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硅谷网红要打倒特斯拉!?这家公司跟激光雷达杠上了

2016-12-07 晓寒 车东西

他当着宝马全球20多名高管的面大喊了一声打倒特斯拉!然后引来一片掌声。

智东西  文 | 晓寒

“我是个网红。”在对禾赛科技CEO李一帆进行采访的一个多小时里,这是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

(配图为李一帆在马桶上为IEEE期刊拍摄的作者封面)

在我的印象里,网红要么是腿长腰细圆锥脸的妹子,要么就是极具逗比精神的男屌丝——一个天然气检测与激光雷达公司的CEO却跟我说他是网红!?

不过自动驾驶毕竟是目前最具有科技感的创业领域之一,而激光雷达又是高级自动驾驶几乎必不可少的一个部件。在这样一个高技术含量的领域里,非主流网红李一帆和他背后的禾赛科技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拿出了国内首款可上路实测的32线激光雷达,并在展会上进行了公开展示,在业内引起了一个小小的轰动。

一、清华学霸变身硅谷网红

与李一帆见面的时候,他刚从河北回到北京,并且稍后还要赶着飞回上海,当时的时间略显仓促。看到他的第一眼,李一帆正坐在三元桥地铁站的一个咖啡厅里,一边使劲地往旅行袋里塞他刚买的新款MacBook,一边淡定地喝着柠檬咖啡。

那是一个棕色真皮质地的旅行袋,看起来很高档,里面塞满了李一帆此行的各类衣物与日化用品,不过很显然——这个袋子几乎放不下一个带着包装盒的Mac了。

“我要是一天见不够5波人我就觉得是在浪费生命。”喝完柠檬咖啡腾开了另外一只手后,李一帆终于把他的新电脑塞了进去。很明显,这个身高1米8,穿着黑色毛呢风衣的男人对待工作就像是对待他的旅行包一样,能塞就要把它塞满。

这也正如他在美国的那七年时光。

2007年,在清华读大三,且是校学生会副主席的李一帆收到一家硅谷公司的邀请,该公司愿意资助他去美国进一步深造——包括研究生与博士期间的学费,但前提是需要在该公司工作两年。

这是一家从事半导体行业机器人研发制造的公司,而李一帆在这家公司的工作就是参与设计半导体机器人。完成两年的工作后,李一帆继续接受该公司的资助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读了个机器人博士,捣鼓的是人体增强用的机械外骨骼。

李一帆的研究方向是智能穿戴机器人的控制识别系统,说的具体点就是写一套算法来分析外骨骼上各个传感器的的数据,从而判定使用者是走路、跑步还是上楼。在测试期间,李一帆都是像上图这样无比猥琐地抱着笔记本跟在测试者的身后摆弄电脑,并且中间还需要另外一名同学帮他拎着数据线。

在学习与工作之外,李一帆也没有忘记尽情享受他在美帝的快乐时光,登顶优胜美地、与商业大佬聚会、黑色星期五时在商店外露宿、买一辆老车横跨美国,甚至,甚至是做了一颗全球最大的(电动)钻石!...几乎常人能够想到或是想不到的生活方式与玩法,他在美帝都干过,深受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毒害。

(配图为李一帆自驾横跨美国的路线)

大概2012年开始,李一帆将他在美国的这七年里的照片组成了一个相册,取名为《我在美国的第一个七年》,并发布在了人人网上。也许是刚好Touch了一部分屌丝群体对 “精彩”留学生活的向往,李一帆这个相册在人人上引起了轰动,累计有2万次的分享以及150万次阅读量,而李一帆也霸占了人人网人气之星第一名的宝座长达数月,还曾在一天内收到过上万个好友申请。

二、创业:从硅谷到上海

在中国文化中,有能力才华的人是应该去创立一番事业的,在其他公司的工作的意义除了填饱肚子,更多的是在为以后的创业积累经验。

李一帆是如此,他的另外两个好基友孙恺与向少卿也是如此。李一帆刚到美国的时候,孙恺和向少卿正在斯坦福读研究生。彼时,孙恺师从美国工程院院士、全球知名光学专家汉森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激光能量分布的算法检测空气中的成分,而向少卿在研究生毕业后则直接去了苹果公司,参与设计了五代iPhone的主电路板。

(从左到右依次为孙恺、向少卿、李一帆)

2013年,李一帆博士毕业,拿到了西数的offer,出任首席工程师一职。

“不过这个首席并不是只有一个,我才刚毕业。”还没等我张嘴问,李一帆就让我明白了另外一个道理——原来美国文化里的首席并不是最厉害的意思。

而在这之前,李一帆与向少卿已经入伙到了由孙恺发起成立的创业项目中,为了向硅谷圣地圣何塞致敬,他们将自己的公司取名为禾赛科技,孙恺是董事长、向少卿为CTO,而李一帆则出任CEO。当然,这家伙最后还在一次硅谷的聚会上迎娶了同样在美帝留学的白富美。

“为什么我是CEO?因为CEO要负责融资啊!即懂技术又有朋友的人才能够把我们的项目给投资人讲明白啊。”李一帆淡定的说道, “至于技术问题,有孙恺和向少卿两个人哪轮得上我?”

