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传承深厚友谊 广纳天下英才

2015-07-01 文/张建国 国际人才交流杂志

2015 年5 月8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右)亲切会见俄罗斯援华专家和亲属代表


5月的莫斯科,春风拂面,气候宜人。5月8日,在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活动之际,习近平主席专门安排时间会见了40余名原苏联援华专家、在华工作过的俄罗斯专家以及他们的亲属代表,带去了中国人民的诚挚谢意和美好祝愿。

这是国家最高领导人首次在海外会见外国专家,并与他们座谈交流,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和国家对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工作的高度重视,进一步彰显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政府“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崭新人才观,集中体现了全球化时代中国政府更加开放的战略眼光和文明自信。

不忘老朋友,珍视和传承中俄深厚友谊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传承深厚友谊,展望美好未来,是此次习近平主席在国外主持召开外国专家座谈会的重要主题之一。

“中俄两国山水相依,两国人民心心相印。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在此访期间举行这次会见,就是希望同各位老朋友共同追忆激情燃烧的奋斗岁月,共同传承我们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共同开创中俄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习近平主席亲切的开场白,使与会专家感受到来自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真诚情谊和融融暖意,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原苏联建筑专家、北京与上海展览馆等建筑项目负责人托罗普采夫之子谢盖·托罗普采夫,中国科学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所长哈托维奇先后发言。他们表示,在庆祝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受到习主席的接见十分高兴。苏联专家同中国人民共同建设奋斗的日子留下了难忘的回忆,也为俄中两国人民的友谊奠定了基础。当前俄中关系迅速发展,两国人民联系日益紧密。俄中要永远做好邻居、好朋友!

习近平主席认真倾听,不时记录,不时点头表示赞同。

与会专家代表发言后,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深情回顾了曾为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原政务院经济总顾问、苏联援华专家组总负责人阿尔希波夫,武汉长江大桥总设计师西林,浙江省首位外籍劳动模范、1998年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的西特里维等专家的感人事迹,高度评价了俄罗斯专家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作出的突出贡献。讲话如叙家常、感人至深,充满了对俄罗斯人民的温暖情谊。

“1958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授予阿尔希波夫中国政府感谢状和中苏友谊奖章。回国后阿尔希波夫回忆道:‘我把中国视为第二故乡……我的心一半在俄罗斯,一半留在了中国。’1984年以来,他多次率团访华,谱写了中俄友好的动人篇章。他以自己的行动证明无愧于中俄人民友好使者这一光荣称号。”

“1953年至1957年,作为武汉长江大桥的总设计师,西林和中国同行用非凡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使大桥提前两年建成并节省了大量经费。毛泽东主席当即写下诗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表达了全国人民的喜悦心情。在西林的墓碑上,一面镌刻着他的肖像和生卒年月,另一面则镌刻着武汉长江大桥。”

“真正的朋友不是把友谊挂在口头上,而是为彼此做一切办得到的事情。”习近平主席引用了俄罗斯哲学家别林斯基的一句名言和中国古语“吃水不忘挖井人”,再次对中俄友谊的开拓者、传承者及其后人,表示了最诚挚的谢意。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赢得了与会专家和家属的高度评价,他们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对受邀参加会见深感荣幸并表示感谢,纷纷表示这是一场感人至深的会见。

苏联英雄飞行员之子“全俄老战士委员会”中国分委会主席叶甫盖尼·阿巴索夫说“今天亲眼见到习主席,感觉习主席不但是一位英明的政治家,也是一位亲切的朋友。”

尤里亚斯涅夫上校微笑着说“习主席是一位非常平易近人的领导人,我非常感谢中国一直没有忘记我们。你瞧,我又多了一枚来自中国的奖章,挂上它,我的心里真是温暖。”

短短半小时的座谈,大家意犹未尽。座谈结束后,习近平主席来到与会专家们中间,与大家握手道别。会场洋溢着亲切、温馨的气氛。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左)与俄罗斯援华专家及亲属代表亲切交谈(孟然摄影)


更加开放包容,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中国最高国家领导人在国外与外国专家的座谈活动,内涵深远,意义重大,必将载入我国引智事业的发展史。它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中国政府对中俄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无比珍视,对中俄两国人才交流合作的前景充满信心,对中国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工作高度重视。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与会专家认为,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树立了中国讲情义的大国形象,体现了中国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国家,对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俄友谊的见证者、传承者,他们一定会将两国友谊巩固好、发展好。

苏联援华专家组总负责人阿尔希波夫的长孙安德烈·阿尔希波夫说“我们家人始终认为,务必要维护和发展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基础,要让年一代了解中国的成就,了解中俄关系的发展状况。衷心希望中俄两国永远保持睦邻友好关系!”

