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亮:隐没的深情│张莉《持微火者》
隐没的深情
——关于葛亮
文│张莉
“我能够准确地知道一粒纽扣掉到地上时的声响和它滚动的姿态,而且对我来说,它比死去一位总统重要得多。”余华这样说起他作为小说家的某种能力。这当然是双关之语。对细小声音的辨别与倾听是小说家的使命,但对何种声音记忆深刻并将之写在纸上、选择使用何种声音传达则是更重要的,它是一种文学价值观的确认,也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传达。
读葛亮的短篇小说集《谜鸦》《七声》《浣熊》会发现,他是对声音极为敏感的作家,尤其关注陌生的、偏僻的、微弱的声音。在《七声》序言中,他将这样的声音视为“他们的声音”,“这样的声音,来自这世上的大多数人。它们湮没于日常,又在不经意间回响于侧畔,与我们不弃不离。这声音里,有着艰辛的内容,却也听得到祥和平静的基调。”湮没的声音、侧畔的声音,都意味着小说家对那种戏剧性的宏大声音的规避。这位“他们的声音”的寻找者,也执着于如何使用标记般的腔调去呈现这样的声音。说到底,小说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用独属于自己的声音/腔调建造文字世界。
……
隐没的深情
“葛亮是当代华语文学最被看好的作家之一。他出身南京,目前定居香港,却首先在台湾崭露头角,2005年以《谜鸦》赢得台湾文学界的大奖。这样的创作背景很可以说明新世代文学生态的改变。”王德威在《朱雀》序言中如此介绍这位新锐作家。南京是葛亮的创作源起。这是与他生命相关的地方,但是,在最初,葛亮似乎并没有强烈的书写出生之地的愿望。《谜鸦》出手不凡,是他的起点,但《谜鸦》并没有多少南京特色,这是放在任何大都会都可能发生的故事,无关地域,无关风土,无关一种地理美学。
但短篇小说集《七声》发生了变化。一些东西不再被忽略,那些曾经被忽略的得到了强化,比如南京风物。事实上,这部小说集是以少年毛果的视角看二十多年前的南京。另一个南京逐渐清晰起来,它与叶兆言笔下的南京不同,与苏童笔下的南京不同,与鲁敏和曹寇笔下的南京又不同。著名的秦淮古都在这部小说集里焕发了另一重模样。一生恩爱的外公外婆,温暖而又令人难忘的洪才一家,沉迷于泥人手艺的师傅……透过岁月,也透过内秀腼腆的少年毛果的眼睛,家常的、有烟火气和人间气的南京来到读者面前。离开南京的葛亮试图用另一种文字为他的家乡重塑金身。这个在南京城长大的青年,对这座古城的诚挚情感全在这些文本中了。小说家张悦然说在这些作品中读到了“隐没的深情”,我深以为然。
《阿霞》是葛亮的代表作,在2008年“底层写作”颇为流行时,这部小说以气质斐然受到广泛关注。出身低微、耿直而又纯粹的阿霞在葛亮笔下变得鲜活。他看到那位青年女性的美德,也看到她的美好突然被世事侵蚀。作家韩少功评价这部作品时,尤其提到了葛亮的艺术感觉:“它昭示了一个人对艺术的忠诚,对任何生活律动的尊崇和敬畏,对观察、描写以及小说美学的忘我投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这个时代感觉僵死症的疗治者之一。诸多‘人已经退场’‘个性已经消亡’‘创作就是复制’一类的后现代大话,都在这一位年轻小说家面前出现了动摇。”
《阿霞》的确写得好,精密,有力,也有情怀。但是,之后发表的《洪才》中可以看到葛亮之于他写作对象距离的某种调整。关于阿霞,叙述人毫无保留地表达了他的同情与理解,他愿意站在她的角度想问题,也尽一切可能去帮助她。但是,“我”和阿霞的关系让人意识到,似乎小说家并不只是从情感而更是从理智上去理解和欣赏这个女性。因而,读这部小说,你会想到“五四”新文学以来的启蒙主义视角和深切的人文关怀。《洪才》更自然。少年毛果身上固然有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优越感,但却是坦然客观,诚实真挚,你既可以看到毛果妈妈身上的读书人气息,也可以看到洪才阿婆的朴素和热情,这使得毛果和洪才一家的相处令人信服令人难忘。
……
小说的腔调就是意义
语言是重要的流通方式,是承载小说内容的重要器物。如何使用语言使之具有普适性,如何保有城市特点而尽可能不使用方言,是重要的。张爱玲是个典范,她写香港或上海,能抓到城市的神魂,也并不使用上海或香港的方言。
仔细想来,葛亮能受到海峡两岸共同瞩目与认可,获得联合文学小说奖首奖(2005)、中国小说排行榜(2009)、香港艺术发展奖以及亚洲周刊全球华文十大小说等诸多奖项,与他行文中的某种独特质素有关。那不是大陆的标准普通话,也不是台湾或香港的“国语”式表达,是与民国表述颇有渊源的“腔调”,这种腔调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某种“通用性”。
