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涪陵页岩气全力为重庆高质量发展加油赋能

涪陵发布 2024-04-01


11月27日,重庆日报刊发《中国石化驻渝企业 全力为重庆高质量发展加油赋能》,关注了涪陵页岩气全力为重庆高质量发展加油赋能。



重庆日报截图


报道原文

涪陵页岩气田钻井“井工厂”航拍 摄/向阳


中国石化重庆石油结对教育帮扶石柱县中益乡小学(重庆石油供图)


川维化工厂区(川维化工供图)


中国石化重庆石油已在重庆市率先投营了4座加氢站(重庆石油供图)


川维化工聚乙烯醇产品乘中欧班列从重庆到往德国杜伊斯堡。(川维化工供图)


时间镌刻不朽,奋斗成就辉煌。


站在中国石化集团成立四十周年和旗下重庆川维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维化工”)成立50周年之际,回望在改革发展中壮大的中国石化驻渝企业,他们已经交出一份端牢能源饭碗、保障重庆能源安全、高质量发展的亮丽答卷。


近10年来,中国石化驻渝企业上缴税收超150亿元,带动就业约10万人,提供成品油2726万吨;


建成国内最大天然气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企业,为国内独家拥有天然气制乙炔自主知识产权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专利商,产品出口覆盖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


共建“一带一路”10年来,天然气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品出口“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总量增长三倍;


涪陵页岩气田累计产气超过600亿立方米,惠及长江经济带沿线70多个大中型城市、上千家企业和2亿多居民;


……


历史的航程波澜壮阔,时代的长河奔腾不息。


一直以来,中国石化高度重视并持续加强与重庆的战略合作,驻渝企业始终紧扣建成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的愿景目标,聚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引领我国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三大核心职责,用领军、领先、典范的“中央企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标准,诠释着中国的能源梦和石化梦,努力为重庆高质量发展加油赋能、保驾护航。


建成国内最大天然气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企业


今年6月,重庆提出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先进材料就是其中之一。


按照长寿区“两地一城”建设目标和“3113”项目攻坚行动计划,川维化工被确定为该区10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中龙头天然气化工新材料产业链链主企业。


川维化工作为国内最大天然气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企业,积极行动起来。


“我们抢抓万亿级市场机遇,提前谋划新材料产业,做强做大新材料链主企业。”川维化工党委书记、执行董事严红表示。


今年7月,川维化工年产6万吨VAE(乙酸乙烯酯-乙烯共聚乳液)项目开建,建成后,VAE总产能将达到18万吨/年。


合成树脂产品已布局欧美、日韩市场,为全球第四家、中国大陆首家自主生产销售高阻隔材料产品的企业。


“目前,公司规划的BDO一体化项目、新型合成树脂项目和高端新材料项目,有效契合了重庆建设新能源材料产业链、建筑节能材料产业链、解决高性能阻隔材料和高端材料产业链的产业发展规划。”严红表示,公司正全力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产值将达到100亿元/年,可有效带动形成产业链下游千亿级产业。


川维化工,作为中国石化唯一的天然气化工企业,与重庆结缘于1973年。


当时为解决国内粮棉争地、人民吃饭穿衣难等问题,川维化工成为当时国内引进的四大化纤项目之一。


1983年,随着川维化工产品投入商业化生产,推动了布票限量供应退出中国历史舞台。


为改变生产原料单一的局限性,川维化工积极推进集团化、多元化经营,并向中下游延伸,实现了化工、化纤两条线发展格局,形成了“基础+高端”、“化工+材料”的发展定位,打造的精细化工、新材料产品,有力地推动了企业转型发展。


目前,川维化工已经成为国内最大天然气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企业,PVA产品从单一品种发展到现在的100多种。


扩大“朋友圈”,川维化工大力践行“走出去”战略。公司已经成为中国高品质精细化工产品的象征,产品畅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是目前中国大陆唯一进入美国市场的PVA供应商。


立时代之潮头、应时代之变化。


在奔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川维化工从未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圈”里,持续走自主创新之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矢志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信心和决心。


川维化工投用了国内首套PVA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收获了65个授权专利,自主研发了乙炔装置中裂解、提浓等工序自有技术,开发了全球单台套产能最大的天然气乙炔炉等专有设备,成为国内独家拥有天然气制乙炔自主知识产权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专利商。


