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武术邂逅中医,结果无法想象~~~~

人人文荟 人人文荟

点击蓝字关注人人文荟

Everybody Reads 2018年7月20日

每日必读

武医结合的自然疗法以其疗效好,副作用少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若能将祖国医学与武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并推而广之,必将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种高雅而时尚的保健艺术。


绥阳的武医文化


匡兴洪

  众所周知,绥阳自古文风、武风都颇为兴盛,在南宋时就出了文武超群的军事战略家冉琎、冉璞兄弟俩,在四川合川构筑钓鱼城抵抗元军达数十年之久,牵制了元军兵力,使元军不能合力进攻欧洲,从而拯救了欧洲文明,因而彪炳青史,流芳千古。在清代又出了王、陈两翰林,即王作孚和陈明经。王作孚是高官诗人,拥有爱国情怀,既是政治精英,还是很有成就的爱国诗人,著有《金字山房诗稿》、《制芝》等著作传世。他的诗歌,其思想深邃,技艺纯熟,直击现实,爱憎分明,充满了爱国激情,在清代历史上写下了许多光彩的篇章。同时王作孚的武功也极为高强,让家乡和众亲邻里都极为敬佩。陈明经也不例外,他纯孝、抗节、安贫、教子、好学、劝善、好施、得众、获公、廉能等方面的德行,为后人树立起了一个德才兼备的高大形象。到今天,陈明经的墓仍然存在,被人们称为“廉吏墓”,他的德行仍然在他的家乡昭示着后人。在冷兵器时代,绥阳的才俊豪杰都深谙这一朴素而又浅显的道理:要为国家、为民族作出自己的贡献,除了有渊博的学识,还应拥有扎实的武功,方能行走天下,化险为夷,得心应手。因此,冉琎、冉璞和王作孚、陈明经等,他们都是文、武全才的典型代表。到了现、当代,出现了吴国臣、杨泽熙,薪火相承,绵延不绝。


  在这里,我们应着重谈谈诗乡绥阳的一种特殊文化景观——武医文化。所谓武医文化,就是精湛而又让人叹为观止的武术与医学的有机结合,既懂武术又懂医术的最佳发挥。在这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要算绥阳武术宗师吴国臣老先生和他的高徒杨泽熙先生。

  吴国臣,原名吴宗国,清光绪四年(即1878年)生于四川省綦江县,因为家庭贫困,所以年仅7岁就给当地的金二老爷家当了马童。在金家,吴国臣三生有幸,幸遇了武林高人陈界(化名李炳南),遂拜陈界为师学习武术。陈界原为河南登封少林寺武僧,由于当地县令作恶多端,无端欺压百姓,陈界出于义愤杀了县令,然后化名为李炳南云游江湖,四处漂泊,后来到了四川綦江,便在金家做了武师。吴国臣在金家当马童,与陈界朝夕相处。吴国臣崇敬陈界,待若生身父亲。陈界喜欢吴国臣忠厚老实,勤快恭敬,就收吴国臣为徒弟,将一身功夫倾囊相授。就这样,吴国臣跟随陈界学了整整8年武功,尽得陈界真传,学得了一手过硬的少林武功小手拳。

  吴国臣于20岁时来到遵义县城,寄居舅父刘凤山家,以打铁为生。当时,遵义县城凤朝门处有个卖肉的屠夫欺侮乡下人,吴国臣路过看见了说了一句公道话,谁知这句话竟惹恼了屠夫和他的同伙,几个人立即冲上来围住吴国臣厮打。吴国臣并不还手,只是伸手一拦,就使那伙凶徒全躺在了地上。另一批人见状,有的拿屠刀,有的拿棍棒,又一涌而上来打吴国臣,吴国臣顺手取过一根抵门杠横扫过去,这群凶徒手上的刀、棍就全掉在地上了。经过这一“仗”,吴国臣名声大振。当时遵义的歌老会组织各公口“铁肩和尚”刘仁举武师,聘请吴国臣去教武术。吴国臣在这里教了将近两年,共教了一百名徒弟。之后吴国臣又去金沙教了一年武术,然后再回遵义。时有田、杨两个大户结仇,田家请吴国臣教武术对抗杨家,而吴国臣却不知道其中原委。一天,杨家诱骗吴国臣去过中秋节,路上设下埋伏,待吴国臣走近,便一涌而出,有的缠抱着吴国臣的手、脚、腰,有的举起棍棒向吴国臣头上打来,吴国臣头一偏,那棍棒反打在了他们自己人身上。然后,吴国臣奋起神威,顺势一甩,将前后左右四个人全部摔在了地上,将那些家伙狠狠教训了一顿。吴国臣不希望田、杨两家结怨更深,便毅然离开了田家。

