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学者的五项修炼
解密:学者的五项修炼
当代学者,是建设我国高端智库的核心要素,也是实现党的十九大两个阶段性目标的重要支撑。在不同的年代,学者们体现不同的时代特征。历史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总是离不开学者和智库的奉献。
姜太公钓鱼、屈原投江、诸葛亮空城计、萧何月下追韩信、魏征辅佐唐太宗、海瑞罢官、朱自清拒领美国救济粮而饿死、毛主席一介书生指点江山并建立新中国.....上述各时代的风云人物,从广义上看,都算得上是“学者”。纵观古今,学者们有什么基因和特质呢?新时代的学者们,面临历史的新责任,应该如何以史为鉴,以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主动做好自身的修炼呢?近期,吴维海博士做了学者的五项修炼的解密。
当代学者们,在党的十九大之后的新时代,积极推动自身的五项修炼,发挥核心专场和优势,克服可能的缺陷和短板,主动构建高端智库平台,积极参与国家经济建设和民生决策的参谋,不断提高十大品德修养。
在全球治理和开放发展的新格局之下,市长(县区长)应该采取什么战略呢?下面的市长的“五大转变”、“四要”文章值得阅读和思考。
附件: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市长战略
吴维海
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经济部署。对于地方政府来讲,需要进行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理解和贯彻供给侧改革重要指示,把我国经济推向新高度,离不开一个重要的角色:市长(省长、县长等,以下代称“市长”)。市长在供给侧改革中的角色定位,对于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作为市长,应该与时俱进,率先转变城市经营理念,树立市长战略的新思维,主动做好城市的管家,实现“五转”和“四要”。
关于市长的定位。国家有关领导、宪法和各种政府文件、党章纪律等有很多提法和具体要求。通常来说,市长是城市最高职位官员。在国外一些政府系统里,市长是由市民选出为一个城市最高行政长官、或为一个仪式的的职务。在我国一些地方,包括个别市长自己的脑子和骨子里,市长更多的被看作地方最高权力(除了党的书记之外)和总指挥。关于如何推动供给测改革和提升经济发展,眼下市长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一些市长忙忙碌碌,招商、开会、谈项目、抓去产能、防洪防汛等。一些市长和当地政府人员白加黑、5+2,整天忙碌、累得一塌糊涂,休息的日子和时间很少,各个都是蛮拼的,也很辛苦。尽管很拼,但是有些地方经济总是上不去,中央和上级的经济战略落实不到位,工作差距不小,为什么呢?一些基层的市长很困惑,有些力不从心。个别市长的思路和工作重点容易分散和模糊,影响了个人、团队的时间和精力分配,容易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战略性不足,战术性、事务性的杂乱程序和内容过多过忙等忙乱现状。
从我国当下对于市长的职责转变和老百姓的期盼来说,基于共给侧管理的视角,可以将市长界定为:管家。城市的管家、人民的管家。
基于管家的理念和角色定位市长,定位市长在供给侧改革和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很多困惑和难点就相对清晰,存在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基于这个定位,市长要贯彻领会供给侧改革和经济新常态的战略思想,统一思想,聚集要素资源,着重推动如下的五个转变。
转变一:调整思路,做好管家
市长承担的职责就是代表人民管好城市,服务市民和百姓。基于这个视角,如何对国家发展、党的政策、经济转型、城市管理服务、人民有更多获得感的事情,就是市长要做的事情。顺着这样的思路,进行经济布局和下级单位的工作考核与督办,就会减少很多的无效投入和集中精力做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
思考和转变:党中央、国务院和人民需要我们做什么?现在的做法有哪些差距?如何解决?人民对我们满意吗?那些事情不满意?对照上级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希望与诉求,如何改进?等等。
转变二:淡泊权利,感恩人民
市长成为人民的公仆,是我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对其一贯的要求。但是,少数市长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政治或经济问题,如薄熙来、杨秀珠、陈希同等落马的市长等,都是政治上丧失了党章约束和党的纪律,无视中央政府和上级的纪律与法规约束,放纵权利,私欲膨胀,没有把党的宗旨、人民的利益放在心里,以自我为中心,做官老爷,一言堂,甚至反对中央、对抗组织和上级政府,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等,这样的市长,心思不在人民的疾苦,如何能够做好经济,如何能够团结积极因素,主动作为,给当地经济社会带来良好的政治生态、经济机制等?
