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莆田系大揭秘!除了民营医院,还控制了这四大行业

2016-05-04 桂林人不知道的桂林事儿



这几天,因为”魏则西“事件,莆田系医院再次被推至聚光灯下。

 

在各种报道中,莆田系医院之所以能从贴电线杆广告的游医发展到占据中国民营医院八成份额的”巨无霸“与一个群体密不可分,那就是莆田商帮—他们以地域、血缘家族为纽带,活跃在全国各地。

 

让人惊讶的是,除了广为人知的莆田系医院,国内的莆商还控制了木材,珠宝,鞋业,民营加油站等多个行业! 


木材:垄断了全国90%的木材交易

 


与同乡莆田东庄镇医疗帮相似,来自莆田忠门镇的木材帮垄断了全国90%的木材交易。

 

据《创业邦》在2011年的报道: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从东北兴安岭到中国西南的林区,再到俄罗斯、东南亚、非洲和北美,他们把木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国各地。

 

以家族为单位,上下游联动。这是莆田典型的靠木材起家的方式。木材帮的最早起源,是莆田忠门乡下的蒸笼生意。

 

从莆田出发,一路跑到上海、北京、东北、内蒙。

 

通过做蒸笼,忠门人和毛竹、木材打起了交道。而在全国各地找到毛竹和木材的货源后,他们把眼光投向了建筑工地,开始贩卖竹胶板和木头。

 

不过,木材属于国家控制的资源,在各地的砍伐和交易需要指标,莆田人的办法是,花钱找以各种机关、单位的名义,找林业局买指标。

 

通过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慢慢在一个地方莆田人越来越多。通过抱团合资发展,生意也越做越大。

 

按莆田当地的统计,常年在外做木材生意的人近20万,经营着8万多家企业。北京的莆商组织做过估算,目前,莆田人已经控制了国内90%的木材贸易。

 

从1990年代以后,整个中国成了一个大工地,木材的需求进入了高峰期,莆田商人也随着各地城市发展的步伐,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

 

由于在早在20多年前就在这个行业的上下游卡位成功,莆田木材帮在全国各地逐步形成了垄断。

 

据《创业家》报道,莆田木材帮对进口木材从上游伐木、国际贸易到下游销售的全产业链掌控,所谓暴利在某种意义上是完全可能的。

 

伐木是莆田木材帮生意中更隐秘的层面,也是最暴利的一块生意。


“在东南亚、非洲,甚至加拿大、新西兰,都有由莆田木商组织的伐木队。”

 

随着木材帮的国际化,一些莆田人还做到了木材进口行业的巨头。其中一些资本雄厚的商家已经实现了从木材经营到投资的跨越。

 

从上世纪70年代末起家,在30多年的经营里,上游资源到下游的销售网络,莆田木材帮的行业地位已经根深蒂固,外人已经很难插足。 


鞋业: 生产90%以上的假冒运动鞋

 


鞋城,曾经是莆田人的骄傲。后因为大量产出仿冒名牌的运动鞋,被戏称为“假鞋之都”。

 

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是,目前国内市场上90%以上的假冒运动鞋来自福建莆田。

 

数据如何统计及其来源已经无从考证,但不争的事实是,来自莆田的“高仿鞋”最受市场欢迎,青睐程度堪比正品。

 

“让全世界穿上名牌”是莆田假鞋的口号。淘宝,是莆田人最初的阵地。

 

据《南方周末》在2014年的报道,这座人口300万的城市,原本就有许多工厂为海外品牌代工生产名牌运动鞋。现在,仅从事电商的人口就多达20万,他们塑造了这座城市的作息。

 

庞大的运动鞋生产能力,是莆田财富的起源,也是现在这条“电商”产业链的起源。

 

耐克、阿迪达斯等在中国的代工厂都设在莆田。更重要的在于,莆田还被授予中国鞋业研发设计中心、中国鞋业信息中心、中国鞋业创新示范基地、中国鞋业出口基地,这在国内制鞋产业基地中无与伦比。

 

莆田独树一帜的制鞋工艺和产业集群优势得益于台湾的产业转移。


自1980年代初起,10年间鞋业在当地GDP的占比由10%飙升至43%。

 

作为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的代工厂,产品严禁流出,一律运回国外。最初,总会有些超出订单数的鞋,可以留在当地,叫“尾单”。

 

有生意头脑的莆田人开始把“尾单”货从网上便宜卖出国,做起了跨境电商。“尾单”货不够时,高仿的假货应运而生。

 

那时,莆田一些实力较强的鞋厂开始为国际品牌代工,周围的厂家就通过贿赂特许生产企业的员工,千方百计将其鞋样和设计图弄到手,然后进行仿制。

 

很快,仿制品牌鞋传奇般的发迹故事开始流传,见有利可图,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其中,得天独厚的地下产业链也跟着日趋完善。

 

2004年左右,这一生意达到高峰,当时莆田街上,十有六七是仿鞋店面,白天也半掩着门经营,生意火爆。2008年左右迁往属于安置区的安福小区。

 

外贸做了几年后,受到了国外的打压,因恰好又赶上了国内电商起步的时机,莆田人开始做起了淘宝。

 

以前是马云求着我们干。”安福小区的一位店长王一峰说。他开店快十年了,经历了这里的每次起落。

 

2011年前后,淘宝因为欺诈问题成为媒体焦点。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创始人马云抛出了莆田,“去看看,你会震撼的,那是黑色产业链,制假基地!

