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朋友圈晒照后果:连你亲妈都不知道的隐私,骗子知道!

2017-02-23 中产阶级 萝卜精选

 

每隔一段时间,关于网络隐私泄露的话题都会被一些突发事件顶上头条。

 

记得上一次是马蓉出轨时,有人跑去查王宝强有几套房,房产证上写的谁的名字,房子有没有打算卖,卖多少钱。一查一个准,扒的连底裤都不剩。这激起了人们对于个人隐私安全的担忧。

 

最近又有人在网上公开叫卖个人信息,从一张普通快递单入手,就可以查找出收件人的姓名、电话、单位、照片,之后顺藤摸瓜,消费习惯、行动轨迹这些重度隐私也会暴露。

 

 

微博近四百万人参与讨论了这个话题。一些媒体也发出了所谓的“快递单销毁攻略”:用笔涂、用刀刮、用手撕,方法十分详细,说的好像只要销毁了快递单信息,就能保护得了隐私一样。

 

 

然而事实是:没有哪个诈骗团伙会笨到蹲守在垃圾桶边上找信息。在快递包裹送达之前,你的隐私就可能在运输途中任意一个环节泄漏,之后被明码标价,通过光纤宽带,以毫秒级的速度传输到骗子和垃圾广告群发商手中。

 

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在快递扔进垃圾桶前,继续执着地把自己的姓名、电话和联系地址狠狠划掉,哪怕明知这个动作并没有实际效用。

 

我非常理解他们。事实上,我也和他们一样。因为【把快递单撕掉】,这几乎是在快递信息泄漏常态化的今天,普通人有能力做,且唯一能做的事了。

 

真的很无奈。

  

1.其实不只是快递单,很多更重要的信息仍在持续泄漏。比如朋友圈照片

 

有人说,“我长这么大,也没碰到过什么诈骗事件啊,这说明我的隐私信息还是安全的。”——这只能说明你的运气足够好,骗子暂时没想起你;或是你足够穷,穷到没有受骗的价值。

 

拿朋友圈照片来说,只要有足够的动机与耐心,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也完全有可能纯凭你晒过的照,找到你家楼下,按响门铃。

 

这并不需要多大技术含量。比如我今天做了一个实验,使用微信摇一摇功能,加了1800公里之外的一位陌生女性为好友。

 

 

之后我花了半小时逐一分析她近100条朋友圈,获取到以下信息: 


1.她的真实相貌; 


2.她的真实姓名; 


3.她的私家车款式,及车牌号码; 


4.她有一个女儿,3岁半,周一到周五下午5:25分幼儿园放学; 


5.我知道幼儿园的具体地址,我知道她女儿的相貌,平常穿红色夹克灰色毛衣,爱吃奶糖;  


6.她们平常最喜欢逛的公园,最喜欢去的电影院,以及日常活动轨迹,全部可以查到。



 

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有足够的动机,三天之内见到她本人是很简单的事情。

 

从截图可以看出,这位陌生女性发朋友圈的频率并不高,尚且能挖出这么多隐私,更不要提那些表达欲望极强的那些人了。

 

生活照会泄露大量隐私。如果你有基本的电脑常识,就会知道文字占用的空间最小,一篇1000字的文章不过2KB左右。而图片的大小几乎是文字的近千倍。这可以从侧面反应出图片所能承载的信息量。

 

去年8月份,我发过一篇文章,文中有一张我家小区的背景图片。我自认为这张图片没有可以泄漏隐私的信息,但文章发出后3小时,至少有10位读者猜出了我居住的真实地址:“叔,你住的是不是XXX小区?”。

 

我立即删除了那篇文章。

 

我相信读者们的好奇心是善意的,但我没有底气保证以后遇到的永远是善良的人。

 

朋友圈也同样。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事实:当你把自己的隐私晒进网络时,虽然会收到好友的两三条留言,但这绝不代表你的信息只有两三个人在看。那些平常不发声,又密切关注朋友圈动态的“沉默的大多数”,在任何时期都是绝对的主体。

 

朋友圈里不只有朋友——明白了这一点,在晒出涉及隐私的图片时,就该收敛一些。

 

我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我绝不会容忍一个在现实生活中与我没有任何交集的人,知晓我的日常生活、我的喜怒哀乐。我也希望你能具备最起码的安全意识。

 

事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尤其是不怀好意的有心人。

 

当法律与规则无法筑起保护公众隐私的有效防火墙时,普通人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把隐私随手扔在每个人都能看到的地方。

  

 


2.有人说:“你不去批判那些利用隐私泄漏犯罪的人,反倒强调要让普通人保护好隐私,两件事是不是搞反了?”

 

事实上,这两件事从来都不冲突。“打击犯罪”针对的是罪犯,“提高安全意识”针对的是大众,互不影响,公安机关也从来不会因为我们保护隐私,就停止对信息犯罪的打击。

 

但网络上还是有相当一部分这样的声音: 


“自己的隐私我想发就发,这是我的权力。但你不能拿我的隐私做坏事,你没这个权力。”



然而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时,是不会想到什么狗屁权力的。如果一句“你没权力”就能制住他们,那还要警察做什么?还要监狱做什么?

 

事实是:人有权力去做任何事,只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劫匪可以去抢劫,只要他承担判刑入狱的后果;兜售大众隐私的信息贩子也可以继续赚黑钱,只要他承担被警察逮捕的后果。 

 

所以如果你在朋友圈或微博上泄漏了大量信息,那你就要做好承担比其他人更大的风险,以及其它一切潜在的后果。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既然保护隐私可以有效降低不必要的风险,就该把隐私保护起来,而不要给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可乘之机。这也是很简单的道理。

 

在此背景下,建议持有以下技能: 


1.善用朋友圈分组功能。家人、朋友、同事要区分开; 


2.不要随便通过陌生人的好友请求;


3.涉及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高度私密化的照片时,请用P图软件随手隐去关键信息,如图片背景中的商铺名称等;


4.朋友圈晒照不是不可以,但请一定保证它只晒给你希望看到的人。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任何不可思议的事都有可能在下一秒发生。就像武汉面馆砍头事件一样,没人知道厄运会以何种体位闯入自己的生活。如果一个不怀好意的人通过公开的社交网络,知道了你连亲妈都不知道的生活细节,那么谁也无法完全杜绝他下一步找你麻烦的可能性。

 

公民隐私不值一文,得不到重视,信息被大量贩卖、利用——这是科技高速发展遗留的副产物。往重了说,这是信息时代的悲哀。

 

但你一定还熟悉另外一句话:请不要让时代的悲哀,成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真实的悲哀。


作者:萌叔,好久没见过三观如此奇特的大叔了!

来源:萌叔在杭州(ID:mengshuhz)

▼点击“阅读原文”,打赏“萝卜精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