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长辈对自己太不好了”——跨文化的误解(王星然)
文/王星然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言与思专栏2016.08.08
不久前,应邀参加一个退修营会。
我和一位90学生同工J聊起校园传福音遇到的瓶颈,他说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话,令我沉思不已。
他说:教会长辈对自己太不好了!
我请他进一步解释那是什么意思,他表示:这一代生长在富足环境的学生,对教会的寒酸感到震惊!
教会的人不仅对自己刻苦,也对外来慕道友一视同仁——从黑白打印毫无设计美感的邀请卡,到借来的狭小凌乱的场地、频出状况的老音响和PPT、食之无味的会后点心。再加上,分享时只顾自说自话,完全不管别人有无兴趣,是否听得懂的满口“属灵”术语。
邀请的同学来了一次,从此绝无下例。
我认为,这并非“教会长辈对自己太不好”的问题,而是“跨文化”的张力——这一代的学生显然和教会长辈间,有着不同的文化习性。
而曾以此向长辈们反应的J,得到了如此回答:“这些人不是主的羊,我们是吸引那些真正对福音有兴趣的人。”
我想,教会应该不是故意把聚会弄得非常seeker unfriendly,然后来见证在这样的“环境”下,慕道友仍能跨越重重障碍,决志信主,可足见上帝的大能,非人的功劳吧?
的确,人被吸引归向主,是圣灵的工作,但这不代表传福音的人不必尽力做好该做的工,不必思索慕道朋友的福音拦阻是什么。
每个世代都是一样的?
故事还没结束。隔天早会上,一位年轻辅导站起来作见证,举起他的右手,慷慨陈词:
“无论是70后,80后,90后,00后,都是一样的,我们不要再去区分他们了,他们都需要爱,都需要耶稣的福音,如果你还在分门别类贴标签,还在讨论90后,你就out了!”
这位年轻辅导显然是十分有恩赐的演说家,他的分享有着罕见的感染力,整个大厅里辐射出他对校园福音禾场的执著和热情!因此台下不少听众频频点头示意。
哦!是的,每一个人基本上都需要爱、都需要耶稣的福音,我不能对此更为同意了!其实,我们还都需要吃饭、喝水、归属感、免于恐惧的自由……我甚至可以把马斯洛(A.Maslow)的需求理论搬出来,再抄一遍。
可是,除去这些相同的基本需求,每个世代间的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却可能彼此有着天壤地别的差异性:
● 20世纪初的美国,牧师还是很受人尊敬的行业,现在社会对教会的普遍观感是心胸狭窄、保守陈腐;有些美国神学院正在一间一间关门。
● 80、90年代,校园里还在讨论进化论与信仰之间的对立和冲突,现在的学生们却效法李安电影《Life of Pie》里的主人公,更愿意做一个能包容多元信仰的后现代人。
● 就在10年前,人们大概还很难想像同性婚姻在美国,可以透过大法官的解释合法化,但是现在人们普遍相信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都是Same Love(为美国流行歌曲)——你情我愿有何不可?
● 就连迪士尼的电影信息都在随时代变,他们现在说:要“相信自己”,就能美梦成真。“敢于做个真实的自我”成为当代人性第一美德。(参作者的《迪士尼的“美梦福音”》,原刊于《举目》63期,http://behold.oc.org/?p=15953。编注)
“只知道耶稣并祂钉十架”
除非没有亲身体验或故意视而不见,90后当然和70后、80后的文化大不相同!00后更是超乎想像!
这不是贴标签,而是帮助我们能细部描绘每个世代的肖像,以致能更有效地对话。
听着这位年轻辅导的分享,我脑中浮现了校园里像这样的同工——委身爱主,却拒绝去认识福音对象的文化特征,更不愿意承认,不同的世代有着不同的坚固营垒,正拦阻着人们认识福音。
有些基督徒喜欢天天服用“只知道耶稣并祂钉十架”这段经文,来显明信仰上的敬虔──因为爱主的缘故,所以不屑于去认识这个被罪所沾污的世界。
似乎,只要祭出此一尚方宝剑,众人便立时鸦雀无声:末日近了,要快快抢救灵魂!而那些还在花时间研究分辨世代文化的人,都是贪爱世界的肤浅之辈,他们都在浪费生命!
殊不知,大声疾呼“只知道耶稣并祂钉十架”这句话的使徒保罗,却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跨文化宣教士!
保罗所宣讲的福音,显示出他对当时的文化和世代特征,有深刻的认识和掌握。他能“跨越”犹太人的传统和思想背景,自由运用当时希腊人可以理解的语汇和思想,向外邦人介绍一位他们素来不认识的上帝。
希望读者不致误以为笔者反对这句“只知道耶稣并祂钉十架”。不!这话是十分伟大,是十分可佩服的!保罗是用这句话来对抗哥林多教会那些只重高言大智,却不思辨福音真理的人。
它的核心意义是指一个传道人所传的道,要能精确把握住福音的重点信息,别用灌水或搀杂的福音来混淆视听。但是这句话绝对不是用来为基督徒卸责,让我们可以作一个对当代文化背景,对不同世代族群,一无所知的福音使者。
《华尔街日报》一篇文章的启发
最近,《华尔街日报》有一篇文章“Helping Bosses Decode Millennials”(5/18/2016),报导了一个时下新兴行业──千禧世代顾问。
文章中提到,美国企业界开始雇用专业人士,来理解千禧世代(Millennials 。即80后和90后)这个族群的需要。
雅诗兰黛、HBO、时代华纳、LinkedIn、甲骨文、Red Robin(美国速食连锁店)等知名企业,都开始倚重专家来帮助企业认识这一世代年轻人的价值观、工作观、金钱观、意识形态,等等,以疏通职场中的世代冲突问题,并确保这些年轻人能和他们有严重代沟的主管,能团队合作,为企业加分。
据统计,2015年美国企业花在这种世代顾问的费用在6,000 万美元至7,000 万美元之间。
当然,教会不是企业。但如果连企业界都谦卑地承认他们不理解这一代的年轻人,愿意放下身段去学习理解这个族群,以便更有效地沟通,那么承受着大使命的基督徒呢?
斯托得的读书小组
著名神学家,也是第一届洛桑世界宣教大会的筹办人,约翰∙斯托得 (John Stott)说:
“我常想,基督教与世界的沟通,就像在建造一座桥梁,我们需要建造一座将圣经世界和现代世界连接的桥梁,如果我们失败了的话,我们会被拒绝,因为我们所讲的完全与社会脱节,所以,必须想法子让福音扎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当中。”(注)
为此,斯托得发起了一个读书小组,聚集了十几个年轻专业人士,目标是每个月读一本不同的畅销书(不是神学或教会书籍),特别是现今大学生可以看到的,渗入了各种思潮的世俗书籍。
“我们付出这么大的力气去了解这些,因为我们始终要面对的问题是:福音如何触及沉浸在那样的思潮的人,与活在这种文化里的人发生关联?” (注)
诚愿,校园事奉者能有这样的福音视野,看见这一代的校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宣教工场(更贴切是战场),需要有宣教士的精神,和跨文化的胸怀。
注:摘自John Stott interviewed by Karl Faas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UUPZ8jugLQ。
作者为教会长老,任职于密西根州政府IT部门,目前服事重心为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校园事工。
相关阅读
投稿:bh_editorial@ochwxy.org,请务必注明“投稿给《举目》”。并附中英文姓名、笔名(若不想用真名发表)、电邮、地址及作者简介或相关照片。
转载:请先致邮bh_editorial@ochwxy.org获得许可,并了解相关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