  吴国臣武德高尚,从不以武欺人。1937年(即民国二十六年),江西武师朱国禄来绥阳卖艺度日,也曾设棚授徒,但因他来绥阳时间较短,没有根基,又学的是人们不太喜欢的长拳大手,所以生徒不多,不久就散棚了。后来他在蒲场娶妻安了家。有一次,因有人给朱国禄写信,说吴国臣骂他武功低下,不堪一击。朱国禄看见此信,不假思索,信以为真,就决意要跟吴国臣一决高下,并放出言语:“互相对打,死伤自理。”吴国臣的徒弟们听了也十分气愤,都跃跃欲试,想去跟朱国禄大拼一场。这件事一时在整个绥阳县城闹得沸沸扬扬。吴国臣明白朱国禄是受了别人的挑拨,于是便找中间人与朱国禄进行沟通,弄清了原因,化解了干戈。但为了不失众望,又要平息这场风波,双方约定,朱、吴各带一批徒弟在县城举行一场表演赛。1942年(即民国三十一年)七月二十九日中午,3000多人云集县城一块大的操坝上围观这场比赛。结果,你方上台我鼓掌,我方上台你吆喝,使整场比赛在欢快的气氛中胜利结束。朱国禄和吴国臣笑容满面,握手道别,令世人感动。

  1958年,已有80岁高龄的武术教师吴国臣及6岁徒孙周祥云,代表当时的遵义地区出席了“贵州武术、摔跤观摩评奖大会”,吴国臣参加的“车盘手”,经评比,以9.00分的成绩获得一等奖。他还与徒孙周祥云在会上分别表演了“子午棍”和“双拿手”,均受好评。《贵州日报》还登载了吴国臣表演子午棍的照片。这次夺冠,使他成为享誉贵州的武林高人,而且还被选入贵州武术代表队赴京表演。吴国臣以回家准备行李为由向省里请假回乡,实际上他是想让杨泽熙同行,到外面去开开眼界,向别人取长补短。他回到绥阳后,向县里请求,因年逾八旬,生活上需要有人照顾。若要进京参加表演,需带一高徒一同前行,他亲自指名要杨泽熙与他同行,县里领导鉴于名额限制,未能允许,吴国臣见杨泽熙不能去,加之自己年事已高,也就自动放弃了这次进京表演的机会。就这样,吴国臣回到了自己定居的郑场家中。1960年农历四月十三日的这一天,吴国臣在郑场家中拿出一本武术抄本送给高徒杨泽熙收藏,第二天就溘然长逝了。尽管当时形势严峻,饥饿现象非常严重,可参加绥阳武术宗师吴国臣葬礼的人却不少,几百人浩浩荡荡护送大师吴国臣前往离他家两里许的郭家湾进行安葬。吴国臣的儿子吴荣开因腿脚不方便,灵牌就由他视如亲子的杨泽熙虔诚的端着。由于吴国臣的夫人曾氏于1956年2月先于丈夫辞世,吴国臣去世后夫妻俩便合葬在一起。

  吴国臣不仅精通武术,而且还精通医学,能将武术与医术恰到好处的结合,既讲武德又讲医德,让后人景仰。他惩恶扬善,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施恩于贫寒百姓,受世人称颂,人们口口相传,至今传诵不衰。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吴国臣的高徒杨泽熙,他是吴国臣弟子中一道特别靓丽的风景线。杨泽熙不仅长相上酷似恩师吴国臣,而且还继承了其恩师吴国臣的武功、拳术和医术,且在众弟子中只有他能腹开巨石,头破二砖,更重要的是他传承了恩师的武风、武德和医风、医德,且有相当深厚的武学修为和医学修为。