腔调的习得受益于家世。从他的访问资料可以看到,陈独秀是他的太舅公,他的祖父是葛康俞,一位民国时代的著名画家。而从创作谈里也可以看出,他喜欢读张爱玲沈从文,着迷于他们的语言表述。这一切因素合在一起,便注定这位小说家将与那种“民国腔”有缘。不过,这种“民国腔”有时候也会限制他,偶尔,他会因过于追求腔调而失之准确,但是,大多数时候,他都能准确地找到那种可以代表城市灵魂的东西。比如《洪才》中关于“青头”的表述;比如在《浣熊》中,他以猴子的眼睛看香港,但却没有倚重香港腔调。
葛亮和张悦然的对话中,语言成为两位小说家讨论最多的话题。“我的生活经历的确会对语言造成影响。我希望这影响是正面的,在我现有的语言格局上,会增添一些新的内容,一些鲜活的东西。粤语中保存了许多中古音,在语言表意的角度上,它有信达而精简的一面。我希望能对这种语言的优势有所吸收。”葛亮说,他意识到地域可能对他产生的影响,也意识到摆在他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摆脱地域影响。“好的作家,会很自觉地将语言乃至语境‘翻译’过来。沈从文先生的作品,关乎湘西,湘文化的特色是一定的,但我们没有任何进入他作品的困难。他的学生汪曾祺先生也是一样,明白如话,却并不以牺牲地域性为代价。”但,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标记,“语言实际决定了读者对作者的最初认同。无论是海明威还是福克纳,他们永远都有标记般的语言,形成了一种腔调,这是他们的迷人之处”。
某种意义上,那种对“民国腔”的寻找使葛亮绕过了共和国文学的标准式表达,而与民国时代的文学气息相接。他文字中的温和,耐心,对人情的体恤,对日常的认识,对时间的理解等无不与民国时代的文学传统相接。当然,“民国腔”也不仅仅是一种声音和表达,还是对一种美学的继承。王德威说,由葛亮的《谜鸦》他想到了施蜇存,的确,都市感有相似之处。但葛亮更多时候还是会让人想到张爱玲,尤其是他对日常的理解。不过,他到底是与张爱玲不同的,他的色调比张爱玲更亮一些,他更喜欢在日常中借用一束光或者一双动物的眼睛,这使日常的一切变得诡异、莫测、荒诞。
我对《琴瑟》那篇作品念念不忘。它收入短篇集《七声》中,关于一生恩爱的外公外婆的晚年生活。外婆被糖尿病诱发的腿痛折磨,深夜难耐,却又不敢出声。外公就把手给她,但老人终是忍不住了,“老头子,我真是疼啊。”她说。外公安抚着她,后来,给她唱《三家店》。“娘想儿来泪双流。眼见得红日坠落在西山后……”天已经发白了,外婆终于睡着。少年毛果看到了这一幕,每个声音,每个响动以及已是风烛残年的外公眼角的“水迹”,都在他眼里,心里。小说结尾是外公外婆的金婚庆祝,众声喧哗。外公“又对对外婆唱道,我这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众人就笑,外婆也笑,笑着笑着,她忽然一回首,是泪流下来了”。再日常不过的言语中,有着难以言喻的深情。如果你能想到世间那些在疾病疼痛中苦苦挣扎的众生,如果你能想到世间有情人免不了大限分离的运命,便能理解这小说了。
——对于一位写作者而言,没有比听到日常生活中的细微快乐、深夜里的哭泣辗转、孤独人的内心独白更幸运的,也没有什么比以平静深情的方式写下世间的众声喧哗、五味杂陈更有魅力的工作。想来,写下那一刻的作家和读到那一刻的读者,都该是有福的。
阅读版本:
葛亮:《朱雀》,作家出版社,2010年
葛亮:《七声》,作家出版社,2011年
葛亮:《浣熊》,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节选自张莉《持微火者:当代文学的二十五张面孔》,百花文艺出版社2016年5月版
我喜欢寻找那些闪烁在沉默文本里的亮光,尤其着迷于写作者们点燃火种、照见幽暗的片刻。
我所能做的,是用文字聚拢起这些“微火”,因为其中隐含着我们身在的广阔扰攘的现实,以及那个在深夜里抗辩、反省、致力于完善的“自我”。
——张莉
张莉,河北曲阳人,200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博士。现为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已出版专著《浮出历史地表之前: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1895-1925)》《姐妹镜像:21世纪以来的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评论集《魅力所在》,对谈录《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与毕飞宇合著)。