而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公司则积极向智能化转型,通过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打造的“数据+平台+应用”的建设模式,基本建成了“覆盖全业务领域、满足全场景应用”的新型数据资源中心,涵盖气藏动态管理、生产运行优化、单井管理、设备管理、HSE、管网管理、协同研究7大业务域56个APP建设,汇聚2.2亿条气藏数据,有力夯实气田数字化转型基础。


在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方面,中石化国际事业重庆有限公司则紧紧围绕“互联网+供应链”的SC2B电商新模式,助力工业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构建更有质量、更加透明、更具效能、更高价值的现代数字供应链,积极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石化力量。


聚焦清洁能源开发 打造综合能源服务商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加快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对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石化是保障国家油气供应的重要力量。其驻渝企业积极跟进重庆提出的“打造成渝绿色交通走廊”规划,聚焦“成渝氢走廊、电走廊、液化天然气(LNG)走廊”应用场景打造,加快推进加氢站、充电站、LNG加注站等综合能源补给站建设,全力打造“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助力重庆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在氢气供应方面,驻渝企业积极推动能源转型,争做重庆氢能供应的排头兵。


针对重庆市提出“加快氢能产业发展,建设成渝氢走廊,开展氢能在交通领域示范应用”的要求,中国石化充分发挥上下游一体化的优势,整合了川维化工资源技术优势和重庆石油销售网络优势,建成了西南地区最大的供氢中心—氢燃料电池供氢装置和重庆首座加氢母站。


这也是国内首套利用天然气副产氢气提纯的氢燃料电池供氢加氢一体化项目。它打通了氢能源产、供、销全产业链,成为当前国内技术路线最先进、运行成本最经济、生产过程最环保的一体化制氢项目之一。项目有望近期投运,届时可满足300-600辆氢燃料车辆加氢需求,将推动氢能产品最终综合成本低于常规氢气生产30%以上。


不仅如此,中国石化重庆石油已在重庆市率先投营了4座加氢站,日均加氢量1100公斤。“十四五”期间,重庆石油计划投营30座加氢站、1座供氢中心,为打造“成渝氢走廊”提供有力支撑。


中石化国际事业重庆有限公司深度参与中国石化新能源标准制定工作,精耕水电解制氢设备标准化工作,全力为国内水电解制氢行业提供第一个规范化的采购技术标准,引领水电解制氢行业发展。


为推动“气化长江经济带”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让源源不断的LNG惠及长江经济带沿线,中国石化重庆石油在沿成渝地区高速公路、工业园区、船舶运输路线领先发展“液化天然气(LNG)走廊”网点,已建成投营25座LNG加注站;中国石化重庆石油涪陵LNG工厂累计加工处理页岩气超过15亿立方米、生产销售LNG(液化天然气)突破100万吨,让重庆、四川、贵州、湖南、湖北、江西等长江经济带沿线6省2市、70多个大中型城市,上千家企业、2亿多居民从中受益,有效推动了长江生态保护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聚焦页岩气开发,2013年投入商业开发的涪陵页岩气田,是我国第一个大型页岩气田,引领我国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使我国成为北美之外首个规模开发页岩气的国家。截至目前,涪陵页岩气田累计探明储量8975.24亿立方米,累计产气超过600亿立方米。


润滑油西南分公司则将“奉献清洁能源,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发展规划,积极探索构建多能互补的能源新格局:生产区厂房、路灯全部实施光伏改造,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为2.5兆瓦,年平均发电量166.03万千瓦时,占公司用电量的30%。


针对提纯难度高、国外技术垄断的现状,中国石化重庆石油依托LNG工厂,锻造具有高技术含量的页岩气产品长链,建成氦气工厂;年内有望开建的涪陵LNG工厂二期项目,将探索氦气项目提质、提量最优改造方案。


从石油到天然气、页岩气、到氢能、太阳能,再到氦气,中国石化全力推动重庆清洁能源发展的步伐持续向前。


“我们将继续紧紧端牢能源饭碗、高质量打造现代化综合能源服务商,践行中国石化新使命,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油赋能。”中国石化重庆石油分公司代表、党委书记王毕华表示。


