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片有约】圣人或许只是被打了四百下的坏小孩
四百击
Les quatre cents coups
“《四百下》平直的叙述方式中蕴藏着一种博大的张力。”
——电影人 戈达尔
时光向来都不会辜负任何一部经典,即使只是最传统的黑白胶片也一样有震撼心灵的力量。只可惜,不是任何人都有勇气去直面电影里那些对立分明的问题。
继上次介绍过法国电影《刺猬的优雅》,本次【佳片有约】所收到的同学来稿也是一部法国电影,名为《四百击》。王浩庭同学不仅仅是评析剧情,更是带着我们一起赏析这部佳作中耐人寻味的镜头。
《四百击》是由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cois Truffaut)执导,让-皮埃尔·利奥德、帕特里克·奥菲、阿尔贝·雷米及等主演的一部剧情片。影片于1959年6月3日在法国上映。
12岁的安东尼(饰)因受到家庭冷落而逃学,后来看到母亲偷情后彻夜不归,在学校谎称母亲去世。不料父母来到学校。谎言被拆穿后,他开始彻夜不归,在学校好友雷内(帕特里克·奥菲饰)家里躲藏时,因为缺钱,偷盗继父的,被人发现后继父将他送入少管所,之后安东尼趁着少管所里孩子们踢球的时候逃走,在看守的追赶下来到海边。面朝大海,他脸上充满了青春的迷惘。
四百击是法语中的一个固定短语,意思是把不听话的孩子打四百下让他变成好孩子。片名就很好的反映了当时的孩子得不到关爱的情形。
旧的教育制度、严厉凶恶的教师、父母的不关心、家庭的破碎,这些对于年幼的安东尼产生的影响绝对是非常大的,表面他装作没事,但其实内心早已千苍百孔。而最后他逃像大海,未来等着他的是什么,是自由还是囚笼?
导演通过这种平白直接真实的叙事手法深刻的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反映了他对事故的关怀。这恐怕与他自身是孤儿的经历有关。而安东尼是否能够像导演特吕福一样遇到巴赞(法国著名电影杂志《电影手册》创始人之一,法国迷影运动的精神领袖之一,其阐述的长镜头与蒙太奇的重要性与辩证关系推动后来法国电影的“新浪潮”运动,追随其的人被称为手册派)这样的既是老师又是慈父的人恐怕要听天由命了。
l 镜头浅析
1
电影开始是2分36秒的8个短长镜头的巴黎街景。
每一个镜头都好似一个人眼中的巴黎街景,目光掠过树梢,越过屋檐,盯着那宏伟的巴黎铁塔。
“目光”慢慢地从远处向巴黎铁塔绕近,铁塔从远景变为近景到特写,在一个往后看的目光中,与铁塔渐行渐远,特写又变全景。景别变换有序。
这八个镜头留给观众足够长的时间去轻微领略导演眼中的巴黎。通过摄像机的运动还原一个真实的巴黎。
2
主人公东尼被罚过程。开始是一个一分钟的长镜头。首先摄像机打在一个学生的背后,过肩,拍学生在认真考试。
然后拿出美女画册,镜头跟随画册的传递进行移动,然后到东尼手上,同样过肩,定格,说明东尼故事发生。后被老师发现,镜头顺着老师的声音转向老师,固定,东尼入境,老师让东尼到墙角罚站,镜头跟随。然后老师起身宣布时间。镜头结束。
尽管镜头只有一分钟,可是信息丰富,而且镜头运动使得画面不怕单调。孩子们传递画册表明其调皮,而他们仅仅传递了画册,到东尼手上则是由涂画的动作,且画面定格,表名东尼身上是有故事的。而随后老师看到东尼传画盲目的让其罚站墙角说明老师不分青红皂白还有东尼在老师那里得不到关爱也为后面的剧情进行了铺垫。
3
最后结尾时候的东尼的奔跑。这组长镜头可谓永垂影史。三个长镜头时间都在一分钟左右,都是东尼在奔跑。奔跑其实有特殊的意义,例如《阿甘正传》。第一个长镜头东尼从左边出画,镜头是中全景,刚开始能看到他有些许的开心渐渐地表情就变平淡了,伴随脚步声,鸟声,他跑过树林,跑过了小桥,跑过了农场。观众看着东尼一直跑,会主动思考他逃脱少管所能去哪里,而这就是长镜头的魅力所在,你就静静地看着画面,希望能感受到什么,而区别于蒙太奇更像是导演强加给观众其想法。
第二个镜头是东尼从右边的小山丘跑然后镜头平缓的向左横移,这个镜头大部分是环境,横阔海岸线,最后是东尼的奔跑的背影。此时观众知道了东尼要到海边去可是看着这背影会有牵动的情感,会想一个13岁的少年逃到海边能做什么?
而第三个镜头全景直接打到东尼跑下台阶一路往海边跑去,沾湿了鞋子左顾右盼后他在这三分多钟的片段中第一次回头,而影片也定格在此,一张充满辛酸且稚气的脸,以及迷茫的眼神。
三个镜头是整部电影情感的集中爆发,所有的情绪在东尼奔跑的过程中的到释放,在其回头的那一瞬得到生化。黑白画面的色调以及配乐给人茫然的感觉,长镜头给予观众足够长的时间去感受,这孩子日后该何去何从。
作者自述——
王浩庭,14英语(国际商务翻译)2班,爱电影喜美剧好摄影的逗比,自称是丑八怪还当颜控,但从影评可以看出他非常有才华对吧?
本部图学委新媒部
图/via 网络
文/王浩庭
编辑/韩韵铃
责任编辑/蒋桂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