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踏上回国路,为啥反向润?

AINLP 2022-11-04

Editor's Note

周末推荐老梁同学的一篇文章,换个视角看出国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Coder梁 Author 梁唐

大家好,我是梁唐。

昨天到了成都折腾了一夜,终于安顿下来了。

宣布了回国的消息之后,很多同学理解不了反向润的行为。觉得国外水(花)深(天)火(酒)热(地),为什么非得回来。答案很简单,就是我觉得对我而言,我认为回国大于继续待在新加坡。当然这个只是我的个人看法,不一定具有普适性。

国情这种东西永远是距离产生美,了解得越多,发现的问题和痛点也就越多,越不了解,越容易产生幻想。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经常在网上看到有润学家说美帝物价多么多么便宜,一美元就能买大牛排、很多牛奶等等。如果你正好很在意国内的物价,那么看到这样的消息肯定非常义愤填膺,恨不得马上润去美帝。

但只要稍微稍微想一下就能知道,牛排这种东西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不能天天吃的。哪怕退一步来说,即使是真的牛排爱好者,牛排也不可能是生活的全部。况且牛排便宜并不代表其他东西都便宜,更不能代表其他一切完美,生活中不会出现其他问题。

所以如果你有润的想法,请一定要深思熟虑,多搜集信息,去之前多了解。至少对潜在的收益以及背后的代价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再去做决定。而不是因为所谓一美元的牛排就吃了安利,我个人认为是很不明智的。

说完了牛排的事情,再来说一些我个人的观点。

让我们从大到小,先把视野扩大到全球。如果对全球政治经济有所了解,基本上可以发现,全球这么多国家,当今经济还能保持增长的经济体实际上就几乎只有中美两家。经济增长不意味着一切完美,但经济衰退肯定是有隐患的。

可能有人会说,我是打算润去享福的,又不是打算去拉动增长的。它们国家经济怎么样管我什么事?

殊不知覆巢之下无完卵,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对于该国的所有居住者都是有深刻影响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工资。相信工资人人关心,工资要年年增长的观念深入人心。我刚毕业的时候,一年10%的调薪就已经算是地板了,稍微慷慨一点的公司涨得更多。

但很多其他国家,尤其是经济长期萧条停止增长的国家,工资是变动很小的,今年拿得和去年差不多,每年10%的涨幅?别想了,能有5%就烧高香了。甚至是内部晋升了,只变title不变待遇也比比皆是。

更别提,工资拿到手还得交税。很多人羡慕北欧的高福利,但高福利的背后是高税收。去之前你会觉得交了高税收就能享受高福利也未尝不可,然而去了之后发现政府拿着你一小半的血汗钱养难民,养懒汉,关键是很多被政府养的人还因为你是中国人排斥你歧视你,简直有苦说不出。

连全球著名低税地区的新加坡都上调了消费税率,有新加坡人问政府,新加坡这么多富人移民,为什么不能对他们多收点税,而要抬高消费税呢?这不是增加底层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吗?政府避而不谈。

调税之后几个月,新加坡的房租、房价疯狂上涨,短短两个月普遍涨了30%以上。要知道新加坡本来房租就非常贵,和香港差不多,一个类似国内筒子楼普通小区的主卧,房租在5000以上。想要租得好一点,住公寓的话,基本上每月房租都要上万。

买房子也很贵,政府建的祖屋倒是便宜,200w能买到很好的,公寓设施要更好,也要贵得多,差不多3倍及以上的价格。便宜的祖屋只卖给有国籍的本地人,永久居民能买但只能买五年以上的二手房。如果是外国人的话,建议放弃,会有30%的税……

问题是新加坡的程序员薪水也并没有比国内高非常多,NUS、NTU能进大厂的学生,一年大概也就50w左右。租得好一点,一年光房租就要十几万。并且由于没有身份也没有社保、公积金。

欧洲的国家我没有去过,不好多说,但就我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欧洲税前工资可能比新加坡更多,但交税之后到手可能更少。并且欧洲一些著名都市:伦敦、巴黎等的消费水平甚至比新加坡更高。这意味着去这些国家当码农,赚的工资肯定不算少,也能过上不错的生活,但职业发展上一眼看到头,想要大富大贵或者是在某些行业做出点成就来非常非常难。

