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在跨越惊惧的彼岸(黄奕明)
文/黄奕明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言与思"专栏2016.04.11
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就是复活。谈到复活,最贴切的一幅图画,就是春暖花开。
当漫长的严冬过去,树上的枯枝长出嫩芽,第一朵花儿绽放的时候,就应验了《启示录》21:5 :“坐宝座的说:‘看哪,我将一切都更新了!’又说:‘你要写上;因这些话是可信的,是真实的。’”
巴赫《约翰受难曲》(注1)
我曾经通过几首古典乐曲的聆赏,来解释基督的受难与复活。第一首就是巴赫的《约翰受难曲》选曲。巴赫是路德会的信徒,十架神学正是宗教改革中,路德神学的核心。因此,巴赫在受难曲中诠释十架神学。
受难曲是从中世纪教会礼仪中发展出来的音乐。最初是由3个人采用应唱式对唱:一位主祭司唱福音史家,一位助祭司唱耶稣基督,一位副助祭司唱群众。
这是在受难周演出的受难剧形式。后来逐渐加入合唱部分,并增加独唱角色。我所选的一组是第57-60曲:
◎第57曲——福音史家与耶稣基督之宣叙调(注2):
“这事以后,耶稣知道各样的事已经成了,为要使经上的话应验,就说:‘我渴了。’有一个器皿盛满了醋,放在那里;他们就拿海绒蘸满了醋,绑在牛膝草上,送到他口。耶稣尝了那醋,就说:‘成了!’”(《约》19:28-30 )
◎第58曲——女低音之咏叹调(注3):
成了!
所有疾病、悲伤均得释放。
最后的悲伤夜晚
正缓慢滑过。
犹太的斗士们
也已停止了争战。
成了!一切都成了!
◎第59曲——福音史家之宣叙调(注4):“便低下头,将灵魂交付上帝了。”
◎第60曲—— 男低音独唱的合唱圣咏(注5)。
男低音:亲爱的救主,请回答我!
在十字架上,
你曾说“成了!”
我能从死亡中得释放吗?
我能经由你的受难
而重返天家吗?
世上人间是否
因你而得救赎呢?
主,你若痛苦而无法回答,
请你俯视低声道:“是!”
圣咏:主耶稣,你经历死亡,
如今永远活着。
当我经过死亡路,
你是我唯一的
安息居所。
哦,亲爱的救主,
你所赐给我的,
远超过我所求的。
《约翰福音》的受难观,不在刻划耶稣内心的挣扎,反而流露出一种从容赴义的情怀。没有向天父的呼喊与质疑,也没有替钉死祂的人求情,更没有与同钉的强盗交谈。
不是耶稣没说过那些话,而是耶稣在十字架上说了7句话,约翰纪录了其中3句话:“我渴了”,是要应验经上的话;“成了”,更是得胜的宣告。
受难与得胜竟是一体的两面!
韩德尔《神剧弥赛亚》(注6)
耶稣的死是胜利的关键,这是十分吊诡的。
刹那便是永恒,十字架是救恩历史的中心点,也是通往终末之门。这就是“成了”的涵义!所以《哈利路亚》这首脍炙人口的合唱曲,被放在第二部的终曲。而第三部《复活与荣光》中,有一组小号与男低音的宣叙调与咏叹调:
◎第47曲(注7)
我如今把一件奥祕的事告诉你们
我们不是都要睡觉,乃是都要改变就在一霎时,眨眼之间
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
◎ 第48曲(注8)
号筒要响
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
我们也要改变这必朽坏的总要变成不朽坏的
这必死的总要变成不死的
我多次演出这首作品,包括用高音萨克斯风吹奏小号的部分。
当年第一次听的时候,心情是很激动的,尤其是听到“我们也要改变”,其意义是:
“但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死既是因一人而来,死人复活也是因一人而来。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但各人是按着自己的次序复活:初熟的果子是基督;以后,在祂来的时候,是那些属基督的。” (《林前》15:20-23)
复活的真义不只与基督有关,更与我们所有信祂的人有关!