2014年,由于国内拥有更好的发展机会与创业环境,禾赛团队全体放弃在美国的工作与移民机会,将总部搬回上海。得益于孙恺和向少卿在斯坦福光学实验室的经历,禾赛科技拿到了斯坦福上述通过激光能量分布进行气体检测的专利授权,以此为基础开发出了一套天然气检测仪,并成功拿到了国内最大的民营燃气集团的订单。

“与市面上最有名的同类产品picarro相比,我们的产品在检测范围、检测效率上都更具优势,且成本只有对方的一半。”眼下,天然气检测设备每年能够给禾赛带来数千万元的营业收入。

除了车载的检测设备外,禾赛科技于2015年还开发了一款手持式的激光甲烷检测设备,在2016年又与大疆一起开发了全球首款无人机载燃气安检系统。

(配图为禾赛科技的无人机载燃气安检系统)

三、德国之行与激光雷达

随后的事实证明,空气与天然气检测设备的生意撑不起禾赛团队想要创立一家能够改变世界的伟大的公司的野心,团队开始寻求新的方向。当然,由于团队一直都在与激光打交道,他们将最终的方向锁定到了自动驾驶汽车用激光雷达方面,因为这个领域的技术难度够高——这就意味着蓝海市场,另一方面市场前景也足够广大——汽车与交通行业都有着上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这些分析谁都会,但是眼前最大的问题是汽车厂商们准备何时将激光雷达搭载到量产车型上去。”李一帆的考虑不无道理。虽然激光雷达是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核心硬件,但是仅靠谷歌、Uber、福特、宝马等公司些自动驾驶测试车,激光雷达卖不出去几个。

“我们现在看到的汽车都是五年前设计的,所以你需要弄明白未来两三年的高端量产车是什么样子的。”提起未来几年的汽车,李一帆很自然的想到了汽车工业的圣地——德国, “但是一个创业公司的CEO想要与体量巨大且略显传统的汽车巨头们建立联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早在2013年禾赛科技成立之初,李一帆就接受过创业邦的专访,还上过一期封面。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创业邦的封面除了能够给他老妈拿来作为炫耀的资本之外,还间接帮助他促成了今年的德国之行。

今年年初,创业邦的一位高管告诉李一帆说柏林政府组织了一场亚太柏林周的活动,想邀请一位创业者演讲,但是有几个条件,一是来自中国,二是英文好,三是创业项目符合德国人的调性(精密仪器、机械部件等)——这几乎就是为李一帆量身订做的舞台。

虽然嘴上说着不想去,但是李一帆的身体却很诚实。在借口没钱争取来了柏林政府的差旅补助之外,他还觉得不能浪费这次德国行的机会,必须要挖来一些消息。

(配图为李一帆在上述亚太柏林周活动上演讲)

“与高层不好接触我找基层人员总行了吧。”仗着自己在清华大学、斯坦福以及硅谷等地的数千好友,李一帆在出发前疯狂的在社交网络上发送消息,寻求引荐中国籍德国车企工程师认识,巅峰时候一周竟然要发三条。

最后的结果至少对得起他网红的称号,李一帆要到了300多名在德国车企、供应商、科研院所、高校里工作的中国籍工程师、科学家、研究生的联系方式,其中最夸张的是某公司的一个办公司里四名中国员工,他们四人竟然同时被多个朋友引荐给李一帆认识。

在上述找到的300多名朋友中有100多名与禾赛未来的方向直接相关。他在柏林一待就是一个多月,陆续见了其中的50多位。

“50位,包括整车厂、供应商、高校、研究机构等多个领域的从业者。与这么多人面对面地聊过之后,你就什么都明白了。”出于对德国公司法规的尊重,李一帆不愿过多地谈及这次德国行的细节,也没有透漏到底是与哪些车企的工程师有过接触。

但是公开资料显示,2017款的奥迪A8即将搭载来自IBEO的8线激光雷达,而这款车型也有可能将是全球首款搭载激光雷达并能够实现NHTSA Level 3级别自动驾驶能力的量产汽车。

从德国回来后,李一帆知道这件事情不能再等了,应该立即上马。

四、首个公开测试的国产激光雷达

2016年10月底,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上海举行,禾赛科技除了展示了之前的天然气检测设备外,还直接拉出了一辆顶着32线激光雷达的蓝色奥迪A5。

(配图为禾赛科技展出的32线激光雷达)

“如果你是苹果公司,你怎样证明iPhone的拍照性能?”提到产品质量,李一帆显得非常自信, “同样是800万像素的摄像头,一般品牌的手机拍出来的照片能跟iPhone比吗?”