曾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首批客座研究员,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委。获第三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2014年度华文最佳散文奖等奖项。
上
越奇幻,越民间
——关于莫言
难以转译的“中国性”
——关于贾平凹
叙述声调里的秘密
——关于余华
那些“沸腾的欲望”
——关于铁凝
与“变”易,守“常”难
——关于王安忆
“寻常”里的“不寻常”
——关于毕飞宇
那场痛楚和百感交集的阅读旅程
——关于格非
对存在意义的执迷
——关于刘震云
凝视作为“现实”的世界
——关于苏童
异质经验与普遍感受
——关于阿来
重写“人民的主体性”
——关于韩少功
把自己写飞
——关于林白
灾难记忆,或生与死
——关于迟子建
下
有肉身的叙述
——关于周晓枫
看吧,这“非常态”书写
——关于陈希我
我们时代的“归去来”
——关于魏微
与时间博弈
——关于冯唐
在生活之上
——关于廖一梅
探取暗疾之景
——关于鲁敏
在人心的更深更暗处
——关于徐则臣
有内心生活的人才完整
——关于张楚
作为生活本身的常态与意外
——关于曹寇
隐没的深情
——关于葛亮
嚎叫的力量
——关于郑小琼
“一往情深者”的秘宝
——关于纳兰妙殊
附录
我们为什么关注非虚构?
在逃脱处落网
——70后写作的个人化与公共性
意外社会事件与我们的精神疑难
——70后新锐小说家与“城镇中国”的重构
张莉《持微火者:当代文学的二十五张面孔》,百花文艺出版社2016年5月版,已在亚马逊、当当、京东等网上书店上架
张莉个人微信号:陌生人的美意
咨询本书购买办法,请关注微信号:百花文艺
中篇小说
营救麦克黄__石一枫
(选自《芒种》2016年第5期)
消失的祖父__胡性能
(选自《人民文学》2016年第4期)
一辣解千愁__姚鄂梅
(选自《上海文学》2016年第3期)
灼心之爱__赵大河
(选自《作品》2016年第4期)
短篇小说
欢笑夏侯__陈世旭
(选自《北京文学》2016年第5期)
六户底__王祥夫
(选自《黄河文学》2016年第2—3期)
拥抱__鲁 敏
(选自《收获》2016年第1期)
LUCKY__安 勇
(选自《芙蓉》2016年第3期)
开放叙事
足球小说二题__陈 鹏
布拉特之夜 (选自《红豆》2016年第5期)
诺坎普 (选自《北京文学》2016年第5期)
足球还能怎么踢(创作谈)__陈 鹏
封二专题
作家现在时:金仁顺
《小说月报》2016年第6期,2016年6月1日出刊,总第438期
2016 小说月报有您更精彩
创刊于1980年的《小说月报》一路上的点点滴滴进步皆得益于广大读者的关爱。为了以更丰富的内容、更精美的形式服务读者,诚邀读者对本刊的内容与形式进行评点,您对刊物有何意见与建议,欢迎联系编辑部邮箱xsybtj@126.com或通过小说月报微信平台留言。期待您发出自己的声音。
《小说月报》邮发代号6-38,每月1日出刊,定价10元;《小说月报》增刊邮发代号6-139,每年4期,定价15元。
《小说月报》在全国主要城市均有销售。订阅可咨询所在地邮局(所),网上订阅可至邮政报刊订阅网(http://bk.11185.cn)、杂志铺网店(http://www.zazhipu.com)、当当网(http://www.dangdang.com)或百花文艺出版社淘宝店(http://baihuawenyi.taobao.com)。
2016 小说月报有您更精彩
创刊于1980年的《小说月报》一路上的点点滴滴进步皆得益于广大读者的关爱。为了以更丰富的内容、更精美的形式服务读者,诚邀读者对本刊的内容与形式进行评点,您对刊物有何意见与建议,欢迎联系编辑部邮箱xsybtj@126.com或通过小说月报微信平台留言。期待您发出自己的声音。
《小说月报》邮发代号6-38,每月1日出刊,定价10元;《小说月报》增刊邮发代号6-139,每年4期,定价15元。
《小说月报》在全国主要城市均有销售。订阅可咨询所在地邮局(所),网上订阅可至邮政报刊订阅网(http://bk.11185.cn)、杂志铺网店(http://www.zazhipu.com)、当当网(http://www.dangdang.com)或百花文艺出版社淘宝店(http://baihuawenyi.tao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