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江底观遗迹 感受文化与科技交融
10月6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播发《国庆假期·出游· 重庆涪陵 江底观遗迹 感受文化与科技交融》,关注国庆期间不少游客来到了涪陵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深入30米江底,探寻千年瑰宝的魅力。
假期中,不少游客来到重庆涪陵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乘坐扶梯深入30米的江底,隔着玻璃形成观赏流传千年的水下碑林,一起去感受这座水下博物馆的魅力。
在深水照明系统的帮助下,我们透过长江、江水不仅可以看到这座石梁的整体轮廓,还能清楚地辨识上面的图案和文字。整个廊道上面一共有23个直径80厘米的玻璃舷窗,能够看到白鹤梁的不同部分,可以说是一步一景。
重点给大家推荐这个角度,从这里可以看到两尾雕刻于唐代的石鱼,历经千年,鱼起鱼鳞仍然非常清晰,碧波荡漾,两条石鱼栩栩如生,宛如在江水中游弋嬉戏。围绕两条石鱼,古人在梁上留下了一系列水文观测记录。
这些题刻记载了自唐广德二年,也就是公元764年以来,1200多年间72个年份的枯水水文资料,为了解长江上游历史上的水文水位状况提供了重要参考,因此白鹤梁也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实际上,白鹤梁位于长江与乌江交汇处上游约1公里的位置,是一道长约1600米、平均宽约15米的天然石梁,因早年常有白鹤群集、展翅嬉戏而得名。
白鹤梁涨水隐没、水枯显露的情景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吸引历朝历代过往涪陵的文人雅士结伴泛舟到白鹤梁上,吟诗作赋,记事抒情,发表古人的朋友圈动态。梁上现存历代题刻165段,共一万余字,集文学、书法、绘画、石刻艺术于一体,因此也被誉为水下碑林。
正因为白鹤梁在水文艺术、史学等领域都有很高的价值,因此在1988年就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峡工程建设期间,为了避免白鹤梁永远淹没江底,专家反复研讨论证,最终采用无压容器技术,在长江水下构建一个椭圆形皂体,将白鹤梁题刻完整地封存其中,并在容器内注满过滤后的江水,使容器内外水压达到相对平衡。
如今,游客来到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不仅可以在江底的耐压通道观赏遗址,还可以到博物馆的二楼陈列厅,详细了解世界大河文明中的水文观测、白鹤梁题刻的科学与人文价值,以及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建造历程。
(来源:央视影音)
总监制:涂猛进|监 制:杨代琼
责 编:方玉莲|编 辑:何 芳
涪陵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外,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