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又是一年元宵节,火树银花不夜天

2018-03-02 中国经济网

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一年一度的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不少地方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火把节


元宵赏灯始于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闹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不一而足。



猜灯谜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会打出灯谜,希望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



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 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元宵是馅料和糯米粉滚出来的,汤圆是像包水饺那样包出来的。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送孩儿灯


简称“ 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



走百病


“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 49 30178 49 14988 0 0 2682 0 0:00:11 0:00:05 0:00:06 2775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



相关诗词


《正月十五夜》

【唐代】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这首诗是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这天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阗,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



《生查子·元夕》

【宋代】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淡漠冷清的伤感弥漫于词的下片。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过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泪满衣袖。另:此诗作者尚有争议,还有一说为朱淑真。



经典灯谜


谜面: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打一词)

谜底:绝妙好辞


谜面:把《郑板桥全集》一书拆成散页,一一张贴。(打《三国演义》中两个人名)

谜底:郑文、费观


谜面:不着一字。(打一中草药名。)

谜底:白芷(纸)


谜面:臭豆腐(打一歌手)

谜底:莫文蔚


谜面:无边落木萧萧下。(打一个字)

谜底:日


谜面: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打一个物件)

谜底:算盘


谜面:一加一(打一字)

谜底:王


央视元宵晚会节目单


今晚20点,CCTV-1/CCTV-3元宵晚会,看看你最期待哪些节目!



来源:综合网络、央视新闻、中国网

责任编辑:邢宇

支持我们请点赞或使用评论功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