 

目前,政府正在努力尝试着引进知名品牌,由莆田的电商大军帮做销售。

 

这样的本事能不能真正带来新的生意,当地人并不知道答案,许多人依然只能死死抱着熟悉的高仿生意链条。

 

不过,他们也不知道,这桩生意还能持续多久,未来又在何方?


珠宝首饰:10个珠宝商 8个莆田人

 


在我国的珠宝首饰业界里有这么一个说法:全国经营珠宝首饰的10个人中有9个是福建人,其中8个是莆田人,6个是北高人。

 

据悉,莆田北高镇的许多家庭都是通过子继父业、师徒传承开始了打金人的生涯;并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纷纷走向全国各地,靠手艺慢慢积累起第一笔财富。

 

上世纪90年代,我国黄金“统购统配”体制开始松动,黄金市场逐步开放,顺应市场需求,莆田人从手艺人转变成了商人,纷纷在全国各地开金铺。

 

而到了本世纪初,莆田打金人再度抓住机遇,开始办公司建厂房,当起了总经理,并把销售网络铺设到了全国各地。

 

在媒体的描述中,莆田既有“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中国银饰之乡”等行业名片。

 

也有“产值年超100亿元”“从业人员12万”“珠宝企业近2万家,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年用白银400吨,约占全国总量的50%”“黄金加工年产值40亿元”等数字亮点。

 

“从北面的黑龙江到南面的广东,从东面的福建到西面的新疆,都活跃着莆田珠宝商人的身影”

 

据珠宝首饰行业界统计,2011年在全国金银珠宝产业3300亿元的年销售总额之中,其中约一半的销售额来自北高人经营的珠宝首饰企业。

 

据不完全统计,莆田北高镇数万“打金人”遍布各地从事珠宝行业,在全国经营有2000多家金银店铺或企业,形成庞大加工、销售网络。


加油站:占全国民营油站的50%以上

 


据《莆田晚报》2011年报道,莆田仙游人在外投资加油站,数量达1万多家,占全国民营油站的一半以上!

 

其中在外投资800万元以上的特大型加油站3家,400万一600万元以上的中型加油站20家,400万元以下的小型加油站60家。

 

近年来,仙游县部分商人将加油站当成投资的主要项目,他们从买油到卖油、从基建到装修,每一个环节都很专业,在全国各地创办的的民营油站发展势头迅猛,全国大部分民营加油站都出自仙游人之手。

 

目前,仙游人在外开办加油站数量达到1万多家,占全国民营油站一半以上。  


莆田人承包了中国90%的寺庙?

 


除了以上行业,昨日,一篇朋友圈热文《莆田人承包了中国90%的寺庙!》说,莆田人承包了中国90%的寺庙,难不成中国人的信仰都被莆田人给包了?

  

据News沸点工作室报道,2012年1月,《中国新闻周刊》曾推出《疯狂的寺庙》专题报道,指出寺庙承包大约起于1990年代中后期,随着旅游业发展,名胜景区内的寺庙成为“香饽饽”,私人向寺庙主管部门交纳一定费用后,以入股和承包的方式经营寺庙,“一座建于AAA级旅游景区的寺庙,一年的承包费竟高达720万”。

 

媒体报道之后,2012年10月,国家宗教事务局等10部门联合下发文件,就涉及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管理有关问题提出意见,制止和纠正佛教寺庙、道教宫观“被承包”、“被上市”等现象。


而根据该篇文章,在网上根本检索不到莆田承包寺庙的消息,90%的数据也属于杜撰。在微博上,该文作者昨晚也发布道歉声明否认了90%这一说法,不过他认为有些寺庙确实是被莆田人承包了。

 


@水木然:关于《莆田人承包了中国90%的寺庙》一文,虽然有些寺庙确实是被莆田人承包的,但是其中90%的数据出自网络,作者并未考证,导致很多中国寺庙无辜受冤,在这里作者诚恳的给大家道歉,也希望相关自媒体停止转发,作者今后引以为戒,也愿意接受大家监督。


关于莆田系,你怎么看?欢迎在朋友圈发表你的看法!


来源:南方周末、泉州晚报、创业邦等

桂林事儿综合编辑(版权归原作者)

▼▼点击 阅读原文 投稿、爆料、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