在新形势下,市长要带头刻骨铭心的学习党章党纪,学习领会总书记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和勤政为民的市长,以人民满意为最高工作目标,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党组织和上级政府的嘱托与信赖。简政放权,给市场更多的配置权,重大项目公开公正,干部任用公开公平公正,市长以身作则,廉洁勤政,不收下属和企业的贿赂与礼品,不以个人喜好任用干部,不搞团团伙伙,不自立山头,敬畏权力,大公无私,等。同时,个别政治觉悟不高的市长后期党员干部要学习优秀市长、优秀县委书记的优良作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日常生活中勤政为民,一身正气,主动公车上班、经常微服私访,严格要求身边的人,严格执行公务招待和公款吃喝等规定,不做超出规定的任何事情:房子、车子、票子等不能越雷池,严格遵守各种规矩,通过自我约束,自我惊醒和严格自律,带好班子团队,淡泊权利,培养和选拔吃苦肯干、一心为民、不唯上、踏实有为的好干部、好下属。
思考与转变:市长的权力来自哪里?党的要求是什么?市长的纪律约束有哪些?人民希望市长权力如何监督?如何做好市长?如何选拔有为干部?对照找差距,对照出台具体办法,自我约束,等。
转变三:量入为出,政策衔接
当前,经济处于新常态。全球经济进入了发展的低谷,各种矛盾非常尖锐,人民的诉求需要解决。在这种形势下,市长决策要更加理智和慎重,要克服在任几年,任意做事,不考虑本地区的家底,过度借款,不管以后如何归还借款、不管项目效益等败家子的任性、独断思想。从中纪委查处的案件中发现,目前,个别市长(因违反法规等被中纪委等处理的市长)的头脑和实际工作中,存在在任一天潇洒一天,穷下一任(债务留给后任)、不能穷自己的自私、短视、不负责任的心态,有些地方虚假策划不能落地的大项目,盲目发债,四处融资,过度开工大量的新项目,不管家底的厚实与否,使得地方财政还款压力逐年剧增,公务员工资发不出去,实体企业融资困难。并且,很多投资的项目没有实际的收益和任何还款来源,一些资金投到了目前并不重要的一些基础设施或者并不需要、发展没有潜力的零散项目,而没有把宝贵的资金投到影响地方发展和就业的龙头实体企业、双创产业、重点产业园和相关产业引导型项目中,容易形成政府借款很多,综合效益很低;或者,同样的工程改了拆(扒路军、拆了盖(“新思”军),重复浪费投资;或者重大项目论证不足,草草上马,好大喜功,结果,造成产能过剩和半拉子工程等;或者,由于不切实际的乐观投资,造成一些产业园的盲目开发、空闲和大面积的鬼城等。政府融资过度和资金使用的非经济考虑,很大程度体现了这类市长缺少“管家”的意识,头脑中是官老爷、城市主人的思维,只管花钱,不管还账;把地方的钱看作自己的,把老百姓看作仆人,把债务留给下一任市长,容易造成烂摊子、债务危机容易堆积;个别市长存在”当家不管柴米贵“等错误思想、自私行为、短期做法,这类错误的行为和错误的思想,非常有害,已经被国家领导人和中央政府多次批评,有些被中纪委等立案处罚。尽管是个别和少数,但是,危害极大,也要防止和尽力杜绝,并且市长们要自我对照,时时自省,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最高标准,约束自我,约束团队,慎用权,慎借钱,学会“管家”,换位思考,切实铺下身子,做人民的公仆,发自内心的给人民看好门,守好家,不做败家子,主动做人民的公仆,不做官老爷,不做”官僚”。至于一届市长和上下届的政策衔接、借款衔接、用人机制衔接等,更要讲政治、讲正气,一切以党章纪律、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不要唯上论,不要唯“政绩”(表面的数字)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党中央和上级政府大力倡导的,也是市长们应该时时自省,增强党性意识和大局意识,向中央看齐,主动作为的。
思考和转变:市长如何借钱?融资的标准和原则?资金使用的决策机制和责任?谁来还钱?如何考核本届政府?人民是否满意?当地经济是否和融资是否匹配?市场的责任和惩处,等。
转变四:当好管家,精简冗员
行政开支过大和部门领导职数过多是社会各界争论的重点,也是人民群众关注的敏感话题。目前,少数地方市长主导下的内部机构设置过多,内部部门之间容易扯皮、推诿,人员不够临时工凑(媒体报道的事件)、或者借用下级和企业人员凑,内部流程繁杂、同一事项领导重复签批、部门之间责任不清、行政人员和财政开支剧增等现象仍然在少数地方不同程度的存在等。究其原因,是市长的”管家“思想没有,个别人“官老爷'的思想根深蒂固。一个家庭,对外开支能省就省,家人能出去干活,就不养在家里,这个浅显的道理,不是不懂,是不愿意做。城市和家庭道理类似,个别市长喜欢把“家里”人留的足够,各部门设立满满的,一则人多有气势,开会听众多,官的感觉好;二则能安排人,个别不清廉的市长有了更多受贿机会和给团团伙伙安排职务的空间(中纪委查出的案例提炼归纳),并且,不容易引起下属的阻力和压力。毕竟,自我改革和裁员的矛盾大,往往出力不讨好,尽管对经济和百姓有利,但是,涉及一些人的切身利益,容易惹火烧身,没有魄力的市长明知道机构设置中可能问题和缺陷很多,需要尽快解决,由于担心改革的阻力和矛盾,以及对于自己官帽的风险,不敢去执行、不愿意去探索,在这类市长的眼里:心里有太多的自我考虑、内在顾虑和压力,他们看来,与其有风险,还不如不改革,免得激起抵制与工作的矛盾,和和气气,不动每个人的奶酪,有多好!结果,机构越设越多,部门配置的干部越来越多,内部流程越来越复杂,工作效率不高,内部开会和各种内部文件越来越多,成本开支增加,依赖财政开支的队伍不断加大,优秀的干部不能放到经济一线去创造财富,各部门一把手不能有更多时间到基层调研和掌握行业情况,“关门听汇报”模式的高层决策容易脱离实际和针对性不高,决策质量受到影响等。同时,个别官本位意识强的市长喜欢开会、喜欢讲话,喜欢把上级的文件重复的读一遍,算是落实政策,而且必须要各部门一把手参加会议,以显示市长的地位和重要。于是,这类的市长每天会议把下属的时间占得满满的,没有更多时间放手让各部门到一线去调研和解决问题,去开拓思路,结果是:信息不对称、基层和企业问题不能及时了解、信息掌握不全等,这样做出来的决策,质量难以保障,上级的政策也缺少足够的时间研究、对接、落实和反馈,结果是,影响了经济发展和政策落实,欲速则不达。
思考和转变:政府机构是否过多?职位是否过多?人员和部门有无整合压缩的空间?流程如何精简?如何减少会议和采用互联网+等现代决策模式?如何建立职能部门深入一线的机制环境?如何考核部门和业绩,等?