朝九晚五、中产阶级守门员、一眼看到头的职业生涯,这给我一种出国当公务员的感觉……

说完了国家层面经济发展状况对个人的影响,我们再稍微缩小一点视角,看看身份的问题。

很多人觉得,只要一个签证一张机票,润了就是X国人。但实际情况可能是因为语言、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身边的圈子玩得好的朋友仍然是中国人(或者过去曾经是中国人)。想要融进当地的圈子和文化是非常困难的,即使在新三年,我也没有一个新加坡朋友。因为除了工作,根本不会认识本地人……

新加坡尚且如此,其他国家可想而知。融入不了本地圈子,就会很难把自己当做是国民,拥有身份认同,那么难免地就会有漂泊感。身份这种东西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部分是你自己怎么看你自己,第二个部分是别人怎么看你。

哪怕搞定了第一个部分,我们把自己当做是某国人,尤其是拿到了身份之后。但这并不影响其他人仍然把你当中国人看待,甚至你的孩子也一样,尤其是欧美国家。即使移民了之后身份转换,我们还是和中国深度绑定的。之前中美处在蜜月期,中国和西方势力关系也算不错,所以这方面体现不深。

如果有朝一日,中美之间关系崩溃,如果此时你在美国,你觉得你一定不会受到影响吗?一定不会受到排斥吗?甚至严重一点,你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真的还能得到保障吗?

并且搞身份也是一件非常磨人的事情,一般来说常规套路是先给工作签证,待几年可以申请永久居民,俗称绿卡。新加坡还算好,互联网行业的程序员一般都是最高级别工作签(EP),待两三年之后申请永居就行了。但美帝就要难搞很多,先得想办法卷h1b,拿到h1b之后还得再卷几年拿绿卡,前前后后得好几年。

并且说是永久居民,但往往不是永久的。比如新加坡的永居每五年就要renew一次,如果你最近五年都没在新加坡,大概率就没办法renew了。美帝等其他国家好像也有类似的要求,美国好像是每年都至少得在美国待一段时间。

更搞人的是,拿了永久居民也是二等公民,公积金待遇不如本地人,以后孩子上学好学校名额也是本地人优先。所以在新加坡有孩子打算长待的,基本上入籍是必选项,夫妻双方至少得有一个人入籍新加坡才行。但这又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兵役。如果是男孩的话强制服兵役,要是运气不好赶上当兵两年疫情两年,青春岁月直接减半……

然后再缩小一点,看看个人的日常生活。

我个人感觉在新三年最大的感受就是贵,啥都贵,房租刚才已经说了,稍微想住好一点,一个月房租过万是家常便饭。除了住之外,另外一个大头是吃。在新加坡,想要吃饱很容易,也不贵,30RMB能搞定一顿。但想吃好一点,下个馆子,人均500以上也是常规价格。比如海底捞,国内人均200不到,新加坡一顿人均得四五百。每周下几次馆子,又是好几千大洋……点外卖的话,100RMB起步,能看上的来来回回就那么几家,并且味道非常非常一般……

然后是出行,新加坡交通还算方便,公交地铁到处都能去,但打车就很贵了,稍微远一点就100RMB起步。买车的话,更更更贵。新加坡为了控制汽车数量防止堵车,给汽车加上了非常重的税,国内10w出头的丰田,新加坡得50w。汽车牌照也非常昂贵,10w RMB一张只能用10年……

这方面欧美要好很多,买车不会太贵。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医疗,出了中国之后基本上就会发现其他国家的医疗非常离谱。是贵的离谱!

我身边有人在新加坡做过一次胃镜,国内全麻胃镜600-800 RMB,在新加坡做了一次要5000……这还算是运气好,因为胃里一切正常,要是有点问题得取出来化验的话,化验一次加5000……当时真的是抱着花掉一年积蓄的心态去做的。

我以为这就够离谱了,更离谱的是后来听说有一个同事不小心得了阑尾炎,做了一个阑尾炎手术。阑尾炎手术完全没有技术含量,连很多校医院都能做,他在新加坡花了15w RMB。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15w RMB。你要是没买医保,不小心遇到了,基本上一年白干。还好他买了,躲过一劫。

每次身边有朋友吃完饭要去运动,我都会跟他讲这个故事。讲多了就直接15w警告了。

阑尾炎手术就得15w,稍微再大点的病呢?