马勒《复活交响曲》终乐章大合唱(注9)
《哥林多前书》15:32 提到了死亡带给世人的终极绝望:“若死人不复活,我们就吃吃喝喝吧!因为明天要死了。”
我是牧师,常常要主持丧礼,如何安慰家属就成了一大挑战。
但是从马勒的《复活交响曲》终乐章,我得到激励——在乐章的后半部,一阵若隐若现的军号声,和神奇的乌鸣声中,引导出徐缓、柔弱而神祕的无伴奏合唱──克罗普斯托克的赞美诗《复活》:
啊,我的臣民们,
想必你已经苏醒,
当你在坟墓中歇息之后,
你将复活,你将复活!
马勒为了进一步阐明自己的意念,继而为声乐补写了以下的歌词:
请相信,我的心灵,
君之所求不会成泡影!
凡君渴望者归君所有。
终曲的大合唱更是动人肺腑:
乘着以炽热之爱的动力赢得的双翼,
我将展翅高飞!
我将死亡,直至再生!
复活,是的,你将复活,
我的心啊,就在一瞬间!
你奋力以求的一切,
将领你得见上帝!
马勒为了成为维也纳歌剧院的音乐总监,受洗成为天主教徒。但是他一生所担心害怕的,仍是死亡。
唯有真实的基督信仰,能使人坦然面对死亡。这正是复活盼望的永恒价值所在——正是基督的爱与死,使我们得到救赎,超越了尘世的爱与死。
马勒的音乐中似乎仍有些许迟疑,反倒是克罗普斯托克的赞美诗《复活》,带来了答案!
诠释得淋漓尽致
基督是始,也是终;是首先的,也是末后的。十架事件不是祂生命的终点,却是我们通往永恒的唯一门路。祂的得胜在复活之先,就说明祂已借着死打败了那掌死权的魔鬼。
这正是十架神学吊诡之处,也是作曲家创作之源泉。
爱与死,本来就是作曲家最感兴趣的主题。基督为爱而死,以死显爱,以爱胜死,可说把这两个主题诠释得淋漓尽致,而复活的盼望,正是这两个问题的唯一救赎!
我们应当知道,我们所倾听的正是上帝永恒的圣言。正是在十字架上,耶稣向我们启示,祂真是上帝的儿子、弥赛亚基督,如在《约翰受难曲》中那句震烁古今的 “成了!”
我相信有一天,在永恒的彼岸,终将春暖花开,我们都要复活,就像生命树上繁茂的花果,盛开在伊甸园中!
谨以此文追忆我刚刚过世的岳父。
注:
1. 巴赫的《约翰受难曲》见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M4NTY1Mzg0.html?from=s1.8-1-1.2。
2. 见注1视频之79:38。
3. 见注1视频之81:05。
4. 见注1视频之 86:49。
5. 见注1视频之87:20
6. 韩德尔的《神剧弥赛亚》见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0MDU5MTI0.html?from=s1.8-1-1.2。
7. 见注6视频之111:29
8. 见注6视频之 112:04
9. 马勒的《复活交响曲》终乐章大合唱,见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Q3NzQ0Nzg4.html?from=s1.8-1-1.2。
作者曾留学法国巴黎,专攻音乐指挥。现在休士顿牧会。
主题一:谦卑。圣经中的谦卑与华人传统文化中的谦虚有何不同?谦卑是否导致缺乏自信、阻碍才能的发挥?为什么上帝赐恩给谦卑的人?如何保持谦卑又坚持真理?截稿日:2016年5月30日
其他栏目:参见微信主页面菜单。
《举目》杂志一向鼓励原创作品,请勿一稿两投;为尊重版权,不接受曾在其他刊物、网路刊登过的稿件。
投稿《举目》杂志:BH_editorial@ocHWXY.org(英文不区分大小写),请务必注明“投稿给《举目》”。并附中英文姓名、笔名(若不想用真名发表)、电邮、地址及作者简介或相关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