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H指南Q3C修订:甲基异丁酮和三乙胺新的毒性数据
内容来源:ECA
Revision of the ICH Guideline Q3C: New toxicological Data for Methyl Isobutyl Ketone and Triethylamine
新的ICH指南Q3C“杂质:残留溶剂指南”中包括了几个用于原料药、中间体或原料合成的新的有机溶剂的质量标准。鉴于其在某些情况下较高的潜在毒性,在制剂成品中残留的溶剂含量必须进行检查,并定义适当的限度值。
ICH Q3C将溶剂分为四类:
第一类:要避免使用的溶剂。这些物质具有高毒性,在有些情形下具有基因毒性或对环境有害,不应该使用。如果不避免使用,则必须查出其所声明的限度值。
第二类:限制使用溶剂。这些溶剂在特定的浓度下有毒,但低于最大允许日摄入量(PDE值)时可以允许。
第三类:低毒性溶剂。每天摄入这些溶剂达50mg时不会对健康有明显的风险。但是,大多数三类溶剂还没有长期毒性研究数据。
第四类:还没有发现足够的毒性数据的溶剂。根据
由于科学研究的进展,本指南对溶剂进行了重新分类,或根据新的毒性数据对其PDE值进行变更,从而进行了几次修订。现行有效版本是ICH Q3C(R5)。
2015年6月,ICH公布了修订版本为“一致同意的指南草案ICH Q3C(R6)”(第2阶段文件)。文件包括以下变更:
甲基异丙酮)MIBK)的重新评估:在最近的研究中,相比于之前的研究,认为其具有更高的毒性。因此,MIBK被从原来的第三类重新分类为第二类。
增加三乙胺:由于其较好的溶解性质,使用较为频繁,它可以催化某些化学反应。根据最近的毒性数据,它被划分为第三类。
ICH Q3C(R6)于2015年8月4日在EMA的“科学指南”栏目中作为第2b阶段文件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2015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