  杨泽熙在读小学时,体质瘦弱,有时夏天还得穿上棉衣。慈母彭氏极为关心儿子的健康。她打听到一位叫吴国臣(书名吴宗国)的少林大师在绥阳的城隍庙、经堂等地设棚授徒,于是彭氏便带儿子杨泽熙拜见吴国臣,并把儿子的想法告诉了吴国臣。吴国臣见杨泽熙虽然瘦小,但极其活泼机灵,便欣然收其为徒。就在1930年,杨泽熙便开始了他的学武生涯。杨泽熙随师习武,闻鸡即起,练功或练拳,然后上学读书。习武五年后,又兼学骨科医术,在这期间他还逐一学会后天内功十四层、先天功夫、单刀、双刀、棍、花枪、双剑和板凳拳等。运力功夫有肚功、顶功、神拳等。恩师吴国臣不但教了他武功,而且还教他如何做人。杨泽熙在恩师吴国臣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成长迅速,武功和医术精进,举止儒雅,谦虚谨慎,待人和气,赢得人们的尊敬。杨泽熙家住绥阳县城西门外二里处的遵、绥公路边,这里有一寨子名叫“大树子”,现为绥阳县洋川镇千工村(诗乡门村)第三村民组。其住地有杨氏家庭四十余家,200多人。他作为一位普通农民一边与乡亲们勤劳耕作,一边行医,一边坚持武术锻炼。数十年来,由于优良的医德、武德,他的名字在远乡近里遐迩闻名。

  杨泽熙成年集武功和医术一身。1949年阳历正月,在国民党军队任营长的徐世录邀其当兵,当时杨泽熙与国民党伪镇长有矛盾,为了抗暴保家的需要,于是时年33岁的他参加了国民党49军249师746团。就是因为这段历史,让杨泽熙饱受生活的磨难,世态的炎凉。有位作家说过:“痛苦和挫折,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而对于强者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大文豪巴尔扎克还这么意味深长地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弱者则是一个万丈深渊。”1951年至1954年,杨泽熙接受人民政府对他的改造,开始在绥阳劳动,后随劳动队转至印江、铜仁等地修筑公路,冶炼汞矿。一次在印江修筑公路中,有十几号人在山坡边吃饭,忽然一尊数千斤重的巨石松动滚了下来,情况十分危急,千钧一发,走在后面的杨泽熙见势不妙,操起一根钢钎飞身上前用钢钎挡住巨石,不一会儿钢钎便被立即压弯,杨泽熙用肩膀将石头顶住,大喊:“逃命吧!”山下的人听到喊声一哄而散,杨泽熙见人已散开,运气将石头回顶一下,然后迅速脱身。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巨石滚下山坡,在地上砸了一个大坑。“好险啦!”人们惊讶得直吐舌头,暗自佩服杨泽熙:要不是他见义勇为、奋不顾身,大家的命休矣!

  1954年杨泽熙获释归家,他起义投诚之事,经过数十年风风雨雨,历经坎坷曲折,终于在1986年得以明确。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以“昆字第0892号”向杨泽熙颁发了投诚人员证书。证书上写着:“杨泽熙同志原系国民党陆军县保警队,于1949年12月20日,在绥阳投诚,特此证明”。绥阳县人民政府在证书上加盖了公章,杨泽熙悬了几十年的问题终于得到彻底解决。

  1954年杨泽熙回家后,以他精湛的骨伤医术治病救人,被他治愈的人无数。他治伤从不收高价,遇到特殊困难者,他分文未取。在杨泽熙的带动下,尚武行医、扶危济困的精神在杨家世代相传。杨泽熙有八个孙子,一个孙女,在其祖父杨泽熙的指导下,练功习拳,学习家传骨伤科医术,其中武术方面较为突出的有杨仁先、杨仁钦、杨仁章、杨仁顺,这四个人当中又以杨仁先和杨仁钦武功最高,诗乡绥阳人人称赞。杨仁章、杨仁林行医重德,而且杨仁章还曾荣获贵州省政府颁发的医德奖,实属不易。

  众所周知,中国武学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类在生存发展过程中,逐步实践、丰富完善起来的集修身、健身、防身于一体的中华国粹。起源于中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而健康管理则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属进化医学或演化医学的范畴,是通过科学的手段,管理人的健康。一个为了强身,一个为了健体,二者的巧妙结合,将更利于促进健康长寿,因此便留下医武同源的说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吴国臣与杨泽熙先生的传人们勇于探索,勤于实践,善于总结,他们身体力行的武医文化一定会在诗乡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绽开绚丽的奇葩,结出诱人而丰盛的果实。



《人人文荟》™ 授权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图文版权归《人人文荟》编辑部

投稿邮箱:eliottrade168@163.com

敬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国学|文化|美文|视讯|


涓涓细流入江海

人人文荟读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