李一帆不愿意过多的谈及产品的参数,“我们是第一家敢把产品拿到大型展会上公开接受测试的公司。”在他看来,目前国内激光雷达行业还处于一种纸上谈兵的阶段,各家公布的数据与参数非常接近,然而一款好的产品也必须要用实际效果来说话。

(在工博会现场,禾赛科技直接放出了激光雷达的实时点云图像)

当前的激光雷达领域,标杆无疑是从事激光雷达研发达十几年之久的Velodyne,其64线激光雷达产品几乎是谷歌、Uber、百度、宝马等自动驾驶汽车的标配,但是由于技术难度较高,这一64线产品的售价也高达7万美金——比某些豪华轿车还贵。

“目前Velodyne的产品已经广泛被各个自动驾驶测试方所采用,你们怎么去拿下这一市场,又怎么与... ...”我直截了当地向李一帆抛出了两者对比的问题,但是还没等我将问题说完,李一帆就打断了我的提问,“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的是32线产品,而那些测试车上装的都是Velodyne家64线的产品,把两个规格的产品放在一起对比不太合适。”

面对这类尖锐问题,李一帆没有绕着回答,而是在指出了问题本身错误的地方之后再次作答。他认可Velodyne在激光雷达业内的领军地位,并且表示对方可能会在跌落、高低温、剧烈颠簸等极端情况下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李一帆总结道。

首先,禾赛的激光雷达产品从一开始就是以量产的标准来设计的,而 “Velodyne的产品确实很不错,但是是手工组装的,量产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经常出现六个月拿不到货的情况。”

其次,价格是Velodyne旗下产品最大的弱点,也是禾赛等竞争者从老大手中抢夺市场份额的关键。 “虽然Velodyne称其在订单达到100万单的时候能够把售价做到500美金。但是关键是何时能够做到?”李一帆告诉智东西,禾赛的32线产品肯定会以相当大的价格优势来参与竞争。

最后,禾赛会推出软硬结合的整体方案。李一帆表示,像是奔驰宝马这样拥有很强的研发能力的大公司,他们能够自己开发配套的识别算法,但是实力较弱的中小车企则更愿意采购具有配套软件算法的零部件来装车,为硬件产品推出配套的识别算法,直接将识别结果进行输出,是禾赛的另外一个优势。

谷歌、Uber等巨头在自动驾驶领域迅速推进让整个汽车行业如临大敌,他们也在也来到了一个当年诺基亚所面临的这样一个关键节点,而激光雷达又是节点中的一个节点。

前几日,宝马举行了一场BMW Beijing Inspiration Tour的活动,邀请了一批中国相关公司前来演讲,以了解这些公司在从事哪些业务,以及是否与宝马有合作的可能。在宝马虚心向东方的求教过程中,李一帆也代表禾赛科技向宝马集团来自全球的二十多位高管讲述了自家的激光雷达产品,虽然我并不知道最后禾赛是否与宝马达成了合作,但是据说他在当日的活动中竟然大喊了一声 “打倒特斯拉!”,结果引来了一片掌声,耿直的德国人就这样赤裸裸的表达了对特斯拉的敌意。

(配图为李一帆在宝马Inspiration Tour上演讲)

“激光雷达厂家就那么多,而整车厂商的任何一个零配件也肯定都会选定两个以上的供应商,这是我们的机会。”对于进入到前装市场的可能性,李一帆非常自信,他表示禾赛与主流的整车厂以及自动驾驶方案商都进行了接触,且其合作流程也已经进入到了实车测试的阶段。

结语:充满机遇的自动驾驶

谷歌Uber们在自动驾驶上的高歌猛进,打开了撬动有着上百年历史、上万亿美金产值汽车行业的可能,也为创业者们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创业机会。

在Velodyne推出一款专门针对自动驾驶汽车使用的32线激光雷达之前,其曾向各大汽车厂商寻求关键的技术参数,但令人惊讶的竟是,竟然没有一家汽车公司能够给出他们相应的技术参数或是指标,可见整个自动驾驶行业背后发展的机会与空间之大。

当然,从业者少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个行业的技术门槛之高,在禾赛科技现有的近50名员工中,毕业生至少是985院校的硕士,而有过工作经验的员工也多来自卡尔蔡司、泰克、联影等相关光机电领域一线企业。

“最终需要几千万美金吧。”在问及总共需要投入多少资金才能够将自家的产品做到量产车上并实现商业化之时,李一帆如是说道。


 

每日一头条

趋势·深度·犀利·干货,最专业的行业解读

深喉爆料、投稿:guoren@zhidx.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