“我非常荣幸三次受到习主席接见!习主席会见我们,本身就展示了他对外国科技工作者的重视,俄中关系也正是在他的推动下不断向前发展。”发言专家哈托维奇会后激动地说。

眼科医生杜申在黑龙江大庆被称作“来自俄罗斯的光明使者”。“在中国期间,我感受到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因此我才会如此留恋中国。今天,习主席温暖的话语更是坚定了我继续为中国人民服务的决心。”杜申会后动情地说。

中国的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工作起步于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中央政府积极寻求和开辟利用国外智力的途径,特别是与苏联的合作。在1949年之后的十多年间,近3万名苏联优秀专家参与到援华建设的热潮中,其中直接参与的重大项目就有156个,为我国工业化体系的初创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成千上万名俄罗斯专家,其中不乏老一代苏联专家的后代,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品质,投身中国现代化建设,成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巩固和发展中俄两国人民友谊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座谈中,习近平主席动情地表示“在我自己的从政生涯里,多次同俄罗斯专家有过交流。他们崇高的精神风范,高超的职业水准,对中国人民的满腔热忱,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改革开放30余年来,在邓小平同志“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重要讲话的指引下,中国的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揭开了新篇章。1984年,武汉柴油机厂引进了著名的“洋厂长”格里希,成为中国海纳百川的标志性事件。自此,在中国工业、农业、科技、教育等各行各业,帮助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国外优秀人才络绎不绝,中国进入了一个招贤纳士、贤者云集的新时代。在学习世界、融入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国人民的理念、眼界和知识等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工作。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习近平主席先后三次与外国专家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建议,并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定位、新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的人才观,充分体现了“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思想。

“开放可以倒逼改革。”今天的中国,改革事业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唯有依靠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才能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飞跃,引领和支撑经济发展的新跨越。创新与转型之要,首在人才。我们一方面要培养国内人才,另一方面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大力吸引、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更加积极主动地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加快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人才和智力储备。

这次座谈会现场,每个座位上都摆放着我们精心编辑设计制作的《友谊地久天长——俄罗斯专家在中国》纪念画册,画册扉页印着习近平主席的深情寄语:“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愿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热忱欢迎外国专家和优秀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这些意味深长的话语,不仅充分体现了座谈会的主旨,更为我们深入推进新时期引智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进步彰显了新时期我国科学人才观的更高眼界和更宽胸怀。

5月8日上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尹蔚民部长还为与会专家代表逐一佩戴了我们精心制作的“中俄友谊纪念章”。

中国科学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所长菲利普·哈托维奇(右)与同事在实验室


更加奋发有为,再创引智事业新佳绩

习近平主席关于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使全国外专系统干部职工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同时也深感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和光荣的使命。作为引进外国人才工作的职能部门,国家外国专家局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牢固树立“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观,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制定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进一步增强人才政策的开放度,在出入境、居留等方面为外国人才来华提供更多便利。加快建立以技术移民制度为核心的引进外国人才法律体系,切实保障外国人才合法权益。逐步完善外国人才国民待遇制度,积极营造尊重、关心和支持外国人才的良好氛围,推动形成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坚持高端引领,大力引进、培养和用好高端紧缺人才。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在全球视野下谋划人才问题,招纳四方之才。以深入实施“外专千人计划”和高端外国专家项目为引领,瞄准前沿、突出重点,更加有效地引进和利用国外高端优质人才资源,切实优化引进人才的质量结构。积极学习借鉴国外人才资源开发的有益经验,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深化国际人才交流合作。严格落实中央和习近平主席对出国(境)培训工作的新要求,压缩培训规模,优化培训结构,规范培训管理,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快职能转变,充分发挥市场需求的导向作用和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健全国际人才市场体系,加快发展专业化、国际化人才市场,激发用人单位、中介组织、外国人才等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努力形成顶尖人才施展才华、潜心创造的良好条件,为他们搭建实现梦想的平台。更好发挥外国专家主管部门在规划制定、政策引导、示范推广、监督检查等宏观管理方面的作用,规范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创新管理方式,强化服务保障,让外国人才在中国工作生活更舒心、更安心。

“良禽择木而栖。”今天,中国梦的伟大愿景、丰沃的创业土壤,为各路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用武之地。圆梦的中国吸引着更多国外优秀人才,开放的中国欢迎全球的英才。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定改革信心,凝聚改革力量,奋力攻坚克难,努力开创引智事业的美好明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