的警钟?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天下事”专栏
文/渔夫
互联网的兴起使人类的知识快速地增长。互联网也是最快速吸引人着迷的一件“新事”。在1990年,美国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几乎是0%。但是,20年后,这个比例已经增加到80%。在这20年间,美国也增加了2,500万放弃宗教信仰的人口。
是不是互联网助长了教会信徒的流逝?
根据美国麻州欧林工学院 (Olin College of Engineering in Massachusett) 的艾伦 ∙ 唐宁(Allen Downey) 的研究,从1985年起,美国大学本科一年级生,自称不属于任何教会的人数从8%增长到25%。而在美国总人口所做的调查里,不属于任何教会的一般美国人,也从1990年的8%增加到18%。
另外,美国的“教会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 在2012年发表的统计数位也显示,每5个美国成年人就有一个是不属于任何教会,而30岁以下的年轻人更是有三分之一是不参加教会的。
唐宁在他今年3月发表的论文《宗教归属,教育与互联网的使用》(Religious Affiliation, Education and Internet Use) 中,提出互联网的使用与信仰归属之间的关联。
在每周使用互联网仅数小时的人群中,参与教会的人数减少约2%,如果每周超过7小时,则有另外3%的人不再参与教会。
唐宁指出,关联性并不意味有因果关系。但是,当他将其他的因素,包括教育,是否从小参加教会,乡村/城市差异,以及收入都加以控制后,他达成一个暂时的结论,认为互联网的使用是造成不参与教会的原因。
他提出一个论述:互联网给有相似环境的人打开了新的思想方式,让那些持有怀疑态度的人能找到共同想法的人。
他相信从小就没有在教会环境长大的人所受到的影响最大,大约是脱离教会的人数的25%。大学教育大约有5%的影响,而互联网则是20%的影响。
唐宁认为其他的50% 则是“一般的取代”:那些近年出生的人多多少少会比较少参与教会。但是,他没有解释为何会如此。
另外的解释
教会研究中心则另外提出他们的解释。
他们认为年轻人认为宗教组织与保守派政治深刻连接,所以他们不愿意参加这些教会。尤其,年轻人对同性恋及堕胎的看法,与保守派的政治与宗教立场完全对立。
婚姻与生养子女的延后,以及更多地参与世俗社会,也都是造成脱离教会的因素。
但是,学者们说,不参加任何教会并不一定这个人就不再有信仰。不错,这些人当中有无神论者,也有怀疑者。但是,其中有4,600万的人,他们虽然不属于任何一个宗派或教会,但是,他们还是或多或少的有信仰。这是现代社会与信仰不断在改变的现象。而在其中互联网只是这个复杂的谜团中的一部分。
弗蒙特州香蒲兰学院 (Champlain College) 媒体、社会与伦理教师雪瑞 ∙ 凯西 (Cheryl Casey) 在她2006的博士论文中提出,在线民当中其实也包括了许多专门上网去搜寻有关属灵与信仰方面资讯的人。她针对“网络空间里宗教仪式的再虚拟化”以及科技与宗教之间关系的转变颇有着墨。她认为唐宁所提出互联网与脱离教会直接的关联,是十分合理的。
宗派似乎失去了对选择教会的控制。因此,人们不再仅仅受限于要选择哪个宗派或教会,而是可以与更多的人交流有关信仰的事情。
人们也许离开了正式的教会/宗派会籍,但是他们却转向凯西称为“草根性的去探索有关信仰与宗教”。在这样的探索中,媒体的本质就可以让这类的交通/谈话有有机性的成长。
危机与契机
创新,长期以来都对宗教有所影响。这样的影响会继续的发展下去。
凯西在她的博士论文中说:“新科技,像当年的印刷术,以及今天的互联网,带来了极大量的文化转变。它们对宗教的挑战是无与伦比的。因科技所产生的文化转变,也改变了人们对上帝的看法。这个改变会如何发展仍有待分解。”
不错,互联网在欧美带来了不少人不上教堂的现象。这是个危机。但是,如果基督教会与机构能找出迎合线民的方法,提供网上有关信仰的资讯。这又何尝不会成为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契机呢?
要如何提供这样的资讯,什么样的资讯能吸引线民的兴趣与探索的意愿。这正是我们的挑战。
搜集一些世界或教会内的消息,透过基督徒的视角,以扩大读者的眼界。例如:《枪决后,仍在说话——80后毒枭的故事》、《后藤健二——如果没有信仰,谁作傻子?》、《埃及科普特基督徒现况》、《“银门”风波- NBA 快艇队老板种族歧视的事件》、《对抗依博拉的“神秘血清”》、《卡瓦伊,赞!-我看2014年NBA总决赛冠军马刺队》等。
主题:“和平”——什么是和平?如何在冲突中保持冷静?如何成为“和平之子”,帮助他人(重新)建立关系?和平与现代忙碌的生活有何关系?如何应用?你有什么和平的故事或经验可分享?截稿日:2015年10月30日。字数:4000字以内。
《举目》杂志一向鼓励原创作品,请勿一稿两投;为尊重版权,不接受曾在其他刊物、网路刊登过的稿件。
投稿《举目》杂志:BH_editorial@ocHWXY.org(英文不区分大小写),请务必注明“投稿给《举目》”。并附中英文姓名、笔名(若不想用真名发表)、电邮、地址及作者简介或相关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