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高等法院判决人民有脱离伊斯兰信仰的权利(渔夫)
文/渔夫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天下事专栏2016.05.06
2016年3月底,马来西亚的法院裁定,穆斯林可以有改信基督教的权利。在沙劳越州有一个人,等待了17年,终于可以正式将他的宗教信仰,从伊斯兰教改为基督教。
根据《今日基督徒》的报导,大法官拿督游珍齐(译音)裁决,沙劳越伊斯兰宗教局及沙劳越伊斯兰委员会必须出示证明书,允许罗尼安纳克瑞比特(Roneey Anak Rebit)脱离伊斯兰教。瑞比特原来的穆斯林名字是阿兹米莫哈马德阿扎木沙(Azmi Mohamad Azam Shah)。
据称,瑞比特在8岁时,在父母亲的带领下接受了伊斯兰教的信仰,但是,后来改信基督教,并接受洗礼。
法院裁定,瑞比特在接受伊斯兰教时,还是个孩童,因此,他可以放弃伊斯兰信仰,而转信基督教。这个裁决在马来西亚建立了法案的先例,因为在这个国家,改信其他宗教,尤其是从伊斯兰教转为基督教,多年来就争议不断。
游大法官的裁决再次肯定联邦宪法的至上权威。宪法第11条款保证,每一个马来西亚公民有信仰自由。
对原告瑞比特而言,这个案子在复活节前裁决,来的正是时候。他所要求的就是法院的宣告,他相信耶稣基督是个人基本的人权。
沙劳越古晋高等法院同意他的说法。
游珍齐法官宣布:“他有行使信仰自由的权利,他个人的选择是基督教。”
瑞比特于1975年出生于一个基督教家庭。在他8岁时,他的父母改信伊斯兰教,也将他的名字改为阿兹米莫哈马德阿扎木沙。
1999年,他24岁时,瑞比特本人相信了基督教,并接受了洗礼。
游大法官的裁决书宣称,瑞比特在儿童时并不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相信伊斯兰教。但是,他在24岁成为基督徒时,是在身心成熟的情形下做出的决定。
瑞比特本人并没有出庭聆听这项裁定。他现在在海外工作。
叛教
在马来西亚有关改信他教的案例层出不穷。穆斯林当局多次对司法裁决提出抗争,而在回教法庭提出叛教的申诉。
其中最著名的案子是一位丽娜乔伊(Lina Joy)。1998年,在她26岁时,从伊斯兰教转信基督教。经过6年的诉讼后,她的申请被马来西亚法院退回。
另外还有不同信仰的父母,当其中一方要求制止另一方单方的将子女信仰登记为伊斯兰教的案子,经常被伊斯兰当局搁置不理。
马来西亚有个双重平行的司法系统。 这类的案子经常会被政府的法院移送给回教法庭处理。而在回教法庭,非穆斯林的律师是无法出庭辩护的。
瑞比特的案子并没有针对他当年成为穆斯林的事件提出异议。如果他提出异议,案子就得移送回教法庭。因为马来西亚的法庭本身对伊斯兰没有司法裁判权。
在瑞比特的诉讼状中,他要求正式被宣告为基督徒,并且要求沙劳越的伊斯兰宗教局及沙捞越伊斯兰委员会,将他从穆斯林信仰释放出来。他并要求法院强制政府的国家注册部门,将他身份证上的姓名与宗教信仰栏改变。
沙劳越的前两个单位并没有提出反对意见,愿意将他从穆斯林信仰释放出来。但是,国家注册部门却坚持要有回教法庭的命令,才可以改变身份证的注册。 游大法官的裁决,强制注册部门将瑞比特的身份证,按照他所申请的做出更改。
沙劳越基督教协会,对这个保护个人基本信仰权利的裁决,表示支持。“尤其在这复活节的前夕” 。我们呼吁吉隆坡的联邦政府,保证执行当年沙劳越与沙巴加入马来西亚时的协议,维护所有马来西亚公民的基本自由与权利。
背景
按照瑞比特诉讼的摘要,瑞比特出生于1975年,是毕大宇人(沙劳越的土著),家庭背景是基督教。他的父亲从军,服役于吉隆坡。在那里,他8岁时,他的父母改信伊斯兰教。他当时别无选择,只有跟随父母,并接受改名。
毕大宇是沙劳越南部以及印尼加里曼丹北部的一些部落的统称。意思是“大地的居民”。传统的毕大宇信仰是泛灵教。在19世纪中叶,基督教宣教士将福音传到此地。目前,将近九成的毕大宇人是基督徒或天主教徒。
同时,他们也将姓名改为西方的名字。年轻的毕大宇人基本上不会再回到他们祖先的信仰,但也因此弱化了他们土著的文化基础。当年,毕大宇人在6月初会大肆祭拜稻米神,求得丰收。而现在的年轻人重视的是庆祝圣诞节。
早期毕大宇人会将死人挂在树上,以尸骨作为纪念故人的方式。这种风俗已无人再进行。而现在大多数毕大宇村落都会有一个天主教堂或圣公会教堂。偶然,也有清真寺,但不多见。在古晋附近的毕大宇人大多数是圣公会信徒,而在乡村,则比较多天主教徒。
毕大宇人的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 | 百分比 |
基督教/天主教 | 81.43 |
民间泛灵教 | 11.6 |
其他宗教 | 4.09 |
伊斯兰教 | 2.39 |
无宗教信仰 | 0.54 |
主题一:谦卑。圣经中的谦卑与华人传统文化中的谦虚有何不同?谦卑是否导致缺乏自信、阻碍才能的发挥?为什么上帝赐恩给谦卑的人?如何保持谦卑又坚持真理?截稿日:2016年5月30日
主题二:温柔。温柔是女性的专属特质吗?圣经如何定义温柔?为何温柔的人必“承受地土”?请分享一些关于温柔的见证。截稿日:2016年8月30日
其他栏目:参见微信主页面菜单。
《举目》杂志一向鼓励原创作品,请勿一稿两投;为尊重版权,不接受曾在其他刊物、网路刊登过的稿件。
投稿《举目》杂志:BH_editorial@ocHWXY.org(英文不区分大小写),请务必注明“投稿给《举目》”。并附中英文姓名、笔名(若不想用真名发表)、电邮、地址及作者简介或相关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