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牛逼!桂林这块天然瑰宝竟然还藏匿着这样的生态胜地!

2016-11-29 桂林人不知道的桂林事儿

在桂林有个美丽的村落,它青山环绕,树木成林,空气清新,景色怡人。而它就是大塘口新村。



村前小溪缓缓地淌过,风格相近、各具特点的别墅式楼房,亭台飞檐,黄砖蓝瓦,来来往往的农民们的脸上淳朴灿烂的笑容,还有那满山满树的金柿子,和房前屋后搭起的木架子上已经刨皮上筛正在晾晒着的红柿饼,仿佛在诉说那些关于桥亭乡大塘口那些美丽的故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x0348c3q0p2

还记得,2006年晒月柿季节,在大塘口,平乐热线首次在大塘口进行了网络直播……




而往事如风,十年之后,大塘口的柿花果仍然鲜亮、个大,村里漂亮的房子也更多了,不变的,还有大塘口的月柿产业。



2016年11月20日,伙计一行专程看望了大塘口老黎这个热线的老朋友……老黎刚换了一辆新车,他说:今年61了,新车再开他个十年,就算了哦!看着他精神焕发的样子,大家都开心地笑了。十年,又是一个十年,十年之前的我们,没想过现在的样子,十年之后,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呢?没多想。




看着飞上天空的小飞机,顽皮的青草塘突发奇想,对着小飞机就是一弹弓,没想到,小飞机应声坠落到柿果林中,害得如果的事一顿好找,笑坏了一旁桂江浪花和挑灯,让看着这一切的风行觉得:大塘口,还真是个好地方!




平乐县桥亭乡显堆村委大塘口自然村位于桥亭乡西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6.5公里。




面对“九山半沟半分田”及缺电缺水特别是靠天吃饭的生产生活条件,执着勤劳的大塘口人在党支部的带领下,用了近二十多年时间探索、筛选和总结,走出了一条依托月柿种植富民兴村的路。




2005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是平乐县人均种植水果面积最大,收入最高的自然村。




然而,日子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滋润”。大塘口自然村共16户人家66口人,耕地面积约21公顷。上世纪90年代,这里的山岭上都是荒林野树,村民主要种植水稻和红薯、木薯、玉米等旱地作物,全村人均纯收入不到800元,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



进入90年代中期,这个村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面积地开发山坡荒地,种植以月柿为主的水果。



如今,全村水果面积18公顷,人均有果面积达4.02亩,并大多进入了丰产期,年生产月柿330吨,加工柿饼110吨。当年的“穷山窝”已摇身一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聚宝盆”。




据了解大塘口自然村种植的月柿具有个大、肉厚、糖度高和口感好的特点,吸引了许多中外客商。



而在2004年,经政府牵线搭桥,桂林市土产棉麻总公司、韩国株式会社把该村定为优质柿饼生产加工基地,产品定向出口韩国。于是,全村成立了“月柿协会”,月柿生产实施“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经营模式。





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该村实行“统一施肥,统一用药,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运作方式,产品质量大大提高,实现跨越性效益增长。



“院外草木绿,屋内欢歌笑,果园景色美,厨房蓝焰跳。”走进大塘新村,走进一幢幢颇具欧式风格的“小洋楼”,只见家家户户都是一流的现代化装修。洁净的地板,新式沙发、茶几,摩托车、彩电、电冰箱,还有沼气炉具、太阳能热水器等,让人耳目一新。




在平乐像大唐口村这样的文明卫生富裕村还有不少。这些文明卫生村正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辐射点,带动着其他村屯的生产发展,转变着村民的生活习惯,推动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希望大唐口村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发展得越来越好!同意的请点zan!

来源:网络

桂林事儿综合编辑(版权归原作者)

▼▼点击 阅读原文 投稿、爆料、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