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品书知日本”征文选粹 丨孙可:把爱恨放下,先去了解

邀你品书知日本的 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 2022-07-12


    编···    



“笹川杯”品书知日本征文大奖赛2021年(汉语版)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图馆、日本科学协会和人民中国杂志社共同主办,征文对象是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及硕士、博士研究生(包括港澳地区),旨在鼓励中国大学生通过阅读各类与日本相关的书籍,撰写论文、感想、体会等形式的文章,达到互相感知、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目的。同时,激发中国大学生对日本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了解和研究的兴趣,促进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共建和平世界。





"笹川杯"2021品书知日本征文大奖赛校内选拔赛一等奖作品:


把爱恨放下,先去了解

文|孙可

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2021级硕士



几十天前的东京奥运会,成了一场民族主义情绪的自由狂欢。

其中尤以乒乓球混双决赛最为狂热。从控诉比赛裁判不公,到大肆丑化日本选手打球时的神态动作等等,这场比赛已然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界限从而愈演愈烈地成为了中国与日本之间势不两立的对峙乃至双方国民无可消解的仇恨。

作为一名日语专业的学生,我看到的却是身边的日语学习者们在这场略显疯狂的情绪狂欢中更加痛恨地辱骂日本。学习日语,让我们自然而然地、略带责任性地向日本投去更深切的关注,同时也让我们因此获得了可以更加有理有据地发表看法和言论的能力。但在遇到奥运会这样容易滋长过激的民族主义情绪的竞技场上,日语学习者们则更是急于撇清自己和日本的“关系”,并用更猛烈、更“有理有据”的“炮火”发表自己最浓重的愤慨。

正当这时,我翻开了白岩松的《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这是由中国媒体人带领读者全方位解读日本的一本游记,原是2007年《岩松看日本》系列电视节目的文字版本,时隔七年出版了该书。之后又在这样一个同样特殊的时期,带着它经年不消的力量与温柔向我娓娓道来。

书名虽是“行走在爱与恨之间”,但书中的序却是很有意思的题为“行走在爱恨之外”。无论是中日关系处于低谷期的当时,还是迎来东京奥运会的二十年代,我们都不可忽视中日之间“爱恨纠缠”的故事。全书以媒体人冷静客观、“行走在爱恨之外”的视角解读了日本。

谈到对日本的“爱”,不难想到自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几十年间,日本动漫、音乐等元素早已浸润到中国的年轻文化之中。除此之外,日本在环保、老龄化、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先行经验也颇值得中国社会的借鉴,书中告诉我们:“把日本当成一面镜子,走近他们、照得见中国”。

而如果说到“恨”,首当其冲的则是围绕二战历史,中日两国最敏感的靖国神社问题。但在我们带着“恨”严厉审视日本之前,却忽略了日本有像立命馆大学和平博物馆等深刻反思“二战”和侵略历史的地方。书中带领读者参观了和平博物馆,看到了馆中收集和整理了许多二战时期日军犯下的战争罪行,可以说和平博物馆对那段历史有着清醒且客观的认识。须知日本社会的二战史观是多元化的,而我们的“恨”之所以不断,并且这种恨还在以新的形式不断助长民族主义情绪的滋生蔓延,则是因为这样清醒且客观的二战史观实在是日本社会的少数派。

当我们的内心充斥着爱与恨、背离与靠近这样复杂而矛盾的心情时,书中却为你挡下所有激烈或是激进的声音,就那样看着你,带着一种媒体人特有的冷静语气说:把爱恨放下,先去了解。

在古代日本有“遣唐使”,从几千年前就开始积极地了解中国,乃至学习和超越中国,而我们却总是缺少对日本的了解,或者说我们往往只停留在一个浅层次去了解和学习日本:看到日本动漫产业风靡全世界,我们也急于发展中国动漫;知道日本有完善的垃圾分类制度,我们也着手复制经验。经验、技术、模式等方面的了解和学习好像总是差强人意。

日语学习者在现代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形象来说可以称之为“遣日使”。语言学习不是挑起两国之间过激情绪的资本,我们学习日语、了解日本社会经济文化,使得我们能从中国这一身份认同出发,从多元的视角来看待世界,关注日本,进而转向思考中日之间。我们应当怀揣着先行者沉重的使命感,用宽容的心态去理解和接纳,并用我们的声音告诉国人,这才是日本。

再回想起奥运会,如今我们已经不再“唯金牌论”,我们理解包容所有努力奋斗为国争光的运动员,为他们送上鲜花和掌声。我们如果用这样理性的姿态去理解对待不论是竞技场上的对手国家,抑或是其他领域的竞争者和同行者,和他们一同前行,那么所有的智慧与力量都将迸发出最耀眼的火花。

正如书中说道的那样:“有理有礼有节,保持冷静,继续前行,才是当下中国最该有的态度,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把爱恨放下,先去了解。




    阅/读/推/荐

书名:行走在爱与恨之间作者:白岩松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馆藏地:中文图书借阅室(三楼)

索书号:I267.1/B152(4)









创/作/感/言

今天就来和大家推荐我读的这本书吧。

我写这篇文章的契机是在这样浮躁的时代里,我很少能静下心来看书了,想把自己当时看书的心情和想法都写出来。

当时正值东京奥运会期间,我想大家应该都记得那场乒乓球混双决赛。

我注意到身边的日语专业的同学都在痛恨地辱骂日本。我想过这里面的原因:学习日语,让我们自然而然地、略带责任性地向日本投去更深切的关注,同时也让我们因此获得了可以更加有理有据地发表看法和言论的能力。但在遇到奥运会这样容易滋长过激的民族主义情绪的竞技场上,日语学习者们则更是急于撇清自己和日本的“关系”,并用更猛烈、更“有理有据”的“炮火”发表自己最浓重的愤慨。

而在当时我翻开了白岩松的《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这是由中国媒体人带领读者全方位解读日本的一本游记。这也成了我读后感非常直白的题目。

有关于日本的发展,我也看到获奖的同学们中有从商业、文化等等的角度来进行了解读,如果想要大致了解日本的话我会推荐白岩松的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了解日本的入门书。




点击下图查看往届优秀征文



E.N.D



编辑|丁振刚

活动组织|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