践行“双碳”目标 书写绿色发展典范


当前,中国石化驻渝企业积极贯彻落实“双碳”战略,全面加速低碳转型。如今,川维化工所出口的产品都可追溯碳足迹。


产品碳足迹是指某个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即从原材料一直到生产、销售、使用和废弃等所有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碳足迹也是表征某种产品绿色低碳环保的水平。


进军国外高端市场,产品碳足迹认证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为满足国外客户对产品碳足迹的要求,确保产品稳定、优质、高效供应高端市场,2022年4月,川维化工启动了碳足迹认证工作,在国内率先完成天然气化工全产业链碳足迹核算,产品聚乙烯醇(PVA)、乙酸乙烯酯-乙烯共聚乳液(VAE)、高强高模(PVAF)等多个精细化工产品获得碳足迹证书、报告和标签,且优于国外同行。


目前,川维化工正利用碳足迹工作成果,优化工艺控制,降低制造过程能耗和物耗。今年前10个月,公司碳排放总量较去年同期降低7%;零成本完成全国发电行业碳市场和重庆试点碳市场的碳排放履约,履约后两个碳市场的配额实现了双盈余。


围绕打造“无废工厂”,近年来,川维化工安全环保投入累计超过25亿元,实施了源头减排、末端治理、循环利用等系列环保工程,推动了川维化工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大幅下降。


“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好环境,决不让一滴水污染环境。”这样的环保理念,在涪陵页岩气公司可谓深入人心。


目前,涪陵页岩气公司已经创新集成了以固体废弃物处理、水达标处理、碳减排为核心的页岩气绿色开发技术与管理体系,获评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工厂、全国十佳环保设施开放单位,被国家自然资源部评为创造了中国页岩气开发的“绿色典范”。


润滑油公司西南分公司形成了绿色生产、源头控减与利用、节能降耗等特色技术系列,连续6年评为“重庆市环保诚信企业”,并于今年获评大渡口区“无废城市细胞”称号。


践行社会责任 聚力社会公益和乡村振兴


一直以来,中国石化驻渝企业在坚决扛稳三大核心职责的同时,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聚力社会公益和乡村振兴,始终自觉担当、积极履责,在全社会发挥了示范表率作用。


在消费帮扶方面,中国石化重庆石油积极发展公益品牌,打造爱心驿站、司机之家100余个,成为惠民港湾;结对教育帮扶石柱县中益乡小学,累计投入资金270余万元。近日,酉阳县成为中国石化助力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县。


川维化工选派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对口帮扶的云阳县深度贫困村胜利村一跃成为经济收入排名靠前的先进村;开展“冬日阳光、温暖你我”关爱活动,累计为约600名留守儿童赠送新年礼物约3000件。


为助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川维化工成立了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重庆川维队,主要负责川维化工及周边企业的消防和危化应急救援,以及跨区域危化品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任务,救援服务辐射半径300公里。特别是在2022年夏天重庆山火救援中发挥积极作用,受到当地应急部门和公众的高度评价。


在疫情期间,中国石化驻渝企业以“国之大者”的担当,紧急生产抗疫物资原料,保障地区能源供应。为助力湖北复工复产,重庆石油紧急为湖北提供LNG;在重庆,256座加油站开通防疫专用绿色通道,为应急车辆和特殊车辆提供服务。


回馈社会,造福巴山渝水。涪陵页岩气公司自开发建设以来,始终践行“为美好生活加油”的企业使命,累计投入4.39亿元支持地方修桥铺路、挖水窖等基础设施建设;成立10年来,共采购重庆地区物资8.72亿元。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中国石化驻渝企业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和更加饱满的热情,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力以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交出高质量发展的高分报表,全力朝着向世界一流、迈向世界领先的目标砥砺奋进。





(来源:重庆日报)

总监制:涂猛进|监 制:向安勤

责 编:孔祥忠 刘洋|编 辑:徐婷婷


涪陵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外,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回顾:

海报 | 倒计时2天!2023年重庆市现代制造业劳动和技能竞赛来了

日供鲜菜上千吨,丰富市民“菜篮子”

呼吸道疾病高发如何防治?国家卫健委重要提醒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