转变五,国际视野,开放心态
市长的(科学)心态有多高,城市发展潜力就有多大。当前,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化战略等已经把我国的经济发展布局到了更高的地位。多数城市积极推动城市和一带一路倡议等融合,积极转变思路,开拓进取。但是有少数地方,市长的视野不够开放,思想保守和固化,没有把党和国家的最高战略、开放指示体会学习透,存在学习和执行两张皮,有点小成绩就沾沾自喜,或者惧怕走出去,不敢走出去、不愿意听取下属和人民的批评等思想和行为。
对于同区域的周边城市,这类市长也缺少相互学习和协同发展的思维,容易把同类城市和区域内同级官员看做政治对手,竟争对手。这种心态有其上进、比着干和积极的方面,但是,竞争也要有规则的竞争,有正能量的竞争,要从国家大局有利的竞争,对人民有利的竞争,通过做好地方经济发展和造福一方,提高自己的个人魅力和能力,获得上级的重视和职务提升,避免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通过经济发展的不合作与无序竞争等获得上级领导的重用,更不能用行贿欺骗、团团伙伙的违规违纪手段,获得某些晋升。
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国务院倡导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倡导相互学习和优势互补的错位发展,避免地方重复建设和各自为战,避免海外竞争的内耗和相互诋毁等做法与行径。对于特定的市长,识大局,顾大体,把人民的利益和区域经济发展、国家和民族振兴看得最重,才是人民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人民的好管家,也是上级组织最看重的。
思考与转变:市长如何听取批评?市长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机制如何建立?如何竞争与合作?如何评价市长的开放意识?如何跨区域合作?如何对外开放?等。
总之,市长对于一个国家和城市来说,位置重要,上级组织和人民赋予了市长很大的权利和责任,市长要正确对待,谨慎用权,要学会“管家”、“守家”、“爱家”。要做到'四要”:
一要敬畏权力。权利是人民赋予的,要主动做人民的管家,做人民的公仆,时时以党的嘱托和人民利益为最高行为准则,不擅权、不独权、有为担当,有责任感和事业心。
二要树立管家思想。市长是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利益是做事的首要考虑。做事、做人、用人都要从“管家”的角度考虑和决策,管好人、管好财、管好家。
三要转变评价标准。市长是人民推选的,要眼睛向下看,看到人民的需求和是否满意,看到在任一届是否对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贡献,做任何事情要让人民满意,一切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要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让人民认同,通过市长的执政表现,让人民群众认同和支持政府,信赖和拥护党组织,进而传达和体现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方针。
四要廉政有为。要珍惜市长的头衔和官誉,要心底无私,公正为民,要严守纪律、守规矩,大胆创新和主动作为,要遵守决策规则和集体决策制度,调动积极因素,强化约束监督,主动接受各类监督和制度约束,要带好队伍,管好身边的人,弘扬正气,以开放包容、为民做事的心态,爱护人民、尊重人民,接近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行为,让人们信赖和尊重,做人民的好公仆,好市长。这样,就是以实际行动,履行自己的义务、发挥正能量,获得人民的信赖和认可,这类市长,就是党中央、国务院、上级政府都满意的好市长,也是可以重点提拔和委以重任的好市长。
市长是管家,基于以上的“五大转变”和“四要”,市长要从供给侧改革的战略高度,重新进行定位和自我对照,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国务院和上级组织的政策文件,认真学习、研究、分析和落实,做人民满意、上级政府和组织信赖、值得重用的好市长、好管家。
党中央、国务院倡导和推动公仆型、“管家型”好市长。在“管家型”市长的带领下,地方经济将取得超越常规发展,人民将更加幸福,更加信赖管家型市长。
(注: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否则追究责任)
更多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发改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