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佳片有约|那些诺贝尔文学奖改编的电影们(二)

2015-11-16 广东财经大学图书馆
一周一会~嘿!萌萌哒的小编又来了。
本周,小编将要的推荐两部电影,有一个 共同的主题——温情!
两个作者都是家喻户晓的大作家,他们指尖流露的文字,仿佛就是在书写一个时代,一段他们亲历过的故事。如精神食粮般洗涤着我们的内心。

3.《柳暗花明》

原著作者:爱丽丝&门罗[加拿大],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2006年上映。



这部电影改编自加拿大著名女作家艾丽丝门罗的小说《熊从山那边来》(The Bear Came Over the Mountain)。


门罗的中短篇小说读起来像长篇一样,不是说琐碎冗长,而是有丰沛绵长的感觉。《柳暗花明》讲的是老年人的情感,同为女性的导演萨拉;波莉不像《爱》的导演迈克尔;哈内克,冷冷地刻画了老之残酷的形态,一起慢慢变老,是最浪漫的事,也是最残酷的事,她的电影没有回避令人难堪的细节如老年人的性,但整体上一直散发着温暖的光晕。


所谓温情,大概就是当爱人平静地站在你面前却仿佛看待的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而你还能一如既往地每天不厌其烦的唤起爱人的记忆,虽然脸上不露声色,但那份压抑着的心却每天盼望着得到爱人回应。
所谓感动,可能就是静静地欣赏,却不时和会有一丝丝内里的暖流流遍全身,提醒你,他们的感情正在慢慢融化着你的心。
一如既往地喜欢温情小品,喜欢那种淡淡透露着的浅浅的忧伤。

4.《伊豆的舞女》

《伊豆的舞女》,原著作者:川端康成[日本],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1974年上映。


二十多岁的年纪,很适合书写纯爱物语;十几岁的年纪,有着天然的圣洁。写《伊豆的舞女》时川端康成20来岁,出演这部电影时山口百惠14岁,他们在生理上符合纯爱的最佳年华。川端康成的文字有着远超他当时年龄的敏锐,导演西河克己携初登银幕的山口百惠,对小说进行了一次道德的改编。内敛而丰盈的美,哀而不伤的情感,这是一切日本艺术的特质。川端康成的自杀似乎印证了艺术之美无法抵御存在的虚无,而美,终究永远地被这个世界需要着。


时间,磨砺出淡淡的惆怅和无奈。时间,也留下了值得珍藏的回忆。不怨知青的返乡,不怨川岛的回校,其实,只要记得曾在青春年华拥有的美好经历,就已足矣。有些许遗憾,在现实与理想的蛛网中纠结的我们,为什么认为凡事都要有结果才行,有些青涩懵懂的美,有了结果,反而失去了它原来的味道。

或许等到某天,白发苍苍的你,会在某个有温暖阳光的下午,慢慢向儿孙讲起年轻时的故事。
在最美好的年华里,经历了最美好的事,再没有比这更美好的了。

伊豆的舞女~
索书号 :I313.45/197

本部图书馆不久将会面对本部师生开放~。需要这两本小说电影资源的小伙伴儿,欢迎骚扰后台的小编,小编等你哟。有求必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