并且这里医生的医术也很值得吐槽,有一次我因为坐姿不正确久了,后背有点疼。找了一家诊所看病,医生问了病情之后又问了我的职业,大概按了两下,说你这没多大事,就是久坐导致的,然后就让我回去了。对了还收了我300块……收费原因是consultant(咨询)。

我身边还有朋友得了荨麻疹,看了好几家医院没看好,医生愣是没看出来是啥问题。最后还是微信远程问诊搞定的……我们一致结论就是新加坡的人口少,这里的医生看的case不多,所以导致模型参数没训练好。

大家都是普通人,谁能保证以后自己不会生病?要是生病了收费贵不说,医术还不咋地。当然医生这么多钱也不是白收的,他们态度都非常好,个个说话和空姐似的,非常客气。但……有什么用呢?我是来看病的,又不是来体验服务的!

最后来聊聊疫情,这是一个很难聊的话题,很容易引战。所以我不针对各国的政策做出评论,只聊一些基本事实,以及一些我个人的观点和想法。

一个基本事实是,国外防疫政策的确比中国宽松,但和彻底躺平还是不一样的。即使是美帝防疫拉胯成这样,其实也是有一些防疫政策的。

比如新加坡政府一直追着人民打疫苗,连我们这些非国人都享受到了政府的免费疫苗。打完疫苗追着我们打加强针,所以本地疫苗接种率非常高。并且很多防疫政策也是长期坚持的,比如限制用餐人数,入境隔离等等,一直到最近才彻底取消。最近新加坡的疫情也的确还不错,回国的航班确诊的都很少。

2020年的时候,新加坡一直严格执行封锁。那一年,除了采购东西,我几乎没怎么出门。到了2021年,一方面疫苗接种率很高了,另外一方面政府也实在扛不住了,宣布放松政策。本地病例开始起飞,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有好几万。要知道新加坡总共只有几百万人口,国土更是不如上海一个区大。那时候还是delta流行期,在新国人纷纷指责新加坡政府,我也经常吐槽。

但到了今年, omicron流行症状减轻之后,大家的风评又逐渐扭转。觉得政府真是厉害,敢决断,判断准。但政府又不是神棍,肯定不能未卜先知,只能说omicron来得时间太凑巧了。我有时候会想,如果没有omicron,大家会怎么看待新加坡政府的防疫呢?

另一个点是新加坡实行分诊制,大家觉得不舒服都首先看社区里的家庭医生,就是我上次后背疼看的那种。实在很严重医生才会写推荐信推荐你去大医院看,所以相对来说不太会发生医疗挤兑。这和国内稍有不舒服就去三甲医院的情况显然是不同的。

站在政府的立场上,防疫会有人骂,不防疫难道就没人骂了吗?民众都是短视的,我亲眼看着一拨人狂喷新加坡政府,但没过几个月就马上转向歌功颂德。我有时候是真的觉得很魔幻,但想想又觉得好像能理解。

毕竟大多数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待世界的,和自己看法不一致的事情就骂,和自己看法一致就夸,却很少有人思考自己的看法是否一定正确呢?

严格防疫可以争取决策空间,无论病毒变强还是变弱都游刃有余,放松防疫则可以减轻经济压力,缓解大家紧张的情绪。怎么选好像都对,又好像怎么选好像都错。

客观事物本就是复杂多面的,只用是非对错是很难概括的。所以我个人觉得去做判断题或者是辩论题意义并不大,真正该做的是应用题,我们想做什么,我们又该做什么?在客观情况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怎么样可以做出令自己更满意的决定,得到让自己满意的结果?这才是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

最后聊聊格局的问题,作为一个面积不到上海浦东一半大的岛国,想要有大格局是很困难的。

很容易就变成每天关注鸡毛蒜皮的小格局:做事只考虑眼前,只看表面利益,事情只看表面,除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啥也不关心。甚至因为自己的身份、血统等外在硬件条件产生优越感,而忽略更深层次的核心素质。

我不希望我成为这样的人。

进技术交流群请添加AINLP小助手微信(id: ainlper)

请备注具体方向+所用到的相关技术点

关于AINLP

AINLP 是一个有趣有AI的自然语言处理社区,专注于 AI、NLP、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推荐算法等相关技术的分享,主题包括文本摘要、智能问答、聊天机器人、机器翻译、自动生成、知识图谱、预训练模型、推荐系统、计算广告、招聘信息、求职经验分享等,欢迎关注!加技术交流群请添加AINLPer(id:ainlper),备注工作/研究方向+加群目的。


阅读至此了,分享、点赞、在看三选一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